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路力的头像

路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2/24
分享

走进中岳嵩山

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我曾走进中岳嵩山古老村落---范家门一带风景区,感受到了嵩山文化的魅力。山峰的峻峭,溪流的空灵,瀑布的奔腾,林木的翠绿,溶洞的瑰丽,古建筑的厚重……这些如诗如画的旖旎风光,美不胜收,令人感慨万千,久久不能忘怀。

五岳之“中岳”嵩山,是秦岭山系东延的余脉,群峰东西连绵,像条巨龙雄卧中原大地,海拔最低处为350米,最高处为1512米。嵩山有着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还有丰富的煤、铝、铁、麦饭石等矿产资源。嵩山区域有着密集的河网,河流分为两大水系---黄河水系和淮河水系。人文方面,嵩山是佛、道、儒三家融汇最为完美的地方,其以登封的少林寺最为著称。在《诗经》中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赞美,从中足以见得嵩山的壮丽和崎险。

七月流火的最后一天,我们跟随《奔流》文学院采风团走进了嵩山东麓范家门村、西沟村、王河村一带风景区,见识了乡村振兴与人文生态环境相结合的有温度的美丽乡村。

                         一

他们由以前的贫困山区,一跃成为全国脱贫致富的典范,尤以范家门景区最为耀眼。范家门村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东麓唐庄镇西北部的林台山之上,距登封市23公里,郑州市70公里,总面积约7.34平方公里,海拔最高度1136米,是嵩山地区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村支书赵永豪介绍说:

“我们村近700人口,之前为省级贫困村。近年来,通过享受异地扶贫搬迁政策,村民大多已搬到镇里的新型社区居住。

为了让村民的老房子、耕地、地面附属物以及种植的树木得到充分保护和利用,我们村自筹230万元,编制完成《范家门美丽乡村旅游规划》,整合村内优秀的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以‘山村老家’为主题,以‘山居体验’为核心,遵循‘回归、简居、生态’理念,融合特色山居环境、特色石窟群落及土砖瓦房建筑群落资源,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深度山居体验游项目。

经过十多年努力,如今的范家门旧貌换新颜,不仅修建了古寨门、旅游栈道、玻璃滑道、喊泉、外婆桥、凌空穿越滑索、宋家大院、簸箕泉、龙王庙、观景台等游客服务中心,还开发了具有近万年秘而不宣人的山中溶洞(来龙洞),形成‘一山、一水、一洞、一桥、一湖、一洼’独具山乡特色的风光,正在成为国家级休闲农业基地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

我们的导游是登封市作协副主席陈占超。从郑州郑飞国际宾馆出发,一路向南,他就给我们讲述了范家门的故事以及王河村农民屈西怀拾捡武则天“金简”并义捐的趣闻等。

原来范家门景区古老的寨门,是刘秀与王莽交战时,刘秀的士兵驻守林公山时所建,这座古寨门全用纯石头砌成,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据此,景区留有蓬勃了百年的皂角树,还有贯穿千年的核桃王树。

范家门,这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名字,是登封市范家门景区的核心景点,也是范仲淹家族的故居。我们进入古寨门,在入口处的“千年核桃王”指示牌指引下,沿着山间小道拾阶而上,树身编号A—0372的古老的核桃树映入眼帘,它仿佛一位年长的道长,笑呵呵地呵护着千年来大自然的精灵。周围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一股清新的气味扑鼻而来,大树上的知了也一直不停地诉说着古树的沧桑陵谷;而在树下,隐隐绰绰有一位老人坐在石凳上,手握古书,正在诵读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语。

这个传统的古村落,随处可见的老油坊、磨坊、石磨、石碾、石凳、石头怼舀、石头筑屋,风格别具;抬头远望,只见远处的巍巍嵩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飘渺神幻,仿佛置身仙境般的世外桃源。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已成为范家门村乡村振兴新引擎,真正实现了“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对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

