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辽阔的版图上,称之天池的地方非常多,随便一数便有数十处。耳熟能详的有长白山天池、天目山天池、阿尔山天池、孟达天池、木兰天池、洋汤天池、宁武天池、云龙天池、九华天池、华蓥天池,遍布吉林、浙江、内蒙古、青海、湖北、甘肃、山西、云南、安徽、四川等地。而我最喜欢的天池要数天山天池(以下简称天池),位于我国西部,地处新疆境内。
之所以喜欢天池,是小时候听大人讲神话故事和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见王母娘娘在此举行蟠桃会,各路神仙在此相聚甚欢,还有婀娜多姿的仙女载歌载舞,自是令人如痴如醉。试想,连神仙都喜欢的地方,我乃凡夫俗子,能不喜欢乎?
喜欢归喜欢,向往归向往,想去天池看看,就耗费了我半辈子光阴。
记得小时候想去看看,还想拜会各路神仙,期望赐我一件法宝或一种仙术,可以点石成金、过目不忘,我便可以少吃人间苦头,像吕洞宾、张果老、太上老君一样悠然自得地过日子。只是,儿时家贫,怎么可能凑出万里之遥的巨额盘缠?没辙,只能把美好的心愿埋藏在心底,待我长大了,有了经济实力,便去遥远的新疆,去神仙聚会的天池一睹芳容。
转眼,高中毕业,品尝三次高考失败的苦果,不得不南下打工,在轰鸣的流水线上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我就想,要是天池真是神仙下凡的地方,一定努力工作、攒钱,去这块天地相通的圣土看看,也许可以在那里碰上心地善良的仙女,万一哪位赏识我这个温文尔雅的书生,跟我留在凡间做夫妻,不是可以成就一段千古奇缘?纵使百般努力,一分一分挣,一厘一厘攒,仍是凑不齐去新疆的路费,到不了天山脚下,目睹不了天池的风采,美好的心愿只能一次又一次断送在梦里。
再后来,结婚育子,自主创业,有了足够的经济能力支撑我追求诗与远方。可是,时间往往不由自己把握。犹记得,经商十八年来,我去了世界上许多国家与地区,饱览无数名川大山,甚至数次乘飞机穿过天山山脉,仍未去天池看看。感觉奇怪,一个王母娘娘居住、神仙聚会、仙女沐浴的地方,亲临其境怎么如此难呢?难道上古神话与《西游记》中的瑶池永远只能梦中相见吗?
时间来到去年八月,东莞广播电视台组织听众去新疆旅游,行程与旅费堪称完美。当时我便动了心,巴不得马上飞去新疆,去拜会王母娘娘,看望各路神仙和仙女……只是,刚好与去德国参加法兰克福书展的行程产生冲突。为了让公司走出国门、让自己奔向世界,我选择去德国,而错过去新疆。此时,我49岁。总在想,以前没钱去新疆,没机会去天池,现在不用考虑旅游观光的几两碎银,为什么仍去不了呢?
转瞬,又是一年。今年八月,我在接待美国客人来访时,恰好有东莞广播电视台的朋友在场,聊到当前媒体转型与广播业务发展时,说他们推出“主持人陪你游新疆”,社会反响不错,如果有时间与兴趣,建议我们去看看。不加思索,想到去年,想到天山,想到天池,想到王母娘娘与各路神仙,还有翩翩起舞的仙女……便有了冲动的欲望,未与家人商量,掷地有声地说今年一定去新疆,去朝思暮想的天池看看。那兴奋劲,令在场的人感到羡慕与震惊。他们也许无法明白,人生半百,去趟天池有必要如此兴奋吗?其实,不是我去的地方少,而是一个梦没有圆。而今,马上要圆梦了,怎不激动呢?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新疆游的时间。从深圳机场直飞石河子机场,翻越千山万水,终于抵达祖国的边疆。依照行程计划,第一站是军垦博物馆,第二站是独库公路,第三站是那拉提大草原,第四站是库尔德宁森林,第五站才是天池……老实讲,纵使我游历天下,仍对天池充满无限期待,好像与一位老朋友相会,也像想与一位恋人赴约。当旅游大巴驶进天池景区时,我调皮地跟大家说:“今天可以在天池遇见王母娘娘和各路神仙吗?”旁边的导游说:“你想遇见王母娘娘和各路神仙是假,遇见翩翩起舞的仙女在此洗澡才是真吧?”一席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我也跟着哈哈大笑,好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讲出没心没肺的废话。
步行不远,心心念念的天池即刻浮现在眼前。如果说面积,天池没有鄱阳湖大,也无洞庭湖大,更无法与青海湖比,甚至不如老家的屺石水库大。只是,眼前的天池流光溢彩、碧波荡漾、雪峰倒映、云杉挺拔,不是仙境,胜似仙境。虽是夏季,却让我想起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诗:“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感觉时空交错,此时的天池就如春天般美丽。高耸入云的博格达主峰覆盖皑皑白雪,伴随蓝天、白云,与碧绿如镜的天池相映成趣,煞是精美绝伦、无比壮观。眼前游客如织,我一时忘了这里究竟是王母娘娘居住的瑶池,还是人间独有的世外桃源?仔细查阅资料,方敢确定这里是天池,是传说中王母娘娘举行蟠桃会的瑶池。只是,此处的王母娘娘不叫王母娘娘,而叫西王母,给我这个从事写作的文人出了一道难题,无数次反问:“王母娘娘与西王母是同一神祇吗?”好在现在资讯发达,通过大数据查询,不费吹灰之力,把问题解决了。
