搜索
冷清安的头像

冷清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17
分享

我的故乡情结

前些日子,在新华网上看到一则消息:经过长达三年多的艰苦努力,目前,长73米、宽3米的贵州省石阡县中坝镇冷家榜大桥竣工通车。这是一条来自故乡的消息,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那是十几年前的正月初八,突然接到父亲去世的电话,我正在辽宁参加一个重要会议。离开会场,我直奔机场,从沈阳飞抵贵阳。在北京转机时觉得腿上像注满了铅,沉沉的。坐在飞机上俯瞰天空,一朵朵白云从脚下飘过。据老辈人讲,人死了就上了天,看着白云朵朵,不知父亲在哪立足。次日清晨,我回到了贵州的老家。父亲静静地躺在棺木里,还是那样的慈祥和安然。婶婶们让我到父亲耳边喊他。说,他能听得见,可此时我已经泣不成声。寨上的叔叔们围上来,拉住我的手,安慰道:孩子,你的父亲已经走了,你自己要节哀保重,不要着急上火,你们家的事,就是我们大家的事,一切有我们帮忙。看着家中料理井然的丧事,父亲生前的好友,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见着亲人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五天五夜没有合眼。父亲入土后的第三天,乡亲们帮助安放墓碑,抬着墓碑赤足涉过冰冷的河水,一双双冻得像仔牙姜般的脚,疼在了我的心里。我想,如果在河上有一座桥该有多好啊!

静夜里,寨上的乡亲们坐在我家的院坝上。大家谈论父亲的平生,勤俭持家、含辛茹苦。战友金荣兄也在座。他说,你们这里就是隔了条河,交通不便,不然,是个很好的地方。一语触及我的内心深处,萌发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我要在河上修一座大桥。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来到石(阡)镇(远)公路建设指挥部,请求战友金荣安排技术人员现场踏勘,准备建桥的现场资料。金荣兄痛快地应充。他派遣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测量。整整一天的时间,按照我的建桥意图,综合了乡亲们的建议。一份现场踏勘资料送到了我手中。次日,我返回了重庆,找到了设计院的朋友进行桥梁设计。说来也巧,这位朋友全全应下,除了资料费,其他经费只字未提,半月不到冷家榜大桥的建设蓝图全部绘就。

一份蓝图与一座大桥的建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二00五年五月,正值春汛,冷家榜大桥在石阡县,中坝镇的几位领导和很多乡亲们的簇拥下,破土动工。可此番动作的背后,只有我知道建设资金从哪里来。我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想法,动用自己的所有社会关系跑资金。先到镇里、县里、地区、省城,一路下来,数月过去了。施工现场连连告急。没有资金再也无法施工。材料款、工程款、工人工资像一座座大山压在了我的心底。就在这时,一位扶贫办的领导给我打气:可以先赊欠材料、预垫投资,到时政府一定会买单。就这句诺言,像一阵春风吹到了大桥建设工地。施工单位不再催要工程款,工人们的干劲更足了。

按照设计要求,该工程需建设资金五十多万元。这在老家看来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乡亲们知道建桥的资金尚无着落,就采取投工投劳,以减轻资金压力。可数十吨的钢材需要从千里之外进货,必须现金支付。主管现场施工的负责人电话打到了我家里,怎么办?如果再落实不了资金,现场就要停工了,乡亲们的修桥梦就难以成真。这一夜我失眠了。三天之后,我怀揣着家中仅有的六万元钱来到了怀化钢材市场,购进了二十余吨钢材,我再一次回到老家。

看到建设工地热火朝天的场面:叔叔婶婶、公公婆婆,不分老幼,就连外出广东、福建打工的后生们也都赶了回来投入到建桥工程之中。我被乡亲们的热情和执着再次感动。乡亲们见到建桥的钢材运抵现场,欢呼雀跃。一颗颗悬着的心着地了。

二00七年冬天,家乡政府的领导告诉我。冷家榜大桥获得了政府扶贫资金10余万元。目前,大桥建设已进入桥梁浇注阶段,而且可在年底竣工通车。这是一项建设工期相对较长的工程,也是一桩牵挂着我身心和精力的大事情。二00八年春节,我回到了家乡,一座雄伟的大桥横跨在古老的九曲河上,阻隔了世代的九曲河道变通途。我站在桥头,心潮起伏。它的建成不但使自己实现为家乡做点事情的承诺,而且凝聚着故乡人为建桥所付出的心血。童年上学路上父亲光着脊背背我过河;小伙伴们手拉着手站在湍急的河流之中;遇到涨洪阻断通向外面的路,隔河相望,不能上学的情景一幕幕掠过我的眼前。我沉思片刻,大步走在冷家榜大桥上,是感受建桥成功带来的喜悦;是度衡修桥过程的艰辛和漫长,此时的心情竟无法准确的表达。我遥望着滚滚翻腾的河水,凝视着那画一般美丽的山色,心生几分的自豪。是这里的山水养育了我。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依恋着你,我的故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