陈占超向导介绍说:“我们范家门村原来跟全国其它小山村一样,名不见经传。后来,著名散文家、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王剑冰老师的散文《范家门的“妆容”》在《人民日报》发表后,一度使这个坐落于少林寺东北方向的村落名声大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为的是一睹范家门的‘妆容’……”

                         三

在村干部的引领下,我们一百多名文学院学员和老师们继续拾阶而上,古栈道曲折延伸。“小路长满了草,草向两边歪,边上有酸枣棵子……”(王剑冰《范家门‘妆容’》),还有零星的玉米地及大片郁郁葱葱的林木覆盖山头。许多胜景奇观,如峰峦叠嶂,悬崖绝壑,峭石屹立;半崖栈道曲险,崖头草木盘错,藤萝绕枝;高空吊桥摇幻,索道惊险,给人一种奇突险绝境地的陌生、好奇、刺激与兴奋的奇特体验。

我们从玻璃滑道曲曲折折一路滑跑,尽头有“喊泉”二字映入眼帘。许多文友好奇地拿起话筒高喊“我来啦!”“范家门!”“时代报告!”,还有玩笑式的“打鬼子啦!”惹得大伙一起哄堂大笑。我也趁兴奋之际,接过话筒,稍稍稳定情绪,高声喊出“范家门,我来了……”随着同频共振,只见一股水柱冲天而起,我又特意拉长后音,水柱继续窜天上升,引得文友一阵喝彩---“这个可以啊!”大家在一片笑语声中享受着“喊泉”的快乐。

“喊泉”的对面是“来龙洞”,此洞全长1298米,洞内结构错综复杂,怪石嶙峋,是嵩山地区最古老、最密集、形成周期最长的溶洞之一,距今约有5.5亿年了。它的形成如同一部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多期多次的沉淀和积累,相互有五层套叠,犹如岁月的皱纹,清晰而深䆳。洞内平均温度18℃。一进入洞穴,一股清凉的冷气迎面扑来,顿觉清爽无比。洞穴有“幽曲、瘦狭、神秀”的奇异特性,最窄处,可侧身通过。不小心,我碰着了头顶,需要弯腰才能通过。地面时不时还有水流的痕迹。从“龙的传说”开始,洞内灯光色彩斑斓。

当地村民介绍说,相传有一条神龙从洞中腾空飞起,龙首落在唐庄北河,那里叫做龙头村,龙尾落在来龙洞的出口黑龙潭边,村子就叫龙尾村,“来龙洞”由此得名。

洞内分布为四个区域,分别是:冰河世纪、水月洞天、龙宫、天涯海阁。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风光和风情,就像如梦烟云飘动,冉冉欲飞,瞬息幻化,一会叠献重岗,一会深林沓霭,含蓄幽深,神秘莫测。虚无缥缈中,“藏书阁”引起我极大的兴致,错落有致的岩层,薄如书本厚度,堆放错位有序,像极了真正的藏书阁;还有那“藏金阁”,每层岩石上附有密密麻麻的闪亮的小金点,大伙都惊呼:“这洞里真有金子啊!”我们都被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所震撼。

石笋、石钟乳、石幔、石柱等各种形态的岩石,有的如行云,闲逸舒和,飘扬清明,奔突翻涌,浓郁沉厚;有的如流水,曲折回环,激荡喷薄,澎湃起伏,奔泻洒落。还有诸如“金盆洗手”“螭吻”“桃园三结义”“定海神针”“喜鹊搭桥”等等,活灵活现,形象逼真,寓意深刻。真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神化般的迷幻世界。

