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星吾的头像

李星吾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06
分享

大 舅

大舅是一个存在于我记忆深处的人。他家住江南镇新洲村二组,家中五兄妹中排行老三。他习惯留着平头,国字脸,脸上有着少许麻子,皮肤略黑,可那一双眼睛,总是炯炯有神,好抽烟喝酒。从我记事起,他就是一个有着独特魅力,吃轻松饭的“敖人”。

那还是大集体经济的年代,大舅正值而立之年,三十岁的他,迎来了一份与生产队农活截然不同的活计——在大队部打米。那时候,整个村子的稻谷加工可都靠着这一台打米机,而大舅,就成了这机器的“掌舵人”。

大队部的打米房,是一座略显破旧的砖瓦房,里面弥漫着稻谷的清香和机器运转时扬起的粉尘。打米机发出的“嗡嗡”声,像是一首独特的乡村乐章,在村子上空回荡,又似岁月的车轮滚滚而过,诉说着村庄的变迁。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村子里,大舅就会早早地来到打米房,开始一天的忙碌。

“老三啊,今天可得给我家的米打得精细些,我家那口子嘴挑得很。”村里的李大爷挑着一担稻谷,笑呵呵地走进打米房。大舅接过袋子,拍了拍李大爷的肩膀,嘴角上扬,绽出一抹爽朗的笑,说道:“李大爷,您就放一百个心吧,我这打米的手艺,您还信不过?保证给您把米打得白白净净,颗粒饱满。”说着,大舅就熟练地将稻谷倒入打米机的进料口,然后打开开关。机器瞬间轰鸣起来,大舅站在一旁,眼睛紧紧地盯着机器,眼神中透着专注与认真,时不时调整一下机器上的旋钮,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每一粒粮食都无比珍贵。有些村民为了能多打出一些米,总会想出各种办法,甚至偷偷地给大舅塞点小礼物,希望他能在打米的时候“照顾”一下。有一次,村里的张婶趁着没人,悄悄地塞给大舅两个鸡蛋,红着脸说:“他舅啊,我家人口多,粮食紧巴巴的,您看能不能……”大舅的神情立刻严肃起来,连忙把鸡蛋推回去,认真地说道:“张婶,这可不行,我要是这么做了,对不住大家,更对不住我这份工作。您放心,我肯定会尽最大努力,把每一户的米都打得又多又好。”张婶听了,满脸羞愧,连连点头。

大舅在大队部打米的日子,一晃就是十年。这十年里,他凭借着自己的正直和精湛的打米手艺,赢得了全村人的尊重和信任。他虽然不用像其他村民一样在生产队的田地里辛苦劳作,但每天与打米机为伴,也并不轻松。可大舅从未抱怨过,他总是乐呵呵地面对每一天,仿佛这打米房就是他的战场,而他,就是那个英勇的战士。

随着农村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春风吹进小村庄,大舅的生活也迎来了转折。四十岁的大舅,回到了家中,拿起了锄头,开始务农种田。刚回到田里的大舅,面对那一片黄澄澄的稻田,心中充满了希望。他想着,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定能把这几亩地种出个名堂来。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个下马威。那年夏天,天气异常炎热,稻田里的水很快就干涸了,稻苗也开始变得枯黄。大舅看着田里的庄稼,心急如焚,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这可怎么办啊?再这样下去,今年的收成可就全完了。”舅妈在一旁焦急地说道,眼中满是忧虑。

大舅蹲在田边,看着干裂的土地,眉头紧锁,沉思了许久。突然,他站起身来,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不能就这么坐着等待,我得想办法。”他沿着村子里的小河一路往上走,烈日炙烤着大地,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终于在几里外的地方发现了一口水塘。可是,要把这水塘里的水引到他家的稻田里,谈何容易?中间隔着好几道田埂。

