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星吾的头像

李星吾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23
分享

我与两位老局长的情缘

时光荏苒,我在审计机关工作已整整三十四年。从湘阴县局到岳阳市局,先后在七位局长领导下工作。在他们的熏陶下,我的审计人生之路走得充实而稳健。其中,有两位老局长对我影响至深:一位是湘阴县局原局长宋泗和,一位是岳阳市局原局长周湘涛。

宋泗和局长是我审计生涯的引路人。他生于1935年3月,1951年参加工作,1995年退休,历任多个乡镇党委书记,后任县审计局、粮食局局长等职,2018年病逝,享年83岁。

宋局长对同志关怀备至,对工作一丝不苟。他常说:“当局长不仅是一种职务,更是一种责任。要为人表率,作出榜样,才能树立威信,领导好工作。”与他相处的一年零一个月里,我完全被他的工作态度和人格魅力所折服。

记得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端着一个白色带盖瓷杯,杯中茶叶总是放得满满的。杯身绘着纤细的兰花,腰身处写着“清香”二字。这个用了多年的杯子内壁,两三天不擦就会结上一层茶碱。上班后,他总会关切地询问同事:“家里最近怎样?工作上有压力吗?”有事说事,无事谈心,让人倍感温暖。

有一天我提前到单位,本以为是最早的,却见他已端着热茶在等我了。他关切地问起我妻子的近况。原来他得知我妻子身体不适,且县建行想调她任会计却遇到阻力。他当即建议:“病要上省城大医院检查,对症下药。调动的事是好事,需要组织出面就找我。”一周后,调动顺利办成。后来从建行苏行长处得知,宋局长亲自找县委组织部协调,起了关键作用。

县审计局成立初期,“人、财、物”俱缺。宋局长深知人才是关键,与朱副局长四处招揽贤才,对每个调入人员都严格考察,坚决不接收领导打招呼安排的人选。听说调我时,他与县供销社王主任据理力争,最终在组织部门协调下才如愿。

在工作上,他同样严格要求。一次汇报会上,我提出要就审计项目写调查报告,他立即肯定了这个想法。当我递交初稿后,不到两小时他就把我叫去。接过稿子时,我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烧伤面积”约三分之一。从标题提炼到文字语句,甚至标点符号,他都精心修改,审计建议部分更是提升了一个层次。这份报告后来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肯定。

1987年3月,他被调任县粮食局局长。虽然不舍,但我与他的情缘未断。1989年我调往市局后,每次回湘阴都会去看望他。2007年还为他编著的《缘》一书写稿捐款。这份不舍中,包含着我对引路人的深厚感情。

周湘涛局长则是认可我、提携我的贵人。他1944年出生,1971年参加工作,2004年退休。历任多个重要职务,1995年9月至2001年12月任市审计局局长。如今80高龄的他,依然精神矍铄,保持着领导干部的风范。

周局长到任时,我已任工交审计科科长6年。一个月后,他调我任财政金融审计科长并直接分管。虽然分管时间不长,但我很快领略到他严厉果断、求真务实的作风。

一次局长办公会,刚到点他就让人教科长点名。一位同事迟到两分钟,刚落座就听到周局长轻声说:“下次迟到,就把辞职报告一并交来。”话语虽轻,分量极重。从此他主持的会议再无人迟到。这件小事背后,是他重塑机关作风的决心。当时市审计局班子被定为“三类较差”,他临危受命,提出“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工作思路,不到一年就使局面焕然一新。1996年局党组被评为先进集体,次年获“三强”领导班子称号,他个人也获得多项荣誉。

他性子急,但知错就改。一次我陪省厅检查组吃早餐,耽误了全局大会。我们刚进门,他就当众严厉批评。会后却特意到我办公室解释:“今天的会议很重要,你们不能缺席。”还用抱歉的口吻表达了歉意。

为培养年轻干部,他打破市审计局十多年未内部提拔的惯例,先后从科长中提拔副局长,又从内部产生总审计师——我很幸运成为后者。按资历学历都轮不到我,他的魄力让我由衷敬佩。

最令人称道的是他运筹帷幄,完成市审计局整体搬迁的壮举。面对“办公场地窄小,大雨被淹”的困境,他多方筹措资金,争取审计项目,四年间基本筹足建设资金。即便退居二线前,仍心系搬迁选址,有始有终。如今在新办公楼里,还时常听到人们对他的赞誉。

回首与两位老局长的情缘,除了感激,更重要的是从他们身上学到了:端庄得体的外在魅力,睿智真诚的内在魅力,以及自信坚强的人格魅力。他们不拘一格用人才的魄力,永远值得我铭记。

愿这份情缘永驻心底,历久弥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