最后,我们顺着一层层台阶的上升,不知不觉走出了“来龙洞”,一条300多米长的玻璃栈桥(外婆桥)呈现在眼前。

外婆桥,这座横跨杏花岭和凤凰岭大峡谷的玻璃吊桥,是中岳嵩山及河南省内跨度最大的桥 。桥体宽2.4米,垂直高度达116米,如同一条巨龙腾云驾雾。玻璃桥主体风格以红色为主,象征富贵吉祥和伟大母亲的厚爱和慈祥。关于“外婆桥”,还有许多传说,使我想起了儿歌“摇呀摇,摇到了外婆桥……”。顿感亲切,勾起儿时美好的回忆。

时值正午,于高处远眺嵩山北部众峰岭,层层叠加的峰头在云雾环抱中若隐若现,卓诡变幻,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只见天空一片晴碧,云自脚下向远处平伸,云头翻飞飘渺,波澜起伏,浩瀚似海;层层峰头,如海中岛屿,形成云海奇观,有微波、轻浪、涟漪、怒浪、惊涛等各种状态的灵性和美感。

此时的我如置云端,疑虑动容,思绪万千,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当我低头看向桥下时,如临万丈深渊,头晕目眩,两腿发软,也不敢再往下看第二眼了。在这里,你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之美,尤其是嵩山一带山头植被绿化非常密闭,全部黛墨绒装一身,坚重恢弘的山体,如明时袁中道《游岳阳楼记》中所描述:“澄鲜宇宙,摇荡乾坤者八九百里”。绿装或横向展平,或环抱诸峰,或向纵深延伸,连绵逶迤。草木葳蕤,花香氤氲,暖日微醺,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双重开发,恰似“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壮美生态景象。

                         四

比吊桥更惊险更刺激的要数凌空滑索道。在一阵阵索道升滑的声音中,领队的喇叭喊道:“文友们,农家山庄餐厅就餐了。”我和几名文友进入餐厅,正好与当地旅游的几位大姐同桌就餐。他们听说我们是外地的,便热情地介绍起了他们当地的餐饮文化,还时不时地问我们吃得习惯不,味道合不合口。餐厅简约古朴,三面与崖边的绿树互为映衬,有的树枝也探进了脑袋,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唱着欢快的歌曲。山体凉风习习,地道的“农家乐”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饭后,我们去了一趟西沟村。西沟村正处在打造旅游胜地进行时,崖涯栈道与范家门村基本相似,古朴、惊险、迷人。我们站在观景台上,一眼望穿绿山碧水的尽头,有几处白色建筑物被绿色大山环抱,犹如几朵蓝天上的白云在浮动,令人心旷神怡。绿色生态环境堪称嵩山一带典范,也属于全国农村乡村振兴、生态建设的模范代表。西沟村属巩义市管辖,该村与范家门仅隔一座大山,原来两村交通非常不方便,现已开凿隧洞一处,把两个村庄紧紧连成一片,为两村的快速发展开通了“绿色快车道”。

下午,我们乘车来到了唐河镇王河村。在这里,我们有幸遇见了王河村村民屈西怀老人。他中等身材,脸膛黝黑,不善言辞,在大家的鼓动下,终于介绍了他1982年上山采药时在嵩山主峰太室山峻极峰石缝中发现武则天“金简”并义捐一事。老人今年68岁,头发花白,娓娓道来,令人感动敬佩!

随后,我们参观了王河村有名的“醒山民宿”旅游区。村委会以真实的山体为标本,建造了以岩层化石为背景的主体参观室。山体五个不同成形岩层,层次分明,色彩迥异,称之为“五世同堂”。其它民宿房间以二十四节气命名,摆设布局清新、雅致、新奇。他们盘活当地优势资源,依托山水,重视生态,以“文旅文创”相结合,打造“五星支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多元化特色民宿为新亮点,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走出“醒山民宿”,环顾四周,这座依山体盘旋而上的白色楼房在夕阳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醒目。我们以此为背景,留下了全体采风人员的集体合影。

当我们离开王河村时,我转身又望了一下“中岳嵯峨向碧空,千峰万仞走苍龙”的嵩山主峰。此时峰顶霞光四射,好似武则天的“金简”,光芒熠熠生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