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卢新松的头像

卢新松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10/01
分享

山水之间

山水之间

卢新松

山峦在晨雾中舒展腰肢,溪流裹着月光潺潺而过。我常在这样的清晨想起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是一种何等超然的心境——在纷扰的尘世中守住一方宁静,像山间的古松,任风雷交加,我自岿然不动。

世人总在追问:如何在浊世中保持清醒?答案或许就藏在那幅《归棹图轴》里:荆浩笔下的溪流蜿蜒向前,山峦静默守望,孤鹤振翅破空。这恰似人生的三种姿态:入世如溪流奔涌,承载着责任与担当;出世如山峦静立,沉淀着智慧与从容;而那振翅的孤鹤,则是历经沧桑后的精神升华。王阳明说"物来则应,物去不留",正是这种入世与出世的辩证统一。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田园,却在山水间写就传世诗篇;苏轼贬谪黄州,于荒凉之地写下"一蓑烟雨任平生",把人生低谷酿成精神盛宴。他们教会我们:真正的出世心,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以超然的姿态面对现实。就像李连杰在功成名就时,仍会抽时间读书静思,让心灵在喧嚣中寻得片刻宁静。

入世之事,需要的是一份"铁肩担道义"的担当。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鲁迅弃医从文唤醒国人,黄文秀扎根山区扶贫……这些身影告诉我们:在时代的洪流中,每个人都是摆渡人。但若只埋头苦干,未免陷入"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执念。正如《小窗幽记》所言"宇宙内事,要担当,又要善摆脱",这"善摆脱"便是出世心的修炼。

王阳明在龙场驿悟道时,悟出"心即理"的真谛。他告诉我们: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古刹,而在纷繁世事中保持一颗清净心。这让我想起那个牧童的故事:他骑在牛背上吹横笛,有人问他如何解脱烦恼,他答"骑在牛背上,一吹,什么烦恼也没有了"。原来,当我们不再执着于"出世"的标签,而是以平常心面对生活,便是最高境界的修行。

站在时间的长河边回望,那些在入世与出世间游刃有余的人,都活成了自己人生的艺术家。他们像荆浩画中的孤鹤,既能在红尘中振翅高飞,又能在云端俯瞰人间烟火。这种境界,不正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深的向往吗?

2025年9月28日于洛阳恒生科技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