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本应是云淡天高、金风送爽的日子,可今年的秋分,却依然是雨水涟涟。天空仿佛被戳破的筛子,淅淅沥沥的雨丝终日不绝,将天地笼在一层朦胧的雨雾里。檐角垂落的雨滴,在水泥地上敲出细密的音符,似在诉说季节的私语。远处的山峦轮廓在雨幕中若隐若现,像一幅水墨画,被雨水晕染得愈发朦胧。
雨中的秋分,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混着稻谷的清香,沁人心脾。田间的稻穗已沉甸甸地垂下了头,在雨水的浸润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但农人的眉头却拧成了疙瘩,他们站在田埂上,望着这片被雨水浸泡的田野,眼神中满是忧虑。老农王大爷跺着脚叹息:“最怕秋分一日雨,这场雨下得人心慌啊!”是啊,秋分本是收获的季节,可连绵的秋雨却像一道无形的枷锁,将丰收的希望困在了泥泞之中。
翻开古老的农谚,关于秋分雨的记载比比皆是:“秋分雨淋淋,秋雨淋到冬”“秋分落一滴,秋天雨连绵”“秋分雨,庄稼哭”……这些简洁而富有韵律的句子,是祖辈们用血汗与泪水写就的生存智慧。他们深知,秋分时的雨,绝非寻常的甘霖,而是一场关乎收成、关乎生计的考验。秋分后,北方的冷空气逐渐南下,与南方的暖湿气流相遇,极易形成连绵的阴雨。这雨一下起来,便是没完没了,仿佛要将整个秋天的雨水都倾倒下来。田里的作物在雨水中浸泡,根系腐烂,茎秆倒伏。那些本该金黄饱满的稻穗和玉米,在泥水中挣扎着,有的甚至已经开始发芽、霉变。收割机在泥泞的田地里寸步难行,农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年的辛苦劳作,在雨水中一点点付诸东流。
记得小时候,秋分前后,村里总是格外热闹。收割机在田里轰鸣,农人们忙着收割、运输、晾晒。金黄的稻谷堆成小山,在阳光下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大人们虽然忙碌,但脸上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孩子们则在田埂上追逐嬉戏,捡拾遗落的稻穗,偶尔还会捉几只蚂蚱,用稻草串起来,笑声在田野间回荡。那时的秋分,是充满希望与欢乐的。可如今,这样的场景却越来越少见了。秋雨连绵,收割被迫推迟,晾晒成了大问题。很多农户只能将收割回来的稻谷堆放在仓库里,用鼓风机不停地吹,生怕它们发芽霉变。一些种植大户,更是急得焦头烂额,四处寻找烘干设备,可烘干机数量有限,价格又高,往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才能轮到。雨水涟涟的秋分,让丰收的喜悦蒙上了一层阴影。
秋雨不仅影响着农作物的收成,也牵动着农人的心。农谚云:“秋分有雨来年丰。”这看似矛盾的说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秋分时的雨水,虽然给当下的收割带来麻烦,但如果雨水适量,却能滋润土壤,为冬小麦等越冬作物的播种和生长提供良好的墒情。正如一位老农所说:“秋分雨,一半忧,一半喜。忧的是当下的收成,喜的是来年的希望。”他们就像行走在钢丝上的舞者,既要在雨中抢收,又要为来年的播种做准备,在忧喜交织中,与天争时,与地斗力。
漫步在雨中的乡村,处处都能感受到秋分的气息。村口的泡桐树下,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谈论着今年的天气。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沧桑,话语中却透着坚韧。“这场雨下得久了,地里的墒情倒是好了,可麦子种下去,要是再下雨,就怕烂种啊。”“是啊,得赶紧趁着雨停的间隙,把麦种播下去,再晚就来不及了。”他们的谈话,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责任与担当。他们深知,农事不能等,错过了时节,就可能影响来年的收成。即使秋雨涟涟,他们也要在泥泞中前行,在风雨中坚守。
秋雨中的田野,也别有一番韵味。雨滴落在稻田里,溅起一圈圈细小的涟漪,仿佛无数颗珍珠在跳跃。远处的荷塘,荷叶已经枯黄,在雨水的冲刷下,显得格外落寞。几支残荷在风中摇曳,却依然保持着倔强的姿态,让人不禁想起那句“留得残荷听雨声”。田埂边的野菊花,在雨中绽放,星星点点,为这阴郁的秋日增添了一抹亮色。它们不畏风雨,顽强地生长,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生命的坚韧。
雨中的村庄,也显得格外静谧。青石板铺就的小巷,被雨水冲刷得锃亮,宛如一条流淌的星河。屋檐下,雨水汇成细流,滴答滴答地落下,仿佛在弹奏一曲古老的乐章。偶尔有农人披着雨衣,匆匆走过,他们的身影在雨幕中若隐若现,如同一个个移动的剪影。村头的小河,水位上涨,河水变得浑浊,却依然欢快地流淌着,带着泥土的气息,奔向远方。
