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星吾的头像

李星吾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31
分享

“辣”农老杨的心愿

湖南省湘阴县樟树镇的清晨,被湘江的水汽浸得湿漉漉的。老杨蹲在自家辣椒田埂上,手指轻轻抚过刚出土的幼苗,叶片上的露水顺着指缝滑落,在朝阳下闪烁着细碎的光。他身后是连绵的峨形山脉,北面文泾港的水波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南面铁炉湖的芦苇荡里传来水鸟的啼鸣。这片被“一江一港二湖”环绕的土地,从晚清左宗棠在此置地种椒起,就和辣椒结下了不解之缘。

老杨的父亲曾是樟树港辣椒种植的行家,受父亲影响,老杨从小就熟知辣椒种植的门道。他还记得小时候跟着父亲,看父亲仔细分拣港辣椒的种子,也常听父亲说:“左公当年在柳庄种辣椒,用的是洞庭湖冲积土,掺着河沙和草木灰。每粒种子都要在温汤里泡半小时,再用草木灰拌过,这样出苗才整齐。”

今年,老杨的 5 亩辣椒地已经扩大到 15 亩,钢架大棚在阳光下闪着银光。可他心里一直有个烦恼。去年清明的那场倒春寒,刚移栽的幼苗冻死了三成,损失近三万元。看着远处镇政府楼顶闪烁的寒潮警报,老杨忍不住嘟囔:“要是能有抗寒的新品种就好了。” 其实,老杨不知道,培育抗寒新品种可不是件容易事。科研人员通常得通过杂交、诱变等方法,把抗寒基因导入辣椒植株。就拿常见的杂交育种来说,得先选在低温环境下长得好的辣椒品种和樟树港辣椒杂交,再经过多代筛选,才可能培育出既保留樟树港辣椒原有风味,又抗寒的新品种。只是这个过程耗时久、成本高,目前还没办法大规模应用到樟树港辣椒种植中。

谷雨过后,辣椒进入生长期。老杨最怕小地老虎这种地下害虫,它们喜欢潮湿环境,专咬幼苗根基部,老杨常常得补栽。有一天凌晨四点,老杨就起床了,打着手电筒在田里查看。“要是能有抗虫的种子,就省心多了。”他指着田边挂满蚜虫的蓝色诱虫板,满脸无奈。抗虫种子的研发也很复杂,科学工作者主要从植物自身防御机制和引入外界抗虫基因两方面入手。比如,有的植物能分泌让害虫讨厌的物质,科研人员就想找到控制这些物质分泌的基因,移植到樟树港辣椒里,让辣椒有天然抗虫能力。但实际操作中,基因的表达调控受很多因素影响,要实现稳定抗虫效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午,妻子周桂香提着竹篮来送饭。保温桶里是辣椒炒腊肉,青椒的清香混着柴火味,在田埂上散开。周桂香看着远处闲置的冬水田,忍不住说:“这辣椒要是能一年四季都种就好了。现在只能种一季,冬天田都荒着。”老杨一边吃饭,一边想起镇里组织的培训课上,农科院专家提到的太空育种,“听说种子上过太空,能抗寒抗旱,产量还高。”太空育种是利用太空特殊环境,像微重力、高辐射等,让种子基因变异。种子回到地面后,科研人员再筛选培育变异种子。以太空椒为例,经过太空旅行,有的种子变异后,结出的辣椒果实更大、产量更高。对樟树港辣椒来说,太空育种有希望解决种植周期短、抗逆性差的问题,只是相关研究还在探索阶段。

傍晚,老杨坐在屋檐下分拣辣椒。今年雨水足,辣椒长得很壮实,羊角形的果实油亮有光泽。可分拣时他发现,有些辣椒表皮有褶皱,“这品相不好,卖不上价。”他叹着气,把次品扔进竹篓,“要是能分级销售就好了,精品椒卖高价,次一点的做加工,总比烂在地里强。”

往年辣椒节,樟树镇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老杨的摊位前立着“正宗樟树港辣椒”的木牌,塑料筐里的辣椒堆成小山。可即便这样,老杨也高兴不起来。原来,旁边摊位的年轻人正以每斤 80 元的价格叫卖,比他的 120 元便宜了三分之一。“这些都是外地辣椒,冒充我们的牌子!” 老杨气呼呼地找到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却直摇头,“取证难啊,人家包装上也印着地理标志。”

