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的深秋就像一个调色板,红的是屋檐下挂着的红辣椒、山坡上结满的水渣子,黄的是田间地头的玉米、稻草和果树上挂满的柑橘,白的是小溪中游弋的鸭子、白鹭和山间的新修村舍,绿的是满目苍翠的青山绿水。
霜降过后,天气渐冷,晨起漫天大雾,几十米外看不到人影,行车也很缓慢。随市作协“脱贫枚坚乡村振兴”采风团,我们来到嫘祖故里盐亭。盐亭古称“潺亭”、“秦亭”,是古郪国的盐场所在地,因境内多盐井,盐卤出产丰富得名。
吃过午饭,我们来到湍江河岸麻秧乡“西部水产”现代园区。园区距盐亭县城14公里,毗邻成德南高速公路,总面积10平方公里,是盐亭县精心打造的集休闲渔业、现代循环农业、生态旅游业于一体的产村相融的新农村示范园区。园区确立优质生态鱼养殖和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引进华腾水产、浩淼渔业等企业和12家专业合作社落户园区,从事鲈鱼、胭脂鱼、甲鱼等名特优品种的养殖。每年开展钓鱼大赛、荷花节、农家体验等活动,吸引游客垂钓品鱼、观光休闲。
来到麻秧乡天水村,一路上,青山绿水,道路旁,农家小院里,一片片绿油油的果树上都挂满果实。
在村委会院坝里,我们听取了天水缘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的介绍后,沿着乡村小道,穿过一片果林,攀登上一座小山头,山上开满红白相间的小菊花。站在山坡上眺望,眼前豁然一亮,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山水之间只见一大片果园,果树整齐划一,一排排新修沟渠纵横交错,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畅通无阻在山间环绕。果园内挂满的柑橘,就像落下的晚霞一样,黄澄澄、金灿灿的。橘园有前面有一条小河,河水静悄悄地流淌。听当地人说,这条小河是梓江,绕着农田,滋润着一方土地,养育着一方人民。
天水村村委会的负责人介绍,这里除柑橘园外,还有樱桃园,有樱桃树1000多棵,每年桃花、樱花盛开的时候,果园成了网红打卡地,来自四方的游客众多。
原来这里很穷,是省级贫困村,基础条件差,道路不通,用水困难, 当地的小伙子讨一个媳妇都成难题。几个青年人看到家乡的困难,从深圳等地返回家乡投资创业。面对困境,他们依托社会力量支持,多路筹集资金,修通村道,建好水渠,整治河道,完善基础设施,坚定信心和决心打赢脱贫攻坚战,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村里以中药材种植为主,结合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综合发展,种植桃子、橘柑等水果,并在林下套种丹参、百合、黄精、玉竹等中药材,将农业、林业、旅游、文化、科技、康养、电商等相融合,打造集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和康养产业于一体,一二三产业发展的田园综合体,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如今山村,小河流淌,花果飘香,规模已经成型,这些特色产业成为村民致富的重要途径,村民富了,农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秋天里,乡村的时间也就是收获的岁月。公路旁,几个村民悠闲地坐在亭子里的石凳上,拉家常、说年成——今年又是一个水果丰收年!
我拿着手机,走过去,拍下了他们在希望的田野上幸福的笑容。
第二天,我们离开盐亭,到了农业大县、人口大县三台。沿着盐三公路,进入的三台第一个乡是三元乡。三元乡是著名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词作者邓禹平先生的故里,多年前应三台朋友的邀请,我到过三元乡,参加过三元菜花节,也留有文字《山脚下的小屋》,纪念邓禹平先生。
桃花河是三台县富顺镇的一条小河,或者称为小溪,近年来,经过治理,水流清澈,许多鸭子、鱼儿在河中游荡,当地人坐到桥边,拿起鱼杆,挂上鱼食,抛向水中那游弋的鱼群。
在三台县景福镇宋观庙村,听县文联主席、诗人布衣介绍,这个村因脱贫攻坚3次登上央视。宋观庙村的稻香渔村现代园,是一家以精准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体的水产养殖及综合种养园区,园区内的奕川水产养殖合作社,有生态香米、泥鳅酱、泥鳅休闲食品等产品十余种。宋观庙村第一书记李晓川是个实干家,他带领乡亲们脱贫攻坚,在农村产业发展上,以强村带弱村,进一步挖掘产业发展的潜能,把弱村带出来,实现整村同步发展,同步达到小康。
漫步小山村,一幢幢小洋楼干净整洁,喜气洋洋的村民,还有路旁那一座座朴实劳动者的雕像,劳动致富带头人的大幅相片和简介,无不昭示着村民勤劳致富后殷实的生活,以及脱贫攻坚给山乡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