秋分雨,也是一场自然的洗礼。它冲刷着大地的尘埃,滋润着万物的心田。那些被雨水浸泡的田野,在雨水的滋养下,土壤变得松软而肥沃,仿佛为来年的播种做好了准备。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深吸一口气,仿佛能洗净心灵的疲惫。秋雨中的树木,也在悄悄发生变化。枫叶在雨水的浸润下,由青转黄,又由黄变红,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点燃了秋日的激情。银杏叶则在雨中飘落,像一把把金色的小扇子,为大地铺上了一层华美的地毯。
在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天气预报越来越精准,大型农机具在田间穿梭,烘干设备也在不断普及。但面对秋分连绵的雨水,人们依然感到无奈。一位年轻的农机手说:“现在的收割机是先进了,可地里的泥太深,机器根本下不去。就算下去了,也容易陷在里面,进退两难。”是啊,再先进的科技,也抵不过大自然的力量。在秋分这场雨水的面前,人类依然显得如此渺小。但我们并未退缩,而是凭借着智慧和勇气,与自然抗争。农人们冒雨抢修排水沟,疏通河道,尽量减少积水对农作物的影响;农业专家们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应对秋雨,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损失。这种不屈的精神,正是人类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宝贵财富。
秋分雨,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古人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雨虽然带来了萧瑟与凄凉,但也孕育着希望与新生。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雨是充满诗意的。他们或借雨抒怀,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或借雨寄情,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如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将思念之情融入秋雨之中;又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雨后山林的清新与宁静。秋分雨,还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岭南地区,有秋分吃秋菜的习俗。人们采摘野苋菜,与鱼片一起煮汤,祈求身体健康。在江南,则有“竖蛋”的习俗,人们选择这一天竖立鸡蛋,寓意生活平稳。这些习俗,在秋雨的点缀下,更显得韵味悠长。
雨中的秋分,也是生命的礼赞。那些在雨中依然挺立的作物,那些在雨中忙碌的农人,那些在雨中绽放的野花,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意义。它们告诉我们,生命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风雨中不断成长,在挫折中愈发坚强。就像那田间的稻穗,虽然被雨水压弯了腰,却依然顽强地生长,等待着收获的日子。
站在秋分的雨中,感受着雨水的清凉,思绪不禁飘远。秋分,本是昼夜平分的时节,象征着平衡与和谐。可今年的秋分,却因雨水涟涟,打破了这份平衡。但或许,这就是自然的神奇之处。它让我们明白,生活并非总是如我们所愿,会有风雨,会有坎坷。但只要我们心怀希望,勇敢面对,就一定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晴天。
雨,依然在下。秋分,依然在雨中延续。但我知道,这场雨终会停歇,阳光终会穿透云层,照亮大地。到那时,被雨水洗礼过的田野,将焕发出新的生机;被雨水困扰的农人,也将露出灿烂的笑容。因为,这就是秋分,一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节气,一个让人又爱又恨,却又深深眷恋的季节。
秋分依然是雨水涟涟,但在这涟涟的雨水中,我看到了生命的顽强,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希望的力量。愿每一滴雨水,都能滋润心田;愿每一份付出,都能收获希望;愿这秋分雨,能为我们带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5年9月23日于洛阳国宝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