让老杨头疼的还有销路。去年他和长沙一家酒店签了供货合同,结果对方以 “品质不符”为由拒收,损失了上千斤辣椒。“他们说我们的辣椒不够辣,可樟树港辣椒本来就是微辣带甜的!”老杨攥着合同,上面辣椒素含量≥0.06 克 / 千克的条款看着很客观,“这标准是谁定的?我们的辣椒明明更好吃!”尤其是到了销售后期,辣椒变红变辣了,销路更难。

晚上,老杨翻出家里的老账本。2014 年加入合作社时,他的亩产量只有 500 公斤,如今涨到了 800 公斤,但成本也跟着涨了——有机肥每吨 800 元,防虫网每亩 1500 元,还有合作社的管理费。“产量高了,利润却没见涨多少?”他盯着账本上的数字,“要是能有政府补贴就好了,哪怕每亩补个几百块,也能缓口气。”

面对老杨和众多椒农遇到的这些难题,当地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没有坐视不管。县里组织专家咨询会,镇政府积极协调各方资源,阳雀湖农业公司等企业也参与到产业帮扶中。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转机慢慢出现了。

今年 3 月县里组织的专家咨询会,让老杨心里燃起了希望。他坐在镇政府会议室后排,听邹院士说要“打造高端农产品品牌”,李所长谈 “科技攻关”,陈调研员讲“国际市场”。当徐记海鲜的田经理提到“餐饮渠道是品牌推广的最佳切入点”时,老杨一下子来了精神。散会后,老杨拦住张会长,满怀期待地说:“要是能和大酒店直接合作就好了。我们的辣椒直接供到长沙的高档餐厅,省去中间商,价格能翻番。”张会长点点头,“协会正在谈这事,不过得统一标准,保证品质。”老杨想起自家辣椒的分拣问题,赶忙补充:“分级销售我支持,但得有人教我们怎么分?”

回家路上,老杨路过阳雀湖农业公司的太空育种基地。玻璃温室里,技术员小刘正用显微镜观察太空椒染色体。“第三代表型出现分离,抗寒性比二代下降 15%。”她的实验记录本上密密麻麻标着红叉。老杨摸着泛紫的太空椒叶片,犹豫地问:“这太空种子的培育要多久?”小刘指着隔离网里的对照株,“自然选育要八年,太空育种能缩短到五年。”技术员的话让老杨心里一动,“那肯定很贵,到时候要是能免费给我们就好了,不然我们可买不起。”

随着各方不断努力,镇政府的农业服务中心开设了免费的分级包装培训班。培训班上,专业人员详细讲解了怎么根据辣椒的果形、色泽、大小等指标精准分级。老杨积极参加,学会了用电子秤和色差仪给辣椒分级。同时,阳雀湖公司加大投入,在核心产区进行辣椒苗大棚培育试验,老杨去学习取经,提升了种植技能,对辣椒产业丰收更有信心了。

虽然今年的辣椒节还没到,但老杨已经满心期待。他打算到时候在自己的摊位前挂起“特级樟树港辣椒”的铜牌。他计划把辣椒分成三个等级:一级果形端正、色泽翠绿,售价 180 元/斤;二级略有褶皱,售价120 元/斤;三级做成辣椒酱,每瓶 38 元。“现在销路不愁了,长沙的徐记海鲜每周都来拉货。”到时候老杨数着一沓沓百元大钞的货款,脸上肯定笑开了花。

更让他高兴的是,镇里成立了辣椒产业协会,统一管理种植标准,打击假冒产品。市场监管所的工作人员带着执法队在市场巡逻,当场查处卖假辣椒的摊位,销毁货物。“买我们辣椒的都认准这个标志。”老杨指着包装盒上的地理标志,“政府给我们撑腰,我们底气足了。”

现在,闲暇的夜晚,老杨坐在新盖的二层小楼里,翻看镇政府发的《樟树港辣椒产业发展方案(2025—2035)》。方案里说要建冷链物流中心,电商直播带货,到时候,新鲜采摘的辣椒能长时间保持鲜嫩口感,运往全国各地。还要搞农旅融合,游客能到辣椒田体验采摘乐趣,了解樟树港辣椒的悠久历史,这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提升樟树港辣椒的品牌知名度。同时,方案还提到推动辣椒进入国际市场,让这小小的辣椒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餐桌。他望着窗外的辣椒田,月光下,钢架大棚泛着柔和的光。“有政府帮忙,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他对妻子说。

湘江的夜风从窗棂吹进来,带来阵阵辣椒的清香。老杨知道,这土地里藏着樟树港椒农的根,也藏着他们世世代代的希望。只要土地还在,只要汗水还在流淌,我们才有盼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