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罗瑜权的头像

罗瑜权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5/09
分享

静看翠云廊

这条路,安静得让人难以想象。喧嚣的世界,竟还有这样一个静寂的地方,可以坐下来,安安静静地望望天,看看美好的大自然。

翠云廊是古蜀道重要的一段,从广元昭化到梓潼,蜿蜒300余里。沿途山不高,山上的古柏却很茂盛,铁干虬枝,高拂云天,形态万千,逶迤莽苍,任何生物在它面前都显得那样渺小。据考证,翠云廊的名称出自清代康熙年间,剑州知州乔钵在一首诗中写道:“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

翠云廊,林峦叠翠,荫郁苍莽,绵延数百里,川陕公路从中穿越。我早年在广元工作,经常有机会经过川陕公路到翠云廊。那个时候,川陕公路是陕西、甘肃、青海到成都的一条主干道,人来人往,车辆如梭,沿途客店生意兴隆。川陕公路建于1934年10月,1937年全线开通,是当时四川人北上出川的唯一通道。自四川成都经绵阳、梓潼、剑阁至广元北上陕西,公路在棋盘关以南属四川境,棋盘关以北属陕西境。

20多年前,我在绵阳工作,时常走这条路回老家苍溪,也经常在大庙山、五连、柳沟一线停足小憩。翠云廊,成了旅途中的驿站。对于翠云廊上绚烂的景致,千年的松柏,沿途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拭不去的情怀。

在记忆深处,这段路虽然窄、弯多、山高、坡险,但沿途依山傍水,风景优美,还穿过了不少历史名胜古迹。这些名胜主要以三国蜀汉为主。从绵阳市的蒋琬墓、富乐山,到梓潼县境内的卧龙山、诸葛寨、孔明泉、关圣殿、魏延祠、瓦口关、御马岗;从剑阁县的剑门关、姜维墓、演武场,到昭化古城的葭萌关、费祎墓、牛头山、鲍三娘墓;从广元市的千佛崖、朝天区的筹笔驿,到阆中市的张飞庙、张飞墓。这些文物古迹,保存完好,大多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翠云廊也留下了许多文人的墨迹。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唐大中七年(公元853年)为剑南东川节度使书记时,游览了川西北不少名胜古迹,触景生情写下了诗篇:“长廊郁翠柏,斜阳照五津。景阳仍风雨,苍茫古栈云。剑南关山阻,何意沉香亭。由来争战地,龙须雨霖霖。”

行走在翠云长廊,你可以看到,青石板铺就的古道基本完好无损,不少地方还留有马蹄驼印。路的两边,一株株老态龙钟的古柏,静默挺拔,树根常常扎入大地,树干向着阳光努力伸展。虽然树干扭曲,有些老化,布满皱纹,但树冠却仍浓绿如云,彼此相接,荫护着树下同样写满沧桑的古蜀道。

前几天,在绵阳遇到一位在老挝的大学援教归国的老师,说她的老挝学生要来绵阳,问需要带学生到哪些地方看看。同行几个朋友都说一定要去大庙山,要去翠云廊,要学学中国的书法和古筝。翠云廊,在绵阳人的心目中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一个代表。

世事轮回,今日的翠云长廊隐在群山偏僻的一隅,不远处,就是车辆如梭的川陕高速公路、宝成铁路和西成高铁,时代与荣光都已不再属于它,但这又何妨,它依旧静静地立在那里,听着故土乡事,看尽天下变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