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的二月,空气中氤氲着潮润的气息,泥土的馥郁与淡雅的花香相互缠绵,恰似一双轻柔的手,悄然撩拨着人的情思。我再度伫立在那熟悉的供销社茶站老门市前,瞬间踏入了时光的漩涡。那斑驳陆离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标语,宛如一枚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老书签,指尖轻轻触碰,便缓缓翻开了我心底尘封已久的记忆。
我缓缓走近,脚步不自觉地放得极轻,生怕惊扰了这段沉睡许久的过往。目光透过那扇满是岁月沧桑痕迹的陈旧门楣,往昔茶站热闹非凡的场景如汹涌潮水般涌上心头。此刻,张柏,这位将大半辈子都奉献给茶站的老员工,正静静地坐在门口,手中握着一把旧扫帚,不紧不慢地清扫着地面。他的动作沉稳而又带着几分机械,扫帚在地面上划过的每一道弧线,都像是他对过去岁月深情的摩挲。
“张柏,好久不见了。”我轻声说道,声音里满是久别重逢的激动与感慨。张柏抬起头,眼中先是闪过一丝诧异,紧接着被惊喜填满:“哎呀,是你啊!自你调走后,我们都好些年没见了,都快认不出来了。你瞧瞧,岁月不饶人,都老咯!”他放下扫帚,站起身来,用那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那熟悉的动作瞬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就这样,我们在茶站门前,如同两个失散多年的老友,开启了一场关于往昔的深情对话。
透过那泛黄且朦胧的玻璃柜台,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计划经济时期的供销社。那时的供销社,无疑是整个小镇的经济中枢,像极了一颗强劲有力的心脏,源源不断地为小镇的生活注入活力,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每到逢集之日,这里便热闹得如同炸开了锅,喧嚣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人们仿若一条条欢快的溪流,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将小小的供销社挤得水泄不通。从日常必备的油盐酱醋,到孩子们心心念念、馋涎欲滴的糖果饼干,再到春耕时节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农具,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整齐排列,每一件都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与期待。
“张柏,还记得当年咱们收购山货的情形吗?”我微微眯起眼睛,整个人深深沉浸在回忆的温柔怀抱之中。张柏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笑意,那笑容里既有对往昔的深切怀念,又带着几分自豪,宛如秋日里金黄的麦浪,散发着温暖而迷人的光芒:“怎会不记得呢,那可是咱们最忙碌的时候。天还未破晓,漆黑如墨,我们就得摸黑匆匆起床,简单收拾一番,便挑起扁担毅然出发。那山路崎岖蜿蜒,像一条沉睡的巨龙横亘在前,到处都是坑洼与泥泞,每迈出一步都得小心翼翼。有时候遇到陡峭险峻的山坡,我们就得手脚并用,艰难地一步一步往上攀爬,汗水湿透了衣衫,却浑然不觉。可即便路途如此艰辛,我们的心里都揣着一团炽热的火焰,一心想着早点把乡亲们的山货收上来,绝不能让他们等待太久。”
我仿佛真切地看到了那一幕幕画面:年轻的我们身着朴素整洁的工作服,肩挑沉甸甸的担子,在蜿蜒曲折、荆棘丛生的山路上艰难前行。清晨的雾气宛如一层轻纱,还未完全散去,打湿了我们的头发和衣裳,丝丝凉意沁入肌肤,可我们却丝毫没有察觉。一路上,我们与乡亲们热情地打招呼,他们早早地就在村口翘首以盼,背着自家的山货,脸上洋溢着质朴纯真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盛开的花朵,灿烂而温暖。我们用手中的算盘,仔细认真地计算着价格,每一个珠子的拨动都凝聚着我们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和对乡亲们的高度负责。那些山货,经过我们的双手,被运往城市的各个角落,而后又换来了布匹、化肥、农具等物资,马不停蹄地送回乡村。这些物资,恰似一场及时雨,精准地滋润着乡村的土地,为乡村的生活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让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那时候,虽说辛苦万分,可心里却特别踏实安稳。我们深知自己在为乡亲们做实实在在的事情,为农村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每次看到乡亲们满意的笑容,即便再苦再累,都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张柏感慨万千,眼中闪烁着泪光,那泪光在微光中闪烁,满是对过去岁月的眷恋。的确,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供销社就像一座坚固无比的桥梁,稳稳地连接着城市与乡村,将有限的资源合理有序地分配到每一个角落,有力地保障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购物场所,更是一种希望的象征,一种信仰的寄托,让人们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生活就会如同芝麻开花一般,节节高升。
然而,时代的浪潮汹涌澎湃,如同一头不可阻挡的巨兽,滚滚而来。改革开放的春风迅速吹遍了大地,九十年代初个体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势不可挡。市场逐渐开放,各种商品如潮水般涌入人们的生活,令人目不暇接。曾经辉煌一时、风光无限的供销社,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后来啊,这供销社就慢慢变了模样。”张柏深深地叹了口气,脸上的笑容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无奈与落寞。“东西不好卖了,门市部渐渐成了积压货品的仓库。我们眼睁睁地看着那些曾经畅销无比的商品,一件一件地被搁置在角落里,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心中别提多难受了。”我深知其中的苦涩滋味,那些曾经备受追捧、供不应求的物资,如今却无人问津,恰是被时代的列车无情地抛弃在岁月的站台。供销社的员工们看着乡亲们纷纷涌向镇上新开的超市,心中满是迷茫与失落,失去了前行的方向。曾经人来人往的供销社,如今变得门可罗雀,只有那几盏昏黄黯淡的灯泡,在寂静的角落里,默默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荣耀,宛如一位迟暮的老人,在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
