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晓叶的头像

晓叶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14
分享

故土的菊香秋韵

秋风轻吟,菊黄满径,大自然的调色盘上,菊花以其独有的韵律,绘就了一幅绚烂至极的秋日长卷。在飒飒的秋风中,在艳艳的秋阳中,在浓浓的秋色中每一朵菊花,都宛若被晨光吻醒的精灵,金黄色的花瓣层层叠叠,细腻而富有韵律,宛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散发着生命最耀眼的光辉。正如古诗所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有的,犹抱琵琶半遮面,花瓣紧紧相依,羞涩而含蓄,恰似林间深处初遇的少女,轻提裙摆,面颊绯红,带着一抹青涩与纯真;有的则半开半合,花蕊若隐若现,宛如孩童般好奇地探出头来,窥探着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而那些完全盛开的菊花,花瓣舒展如云,随风轻舞,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优雅与从容,它们如同最动人的诗篇,吟唱着岁月的静好与从容。恰似古人所描绘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随着日头高悬,阳光变得炽热而明亮,菊花却在这考验中更显坚韧与不屈。它们傲然挺立,以一种无畏的姿态拥抱着刺眼的阳光,花瓣在烈日的照耀下愈发显得饱满而鲜亮,金黄、雪白、紫红,各种色彩交织在一起,宛如天边最绚烂的彩虹,为这秋日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仿佛是大自然最得意的杰作。

当你走进三国赤壁莼川大地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你我会被这里的山山岭岭,湖畔路边所陶醉。当你走进沙子岭公园.青山公园,散步时,就全被那一片片,一簇簇深深浅浅相间的秋菊所陶醉,她顶风怒放,香流满园。宛如点点碎金,晶莹闪烁。恰似那飒爽英姿的少女,亭亭玉立。

当你走进农家小院,那些热情好客的村客的村姑娘就会热情地捧出她亲手制作的菊花茶,阵阵清香,定会让你垂诞欲滴。当你品尝一口时,人们也自然地想到赏菊。

菊,生于春,长于夏,秀于秋。得天地之清芳,禀金精之正气。她没有牡丹花的雍容华贵,没有水仙的婀娜多姿,不象娇桃艳杏秀丽迷人,招蜂引蝶。

菊,以高雅清新的品格,清寒不凋的风骨,“霜重色愈浓”的气韵,冰淸而玉洁的本质,赢得世人的钦佩和热爱。

当桃李吐蕊,红杏争艳时,菊在春天的泥土中深深地扎根,当黄莺乱啼,百灵浪叫时,菊以顽强的毅力,冲破大地的硬壳,滋生出茁壮的枝芽,当秋风萧瑟,万花凋零吋,菊却不畏风刀霜剑,向辛勤的劳动者无私的奉献自己的金色花朵,展现万千芳姿。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菊不是温室花朵,不作闺秀、官邸的点缀。在公园、在河边、菊花盛开,姚黄魏紫,清妆素裹,虽经阵阵秋风,夜夜寒霜。那一丛丛,一簇簇,深深浅浅,浓淡相间,顶风怒放,香溢四野。宛如点点碎金,晶莹闪烁;恰似飒爽英姿的少女,亭亭玉立。

菊,以独特的姿色,品格受到了古往今来的英雄志土,骚人墨客的赏识。

在昏庸无能的楚怀王前“谛而见疑,忠而被谛”的三闾大夫屈原,行吟泽畔,“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不就是借菊以明志.畅诉他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品质吗?

在古老的黒暗封建社会,就幻想“乌托邦”出现的陶渊明,不是曾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诗句,表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吗?

“飒爽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那位叱咤风云,曾把大唐帝国的江山打得翻天覆地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不也曾用荡气回肠的“咏菊诗”,抒出自己的宏伟抱负和豪豪壮情思吗?

菊花药用历史悠久,是中医眼中的“宝藏药材”。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称其可“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

据《中国药典》记载,菊花性味:甘苦微寒(野菊性味苦辛,性凉)。归肺、肝经。菊花中富含挥发油、黄酮类、氨基酸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等功效。

凝视着这片菊海,我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深深触动,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菊花以它们独有的姿态,向我诉说着生命的真谛——要如菊花般坚韧不拔,不畏环境恶劣、天气寒冷,始终坚守内心的纯净与信念。即便置身于最为严苛的环境之中,也要毅然决然地绽放自己的光芒,展现出生命的无限可能与辉煌。

菊开成景,是心中之景。它带着秋的旖旎与优雅,带着孤标傲世 的风骨与秉性,在秋色苍茫时悠然盛开,绘就这一季的秋意浓。“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匆忙赶路的你我,不妨缓一缓脚步,慢煮光阴一盏茶,去赏菊染深秋,去享暗香盈袖,再与篱畔的黄花一起,共织秋梦,以一颗如水的秋心,静享每一天的平和与安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