王母娘娘与西王母是否为同一神祇,需要从历史演变、文化背景及宗教体系三个方面综合考量。西王母形象最早见诸《山海经》,被描述为“豹尾虎齿,善啸”的半人半兽神祇,司掌瘟疫与刑罚。战国后逐渐神化,在《穆天子传》中成为与周穆王宴饮的西方女神。随着我国本土道教兴起,西王母被纳入神系,尊为“太虚九光龟台金母元君”,成为女仙之首。明清时期,民间受《西游记》等小说影响,将其与玉皇大帝关联,形成“王母娘娘”的慈母形象。由此可见,王母娘娘与西王母是同一神祇在不同时期的称谓。只是,西王母乃上古原始神名,王母娘娘则是道教及民间信仰中的尊称。
老实讲,如果不是此次来新疆,如果不是踏上天池这片神奇的土地,我想,此生可能也不会弄明白王母娘娘与西王母的关系,更不可能知道西王母即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即西王母。
如今,我已人生半百,不敢确定传统文化中所说的三界是否存在,也不敢断定眼前的天池会否举行蟠桃会,可以肯定天池与传说中的瑶池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山海经》中描述瑶池“其状如沼,其水如琼浆”;并说“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说明上古时期,天池便与王母娘娘有了关联。《淮南子·览冥训》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史记·赵世家》记载:“造父幸於周缪王。造父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骝、绿耳,献之缪王。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说明到了汉代,王母娘娘已演化成女仙首领。金元时期,王母娘娘更具象化。如《元始上真众仙记》记载王母娘娘为“太真西王母”,与东王公并列,称其为“金母元君”,地位仅次于三清,统御女仙。《墉城集仙录》称王母娘娘“司天之厉及五残”,强调“虎身”,为女仙之首。清代乾隆、光绪年间,天池神话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华夏子孙心目中的瑶池仙境。特别是古典名著《西游记》推波助澜,瑶池成为天界下都,神仙凡间后花园,乃王母娘娘夏宫和沐浴之地。如此优美和诗意的地方,谁不想去看看呢?
徘徊在天池的各个角落,眼神中总是充满期待。明知《山海经》与《西游记》记载的是神话故事,仍希望在此遇见王母娘娘和各路神仙,想通过他们了解上天的文化规则。甚至想问各位仙女:“当今天上宫阙,今朝是何年?”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纵使望穿秋水,依旧没有见到王母娘娘,未遇到各路神仙,更未见到婀娜多姿的仙女。只是在西王母祖庙见到一幅对联,上联为“做个好人心怡神安魂安稳”,下联为“行些善事天知地鉴人神钦”,让我陷入沉思。依照我国流传上千年的传统文化,无数人想得道升仙。只是,王母娘娘教化育人,也只是要求做个好人、行些善事,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有何区别?反推之,如果真有仙界,活在天上的神仙是否如此单纯呢?也许因为生活太过单调,以致李商隐题诗:“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记得小时候,大人常跟小孩讲故事,说在遥远的天山,有一个天池,在天池边上有一个秘密洞口,如果打开,可以进入南天门,从此日行万里,相会佛祖与神仙。明明是故事,明明是传说,明明是哄小孩子的童话,我仍用肉眼扫描天池的各个角落,期望用我的智慧打开这个秘密通道,期待与王母娘娘聊聊天,与各路神仙论论道,与各位仙女载歌载舞。或评是我天资愚昩,或许是我德行不行,或许是天宫大门永久关闭,总之,未能打开天眼,近在咫尺,仍是没有发现这个神奇的秘密通道,令我遗憾,令我疑惑。要不,今天写的这篇文章会彻底改写,将是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的又一部旷世奇书。
只是,好在来新疆了,用半辈子的光阴终于为自己圆梦天池。这梦虽小,同样令我骄傲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