大舅没有退缩,他回到家,叫上几个年轻力壮的村民,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引水的办法。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决定挖一条水沟引水过来。此后的日子里,大舅带着大家忙得像个陀螺。每天天不亮,他们就扛着锄头出门,太阳高悬在头顶,酷热难耐,有人磨破了手,简单包扎后继续干;有人累得直不起腰,却只是直起身来捶一捶,又接着挖。直到天黑,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

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水沟终于挖通了,清凉的水顺着水沟欢快地流进了大舅家的稻田。看着干枯的稻苗渐渐恢复生机,大舅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然而,这场抗旱斗争也让大舅意识到,仅靠种田难以改变家庭的命运。他开始思考新的出路。

五十岁那年,大舅看着市场上牛的价格不断上涨,心中萌生出了贩牛的想法。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家人,却遭到了大家的反对。“你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折腾什么呀?老老实实种你的田不好吗?”舅妈忧心忡忡地说道,眼神中满是担忧。“就是啊,爸,贩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万一亏了怎么办?”表弟也在一旁劝道。

大舅却不为所动,他目光坚定,认真地说:“我都想好了,现在市场上牛的需求大,价格高,这是个机会。我有心把这事做好,咱们不能一直守着这几亩地,得想办法发家致富。”

大舅说干就干,他四处打听哪里有优质的牛源,然后独自一人前往外地购买牛。第一次贩牛,大舅心里也没底。他看着那些健壮的牛,既兴奋又紧张,双手不自觉地微微颤抖。在和牛贩子讨价还价的时候,大舅充分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老板,你这牛虽然看着不错,可价格也太高了吧?我也是诚心要买,你总得给我让点利。”大舅笑着对牛贩子说道。牛贩子摇了摇头,说:“不行啊,我这牛都是精心挑选的,价格已经很实惠了。”

大舅不慌不忙,他围着牛转了一圈,然后指着牛的蹄子说:“老板,你看这牛蹄子,磨损过度了,以后干活可能会受影响。而且这牛的毛色,也不太光亮,说明平时的喂养可能不太到位。你要是真有诚意,就再降点价。”牛贩子听了,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他没想到大舅对牛这么在行。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大舅终于以一个合理的价格买下了一头牛。

在回家的路上,大舅小心翼翼地赶着牛。一路上,他时刻关注着牛的状况,生怕出一点差错。遇到崎岖的山路,他紧紧地拉住缰绳,生怕牛滑倒;牛走累了,他就停下来,让牛休息片刻。回到村子后,大舅的牛很快就转手了,他也因此大赚了一笔。这一次的成功,让大舅更加坚定了走贩牛这条路的决心。

十多岁的时候,大舅依然奔波在生意场上。他的身体虽然不如从前,走路时脚步略显沉重,背也有些微微弯曲,但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从未改变。直到七十岁那年,大舅才听从家人的劝说,来到岳阳与儿孙们相聚。

在岳阳的日子里,大舅过上了悠闲的生活。他每天早上会去公园散步,和老人们一起聊天。偶尔,他也会给孙子孙女们讲起他年轻时的故事,那些充满艰辛与奋斗的经历,让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爷爷,你以前真的那么厉害吗?”小孙女眨着大眼睛,充满好奇地问道。大舅笑着摸了摸小孙女的头,说:“那当然,爷爷年轻的时候,为了让家里过上好日子,什么苦都吃过。你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要好好珍惜,努力学习,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

2020 年,噩耗突然降临。大舅在睡梦中安详地离开了我们。家族里的亲人们得知消息后,悲痛万分。由于疫情的影响,大舅的葬礼延后几个月才举办。葬礼那天,前来吊唁的人们络绎不绝,大家纷纷回忆起大舅的种种过往,对他的勤劳、正直和智慧称赞不已。

“老三啊,你这一辈子,真是没白活。”李大爷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大舅的灵前,眼中满是泪水。“你帮过我们全村人,大家都记着你的好。”张婶也在一旁抹着眼泪,低声说道:“他舅啊,你是个好人,老天爷一定会保佑你的。”

大舅就是个传奇。他的聪明才智,他的胆识勇气,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责任,都将成为我们家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一生的故事将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