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脚步渐近,我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心早已飘回了故乡。记忆里的故乡年味,就像一场盛大的狂欢,带着烟火气,带着人情味,更带着数不清的欢乐与温馨。
屈指数来,我离开故乡已四十五年了。父母健在时,我几乎每年都拖家带口回家陪父母过年,父母五年前相继过世后回家过年的次数就少了,总觉得父母在家就在,回家过年是情理之中的事。去年满弟生病做了一场大手术,我老早就决定今年回故乡江南镇的他家过年。
腊月廿八那天,我们乘坐儿子的车踏上了故乡的土地。临近满弟家时,一股混杂着各种香气的年味最先钻进我的鼻腔。集市上,炸丸子的油香、蒸年糕的米香、卤牛肉的五香,交织在一起,仿佛在开一场热闹的嗅觉派对。卖年货的摊位一个挨着一个,像是在比赛谁更能抓住人们的眼球。摊主们扯着嗓子吆喝,那声音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大娘,要点新鲜的肉鱼藕,家家三蒸必备!”“大伯,看看这春联,保准您家来年红红火火!”“大哥,这鞭炮可响了,放起来年味十足!”讨价还价的声音也不甘示弱,“再便宜点呗,都是老熟人了!”“哎呀,真不行啦,这都给您最低价了!”一番你来我往,最后往往是皆大欢喜,买家心满意足地拎着年货,卖家脸上堆满了笑容。
回到满弟家,厨房里更是年味的主战场。满弟系着围裙,像个威风凛凛的将军,指挥着各种食材。后院大锅里蒸的三蒸,咕嘟咕嘟冒着泡,香气直往人心里钻。弟媳在一旁烧着火,时不时往灶膛里添一把柴,还不忘和满弟拌拌嘴:“你这盐是不是放多了?”“不要你操心,我心里有数!”我和孙子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时不时趁弟媳不注意,偷偷捏一块刚出锅的卤肉塞进孙子嘴里,烫得他直吸气,却又舍不得吐出来,那满足的表情,让大家笑声一片。
除夕廿九当天,我们都起得早,吃过简单的早点后都各忙各的去了。满弟和弟媳做年饭,儿子和孙子贴春联,我和老伴在父母的遗像前点烛上香,女儿、外甥见状也参与进来……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孙子叫我,“爷爷你来一下,你看这对联贴的对么?”原来他们是为上下联的顺序争论不休,最后搬我这个“权威”来定夺。我看了看,脱口而出,“只要从左至右,上仄下平就行。”等到贴“福”字时,我又嘱咐,“大门上要正着贴,寓意正福临门,其他处可倒着贴,寓意福到此处来;如果是贴门神,注意门神的脸要相对,寓意同心协力守护。”孙子回答说,“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好,我记住了。”满弟和弟媳在厨房里包蛋饺,一边包一边唠着家常,谁家的孩子今年娶媳妇了,谁家娶的媳妇又能干又贤惠。原来他家儿子今年都三十三了,还不急找对象,愁坏他们了。儿子他们贴完春联又在屋前放起了鞭炮,那小小的鞭炮在孙子们手里就像宝贝一样,小心翼翼地点燃,然后撒腿就跑,听着噼里啪啦的响声,吓得直尖叫,来来回回乐此不疲。看到这般场景,我笑了,也再三叮嘱他们注意安全。
故乡的年饭是在中午吃的,这是老一辈留下来的传统。还冒得十一点钟,有的人家就放鞭炮了。满弟家不甘落后,听到鞭炮声满弟也忙着摆起桌椅、碗筷、酒杯来。年饭菜上桌,那场面才叫一个壮观。满满一桌十六道菜,有粉蒸肉、粉蒸鱼、粉蒸藕、红烧土鸭、糯米肉丸、水煮活鱼、清炖鸡汤、腊肉藜蒿、梅菜扣肉、卤味三样……都是平日里我们喜欢吃的美味。开始吃年饭前,满弟还照例主持了一个简短的祭祀仪式,只见他将摆好的碗里盛点饭,夹点菜,杯中倒点酒,口中念道:“请爹爹娭毑、祖先们吃年饭。”大约三分钟过后,我们才入坐,正式开始吃年饭。大家围坐在一起,碰杯声、祝福声不绝于耳,享受着团聚的时光和年的味道。