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卢新松的头像

卢新松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22
分享

高粱熟了

高粱熟了

卢新松

当第一缕秋风轻轻拂过大地,高粱便悄然换上了醉人的红装。那片曾经翠绿如茵的高粱地,如今宛如一片燃烧的火焰,在广袤的田野上肆意蔓延,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与沧桑。

站在田埂上,放眼望去,高粱穗子沉甸甸地低垂着,像是谦逊的智者,在秋风中微微摇曳。饱满的高粱粒紧紧相拥,红得夺目,红得炽热,仿佛是被夏日的骄阳和秋日的霞光一同染就。每一株高粱都像是一位挺拔的战士,整齐地排列在大地上,守护着这片古老而又厚重的土地。

风在高粱地里穿梭,发出沙沙的声响,那是高粱在低语,在讲述着往昔的峥嵘岁月。思绪随着这风声飘回到了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这片高粱地曾是抗击日寇的天然屏障。英勇的战士们就隐匿在这茂密的高粱丛中,他们的身影与高粱融为一体。高粱叶沙沙作响,为他们的行动掩盖了声响;高粱粗壮的茎杆,为他们提供了掩护。当敌人的铁蹄踏入这片土地,战士们如猛虎出山,从高粱地里一跃而出,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那弥漫的硝烟,那激昂的喊杀声,都被高粱默默地见证。高粱以它坚韧的身躯,为保家卫国的勇士们撑起了一片战斗的天地,它的红,是英雄们鲜血的颜色,是不屈精神的象征。

时光流转,灾荒年月的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当饥饿的阴霾笼罩着大地,高粱成了人们生存的希望。在那青黄不接的日子里,家家户户都指着高粱度日。人们用粗糙的双手,将高粱穗子一颗颗地摘下,用石磨将高粱磨成粉,再做成难以下咽却能果腹的窝头。高粱面窝头带着淡淡的涩味,但在那时,却是救命的粮食。孩子们捧着窝头,狼吞虎咽,大人们看着孩子满足的笑容,眼中满是欣慰。高粱,用它的全部,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们,它是大地的恩赐,是生命的延续。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高粱地上,给每一株高粱都镀上了一层金边。高粱地像是一幅绚丽的油画,美得让人陶醉。几只鸟儿从高粱地上空飞过,留下清脆的鸣叫声,仿佛是在为这片丰收的景象喝彩。远处,农人们正忙碌地收割着高粱,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那一把把镰刀在夕阳下闪烁着光芒,割下的高粱整齐地堆放在田埂上,像是一座座小山。

高粱熟了,它不仅是一种农作物的成熟,更是岁月的沉淀,是历史的见证。它承载着英雄的热血,承载着人们对生命的渴望,也承载着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希望。在这片高粱地里,有欢笑,有泪水,有悲壮的过往,也有美好的憧憬。它就像一部厚重的史书,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上,让后人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夜幕降临,月光如水洒在高粱地上,高粱在月光下显得更加静谧而神秘。我静静地伫立在高粱地旁,聆听着高粱在夜风中的低吟,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和高粱的敬畏与感恩。我知道,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高粱的故事将永远在这片大地上延续,它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