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初,我到部队去,一个星期天上午,在长沙市,路过一家新华书店,看到门前排着长长一队人,这一队人,如同一条“长龙”,引发起我的好奇心:书店会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吸引这么长的一支“队伍”呢?
我当然知道,书店是卖书的。我以前也逛过书店,在县城的书店里,常见的,也就三五闲人在那儿闲逛,显得比较冷清,真正看书和买书的,并不很多。现在突然看到,书店门前竟然排着这么长的一条“长龙”,实在令人兴奋。因为少见多怪,我不由自主地,就接上“龙”尾去,跟着他们慢慢往前挪,由上午一直排到中午,终于挪到柜台跟前,往里一看,琳琅满目地,摆放着许多世界文学名著,都是我从未见过的。当场就被“吓”得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是好,可排了一上午队,总不好空手而出,空手而出,生怕被人家笑话,犹豫之下,急匆匆地,在目光所及范围之内,挑了一套《希腊的神话与传说》(上、下),因为神话与传说,对年轻人很有吸引力;另外要了一套《安娜·卡列妮娜》(上、下),因为这是一个好听的女人的名字,同样吸引着当时还很年轻的我。
付过书款以后,我捧起书本恍恍惚惚地走出书店去,在门口碰到一位老者,他拦住我问道:“小同志,买到什么好书了?”我不好意思地回答说:“我也不知道,您给看看好吗?”
老者接过书看了一下,就把书还给了我,然后兴奋地对我说:“都是世界名著啊,已经许久看不到它们了!”看到老者激动的样子,我就感觉到,这书没白买。
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买书经历,它的难忘,并不在于排了多长时间的队,也不在于新华书店门前那样一条“长龙”,以后再也见不到,虽然那条“长龙”,令人非常的难忘,更令人难忘的,是经历了那次买书之后,我对阅读的选择,有了新的视野。就说苏俄文学吧,在这之前,自己就知之甚少,其中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是我们背诵过的。此外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他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励过许许多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们,为了不虚度年华而努力奋斗。读他们的书,很容易区分好人和坏人,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读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对于安娜这个人物,就很难定义,她是好人还是坏人。我同情她的身世遭遇,但对于她背叛自己的丈夫,又不很理解。这样的矛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纠结着我。
由托尔斯泰,渐渐地,对俄罗斯文学,也有了一点了解,知道了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理、契诃夫、屠格涅夫等一些俄罗斯伟大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曾经影响过许许多多我们中国的人,而且还知道,在苏俄文学里,有大、小两位托尔斯泰,大的一位,是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除了《安娜·卡列妮娜》,还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长篇小说,都是世界文学名著。小的那一位,叫阿·托尔斯泰,代表作有《苦难的历程》三部曲,很有些名气,但比不上大的那一位。
那次难忘的买书经历,让我在阅读上开阔了眼界,对书籍的选择有了更多的自由,由此及彼,由这个到那个,书也越买越多。当年排了一个上午队买到的两套书,《安娜·卡列妮娜》是周扬、谢素台的译本,繁体竖排;《希腊的神话与传说》是楚图南译的插图本,简体横排。这两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学名著,至今仍摆在我家书柜显著的位置上,虽然它们已经很陈旧,但我还是很喜欢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