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味道
我闻过许多风。
风是有气味的,且不同时段,不同地方的风,味道也各不相同。我一直以为,我最属意的是晚风的味道。太原的夏并不酷热,至少在人们提起温室效应前,这里的晚风是温润凉爽的。至于它的味道,胜过所有咖啡和浓茶。因为我常常是在放学的傍晚闻到它,这世上应该没有任何一种造物比期待更让人感到精神振奋。
清晨的风是鲜活的,阳光是它的催化剂,即使是夙夜看球或加班的鼻腔,也不吝啬这一刻的通透。如果不巧赶上了阴雨天,它或许还能让你打个喷嚏。我很少在午时闻到风,它也害怕正午的太阳,因此更愿意在午后一展芳泽。故乡的人都有午睡的习惯,可能这习惯也传染给了风,它惬意的伸了伸懒腰,我便在窗外闻到一阵放松。
黄土高原的风夹杂着泥土与百蕊草的朴实味道,江南水乡的风温润间伴一抹杨柳清香,小岛的风则是厚实的火山岩和雨林气味。不过常常能品味到的,却是霸道的、毫不掩饰的潮汐味道,一年数次,城市排水系统深受其害。
有报道说,人的心情会影响饭菜的味道。风大抵也会受此影响,爱人发梢的风如丁香花般,收获奖项的风一阵甘甜,与故人分别时的风却咸咸的。像薯条蘸了番茄酱,分不清风与心情的味道谁更胜一筹。没来由的,我想饱尝郁达夫先生故都的秋风,或是一品朱自清先生泥土与花草的春风。
我也拥有那样的一阵风。
十年时间并未让我忘记那阵风的味道。自我记事起,父亲向来少言寡语,我大多数听到的,是我父严厉的教诲或两三句平淡的闲聊。还是朱自清先生,恰好是在学到《背影》时,父亲送我返校。刚刚结束假期,幼时就开始的住校经历使我的内心毫无波澜。
我迈上楼梯,他唤我。“你的抽纸带够了吗?”
“够了。”于是我复行。
“等一下,水果和牛奶都够吗,不够还能去买。”
“够了,带很多了。”
终于走到转角。“记得多喝水,这两天冷了你不要忘了穿秋衣!”他提高音量。
“哦!”我加快脚步,第一节自习是语文,我作为课代表要去领读。
“零钱!零钱够用吗!”他大声呼唤。
“够哦。”我想高声回应他,不过这声音居然含糊不清起来。我上楼更加快速了。
三楼的楼梯口,我终于得以看见他的背影。那天的风应该比小岛的台风还要大吧,记忆里的巨人弯腰紧了紧身上的外套。
原来,风的味道是这样的。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