“我们也绞尽脑汁想过办法,尝试着降价促销,调整商品种类,可无论怎样努力,都始终赶不上时代的飞速潮流。那时候,我们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行者,四处碰壁,却怎么也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张柏无奈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疲惫与迷茫。在个体经济的猛烈冲击下,供销社僵化陈旧的经营体制、单一匮乏的商品种类以及滞后缓慢的服务质量,逐渐凸显出明显的劣势。而超市里丰富多样的商品、舒适宜人的购物环境以及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散发着强大的吸引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供销社在市场化的汹涌浪潮中,逐渐迷失了方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那段时间,真的是无比难熬,我们每天都在焦虑和担忧中度过,满心都是对供销社未来的迷茫,不知道它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张柏的声音有些哽咽,仿佛又一次回到了那段艰难困苦、令人绝望的岁月。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来到了2017年10月,乡村振兴的激昂号角如同一束明亮耀眼的曙光,穿透层层阴霾,照亮了供销社前行的道路。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供销社也迎来了新的转机,毅然开启了一系列大刀阔斧、震撼人心的改革与创新。
“现在可大不一样啦!”张柏脸上重新绽放出灿烂如阳光的笑容,那笑容里充满了对新生活的热切期待与自豪。“你瞧瞧,这供销社又重新焕发生机活力了。”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供销社的门楣上挂着一块崭新锃亮的牌子,上面写着“电商服务站”,几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走进里面,眼前的景象焕然一新,令人惊叹。曾经破旧不堪的柜台已被时尚感十足的货架所取代,货架上摆满了各种特色农产品和生活用品,每一件商品都摆放得整整齐齐,散发着诱人的光泽。角落里还精心设置了一个直播间,主播正绘声绘色地向网友们介绍着当地的黄桃,那生动的描述、极具感染力的话语,将黄桃的鲜美滋味直接传递到了观众的心中。
“这直播可真是个神奇的好东西。”张柏兴奋地说道,眼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满是对新事物的好奇与喜爱。“以前我们的农产品只能卖给本地的小贩,价格低廉不说,销量还总是上不去。现在通过网络,我们能把这些优质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我们家乡的独特味道,感受到家乡的魅力。”原来,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供销社积极主动地拥抱互联网,大力发展电商业务。他们深入挖掘当地的资源优势,将特色农产品进行精心包装和推广,通过电商平台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同时,还建立了完善高效的冷链物流体系,确保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新鲜度和品质,让消费者能够品尝到最原汁原味的农产品。“2020年我们搭上电商快车后,黄桃年销量从4万斤迅猛增长到15万斤。” 张柏小心翼翼地掏出口袋里的账本,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数字,好似一部记录供销社发展变迁的史书:“去年通过5个助农直播间,帮100多户乡亲增收超过三成。你还记得后山的李婶吗?她家的黄桃现在直接供应粤港澳地区,她儿子娶媳妇的新楼房都已经盖起来了。”
透过直播间的玻璃,我看见两个扎着俏皮丸子头的姑娘正在调试补光灯。其中穿着汉服的主播突然转过头,笑容甜美地说道:“张叔,您又来监工啦?”原来这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林悦,她带领的“新农人”团队平均年龄仅24岁,却在短视频平台积累了50万粉丝,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闪耀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上周我们策划的‘古法榨油’直播,让老油坊的菜籽油订单排到了三个月后。”她晃了晃手机,屏幕里正循环播放着村民跳扁担舞的创意视频——八根桑木扁担相互敲击,发出明快而富有节奏感的声响,背景是一片金灿灿、如诗如画的油菜花海,那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人能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与惬意。
张柏轻抚着翻新的门楣,感慨万千:“当年我们翻山越岭收山货,如今的年轻人敲敲键盘就把货卖遍全国。时代变化可真大啊!”说着,他从柜台深处取出一个红绸包裹,里面竟是一把磨得发亮的铜制老算盘:“这是给小林准备的,她们打算在对门街口开个供销记忆馆,让游客体验打算盘、看账本,尝尝计划经济年代的‘网红’麦乳精,感受一下过去的岁月。”
在这个春雨淅淅沥沥的日子里,老供销人布满沟壑的手与青年主播敲击键盘的手共同托起桑木扁担。这根浸润过四十年汗水的扁担,如今一头挑着云端的字节洪流,一头担着土地的芬芳馈赠。当林悦团队用无人机航拍万亩茶园时,当张柏们手把手教游客扎竹编时,供销社的故事正在续写新的篇章——那斑驳标语旁新增的LED屏幕,滚动着实时更新的助农数据:今日已发货1240件,累计带动就业273人…… 这真是涅槃重生的美好时节。
供销社的又一个春天即将来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