满弟作为主家人端起酒杯,清了清嗓子,开始发表他的新年致辞:“新的一年,祝咱们一大家人都要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大家纷纷附和,举起手中的酒杯、饮料一干而尽。孙子、外甥吃得满脸都是油,还不忘抢着夹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吃完年饭,稍作休息,我们便买好香烛、灯笼和鞭炮准备去墓地祭祖。驱车不到半小时,就来到了墓地。这个墓地是十年前异地新建的,墓地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呈梯形状,两旁栽有身高三米多的六棵四季常青的柏树,前面有一口几十亩的水塘,后面是一个山丘。山丘前筑有一座长八米,高三米的屏风墙,墙面贴着白色的瓷片,墙中央瓷片上镶嵌有“李氏憩园”四个大字。从远处看,可谓十分壮观。不一会,祭祖仪式开始,我们先是把三块墓碑打扫干净,在墓碑正下方各插三柱香,放上一架红色的灯笼,分别点燃点亮,然后在碑前烧纸钱,待鞭炮响后,再跪在地上叩头作揖。礼毕,我们便默默地离开了。
离开墓地,在返回的路上,正在上初中的孙女突然问我:“爷爷,我们为什么要送亮?”我略加思索,回答道:“送亮是一种习俗,一般在春节、元宵、清明这几个节日,主要是寄托对已故长辈们的思念,同时,也是给后人祈福,为后人积福。”孙女听后说:“嗯,我知道了,今后只要我回来过春节,我都要来为他们送亮。”我听后有些哽咽,眼眶都湿润了。心中突然想到不久前阅读看到的两句诗:“故人轻拂亲人眉,为你抹去半生灾。”这不正是我们后人祭祖要的效果吗?
到了晚上,我们一大家人都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今年的春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为海内外观众奉上了一道除夕“文化大餐”。重庆、武汉、拉萨、无锡四地分会场遥相呼应,一幅幅独具城市魅力的画卷,勾勒出祖国山河的壮丽图景。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通过美轮美奂的视觉特效,将2024年申遗成功的“北京中轴线”在春晚舞台上徐徐展开。榫卯、斗拱等中式建筑的代表性元素跃然眼前,凤凰传奇唱出“走中线,挺直脊梁,昂起头,耸立九天”,抒发的皆是栋梁的壮志豪情。还有《“骗”“假”不留》等节目都很有看头。不知不觉,零点的钟声敲响了,窗外烟花绽放,整个村庄都被染成了五彩斑斓。我们来到院子里,对着天空大喊:“新年快乐!”那声音,带着对新一年的期待,传得很远很远。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我被远近传来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吵醒了,不到八点就吃完了早餐。弟媳在屋内大厅里摆好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准备迎接前来拜年的客人。不一会,正在打扫屋前地坪鞭炮垃圾的满弟迎来了第一批拜年的客人。客人们未落座,说了几句“拜年啦!”“恭喜过了热闹年!”的话,拿着满弟开的“芙蓉王”香烟,笑哈哈就离开了。整个上午满弟家不知来了多少批这样的“拜年客”。吃过午饭,我们离开了满弟的家,离开江南镇回到了岳阳。
年味最是故乡浓。故乡的年味藏在集市的喧闹里,藏在厨房的烟火里,藏在家人乡亲们的笑容里。它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温暖,是无论走多远都割舍不下的牵挂。新的一年,愿故乡的年味永远不变,乡亲们的笑容永远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