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星吾的头像

李星吾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10/14
分享

三峰窑

在华夏大地浩渺无垠的文化版图中,湘阴县三峰窑宛如一颗隐匿在岁月深处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它不仅是陶瓷艺术的圣地,更是千年文化传承的鲜活见证,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精神内涵。

初次听闻三峰窑之名,是四十年前我在湘阴工作时。那时,乡民口中“窑火映红半边天”的盛景令我神往——古老窑址中,匠人躬身揉泥,龙窑烈焰腾空,釉色在火舌舔舐下渐次生辉,仿佛能听见陶土在高温中迸裂的细响。可惜因工作之故,始终未能亲临。直到今年正月廿八,我随市采风团终于踏上这片土地,与千年窑火完成了一场迟到的对话。

当我踏入三峰窑所在的三峰社区,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古朴而醇厚的气息。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砖石,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社区书记热情地迎接我们后,便开启了一场关于三峰窑的历史盛宴。三峰窑位于湘阴县北五里,作为岳州窑的重要生产基地,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朝嘉靖年间,甚至更为久远。三峰山得天独厚的黄白色土质,为陶瓷制作提供了优质原料,仿佛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的独特馈赠,使得三峰窑从一开始便拥有了蓬勃发展的根基。

明清时期,三峰窑迎来鼎盛阶段。官府设立的“三峰市陶冶处”,犹如一座历史丰碑,见证着三峰窑在当时商业活动中的辉煌与繁荣。那时窑火熊熊,商贾云集,各地人们汇聚于此,共同推动陶瓷产业发展,其产品远销四方,成为湘阴县乃至整个中国陶瓷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三峰窑展厅内,眼前的陶瓷作品宛如时光使者,将我带回到遥远的过去。三峰窑以青瓷为主,釉色青翠欲滴,恰似春日嫩竹、山间清泉,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灵动光泽;胎质坚硬细腻,每次触摸都能感受到匠人们对每一道工序的精心打磨;纹饰丰富多样,水波纹、弦纹、蕉叶纹等,每种都蕴含独特文化寓意,或是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或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愿。这些精美的青瓷,在历史长河中与越窑青瓷齐名,备受赞誉,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对其高度评价,更是让三峰窑声名远扬。

在实地参观过程中,岳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32代传承人董必佳老师亲自讲解。他的每一句话都饱含对陶瓷技艺的热爱与执着,从泥土筛选、塑形,到烧制过程中的火候掌控,再到最后的上釉装饰,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董老师说,陶瓷制作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信仰,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看着展柜中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光彩照人的陶瓷作品,我不禁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那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三峰窑的陶瓷,又何尝不是在无数次的磨砺与锤炼中,才成就了它的辉煌呢?

除了精美的陶瓷作品,三峰窑周边的人文景观同样令人陶醉。三峰古镇遗址中的古龙窑、古街、古水井,每一处遗迹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古龙窑虽不再熊熊燃烧,但斑驳窑壁、残留灰烬,仿佛在诉说当年的炽热与辉煌;古街留存的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镜,现存几栋古老建筑夹杂在古树中,好像能听到树下昔日的吆喝声与脚步声;古水井的井水清澈见底,依旧滋润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而老红军张玉清的旧居,更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红色光辉。在那朴素的房间里,我仿佛看到老红军当年为了国家和人民浴血奋战的身影,他的精神如同三峰窑的陶瓷文化一样,历经岁月洗礼却愈发熠熠生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前行。

三峰窑的文化传承,不仅体现在精美的陶瓷作品和古老的遗迹中,更体现在当地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上。这里的陶瓷业者尊舜帝为祖师,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典礼。在庄重的仪式中,人们怀着对先辈的敬仰和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之心,传承着这份千年的文化瑰宝。同时,三峰窑的陶瓷技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高校师生前来学习和实践。湘阴县成立的岳州窑三峰窑传承体验基地,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开展文化研究、工艺实践和产业发展,为三峰窑陶瓷文化的复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湘阴县将岳州窑文化复兴作为文化复兴的“一号工程”,加大了对三峰窑等系列文物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力度。通过专业院校培养、工艺大师带徒、民间艺人传承等多种方式,积极培育新生后备人才,致力于将三峰窑陶瓷制作技艺传承和弘扬下去。同时,当地正积极推进岳州窑青瓷艺术小镇项目建设,以三峰窑社区为核心,打造集文化展示、体验、旅游、创意产业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园区,力求推动三峰窑陶瓷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让这一古老的陶瓷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当我离开三峰窑时,心中满是感慨。这片土地上的千年陶瓷文化,犹如一座永不枯竭的宝藏,每次挖掘都能带给人新的惊喜与感动。三峰窑,它不仅仅是一个窑址,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精神的寄托。我想,在不久将来,三峰窑陶瓷文化将会在更多人的关注与努力下,千年窑火正以新的姿态,续写华夏文明的灼灼华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