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行山脉的群山中,驼梁山如一位沉默的巨人,静静伫立在岁月的风烟中。当我的目光越过山脚下的梯田、山腰的白桦林,最终抵达海拔2000多米的山顶时,眼前的景象便挣脱了寻常山地的刻板印象——这里没有陡峭的危崖,没有裸露的岩石,取而代之的是松树林与高山草原的温柔相拥,数千公顷的绿意铺展在天际线处,与蓝天白云连成一片,既有森林的苍劲,又有草原的辽阔。
盛夏的暑气还未完全褪去,初秋的凉意已悄悄漫上山巅,驼梁山的山顶便迎来了一年中最绚烂的时节——金莲花开了。起初只是零星几株,藏在松树的浓荫下,像不小心撒落的碎金;不出几日,便以燎原之势蔓延开来,先是铺满松林间的空地,再是漫过草原的缓坡,最后连岩石的缝隙里、溪流的岸边都缀满了金色的身影。远远望去,整个山顶仿佛被一匹巨大的金绸覆盖,阳光洒在花瓣上,折射出耀眼的光泽,风一吹,便掀起层层叠叠的金浪,连空气里都飘着细碎的金光。
走近细看,金莲花的美更显精致。它的花瓣呈鲜亮的明黄色,边缘带着一圈淡淡的橙晕,像被阳光吻过的痕迹;花瓣薄如蝉翼,却又挺括有型,层层叠叠地围绕着中间金黄的花蕊,花蕊上沾满了细小的花粉,引得蜜蜂、蝴蝶在花间不停穿梭。有的花朵完全绽放,像一个个小喇叭,朝着天空吹奏着秋日的欢歌;有的则半开半合,像害羞的少女,藏在嫩绿的叶片间,只露出半边娇容。松树林下的金莲花更显幽静,阳光透过松针的缝隙洒下来,在花瓣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与松脂的清香、泥土的湿润交织在一起,酿成了独属于山间的芬芳。
这漫山的金莲,不仅是装点驼梁的美景,更是吸引八方来客的“金名片”。每到花开时节,山脚下的农家乐便早早住满了游客——有扛着相机的摄影爱好者,蹲在花丛中等待最佳的光影;有带着孩子的家庭,让孩子在花海中奔跑,采摘几朵金莲花夹在书页里做纪念;还有当地的村民,背着竹篮上山,小心翼翼地采摘着盛开的花朵。“这花不仅好看,晒干了泡水喝还能清热呢!”正在采摘的王婶一边麻利地将花朵放进篮子,一边笑着说。她的篮子里已经装了大半,金黄的花朵堆在一起,像一座小小的金山。
金莲花的药用价值,在当地早已家喻户晓。老人们说,从前山里人感冒咳嗽,便上山采些金莲花泡水喝,不出几日便会好转;如今虽有了西药,但每到花期,仍有不少人上山采摘,或自己留用,或送给城里的亲友。药房里的金莲花干品,更是成了畅销的特产,包装上印着驼梁山的风景,带着山间的灵气走向更远的地方。而对于游客来说,能亲手采摘一束金莲花,或是买上一包干花,便是把驼梁的秋色、山间的清润,一并带回了家。
清晨的驼梁山顶,常常被薄雾笼罩。金莲花在雾中若隐若现,像披着轻纱的仙子,花瓣上挂着晶莹的露珠,轻轻一碰便滚落下来,滴在泥土里,滋养着新的生命。等到太阳升起,雾气散去,花海便又恢复了热烈的模样,游客的笑声、相机的快门声、蜜蜂的嗡嗡声,与山间的鸟鸣、溪流的潺潺声交织在一起,成了最生动的山间乐章。傍晚时分,夕阳为金莲花镀上了一层暖红,花海从明黄变成了橙金,与远处的晚霞相映成趣,引得不少游客驻足远眺,迟迟不愿下山。
站在驼梁之巅,望着这无边无际的金莲花海,让人忍不住感叹大自然的神奇。这片数千公顷的土地,用松树林的苍绿作底色,用金莲花的绚烂作点缀,不仅勾勒出晋北山水的壮美,更承载着当地人的生活与情怀。对于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村民来说,金莲花是风景,是药材,是增收的希望;对于远道而来的游客来说,金莲花是惊喜,是回忆,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当秋风渐紧,金莲花的花期渐渐过去,花瓣会慢慢枯萎、飘落,融入泥土,为来年的绽放积蓄力量。但那片金色的记忆,却会留在每一个来过驼梁的人心中——留在照片里,留在书页间,留在一口金莲花茶的清润里。而驼梁山,也会在送走最后一批游客后,重新回归宁静,等待着下一个盛夏与初秋,再一次被漫山的金莲染成金色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