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物质并不充裕的七十年代,乡村的生活节奏简单而质朴,人们遵循着大自然的韵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王二,一个典型的庄稼汉,天刚蒙蒙亮就急匆匆地往生产队赶,嘴里还不忘抱怨着:“谁家的猪没管好,到处拉屎拉尿的,踩了我一鞋底,真晦气!”他的牢骚话引得同行的社员们一阵哄笑,笑声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给这个宁静的村庄增添了几分生气。
“要是老李不受伤,就好了,肯定让你踩不到粪便!”同行的一社员说道。
在这个集体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按时劳作,虽然生活艰辛,但大家的心却紧紧相连。提到拾粪,人们总会想到老李,一个朴实无华的庄稼汉。老李身材魁梧,皮肤黝黑,脸上总是挂着憨厚的笑容。除了在生产队里兢兢业业地干活外,他还利用早晚的空闲时间,用铁锹背着三角筐头子,围着村庄拾捡鸡鸭鹅及猪粪。这些粪便对他而言,可是宝贝疙瘩,拾回来放到自家菜园子里做肥料,菜长得绿油油的,让人看了就心生欢喜。
老李拾粪的习惯,不仅让自家的菜园子受益匪浅,也让村里的道路变得干净了许多。人们走在路上,再也不用担心踩到家禽的粪便了。
而且,老李还会用小推车去村外捡拾牛粪,交到生产队里可以换取工分。在那个年代,工分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多一份工分,就意味着家里能多一份口粮。
然而,老李拾粪的行为,并非人人都能理解。尤其是他的孙子李浩浩,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每天放学回家,看到爷爷满身的粪臭味,浩浩心里总有些不悦。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对老李说:“爷爷,以后别拾粪了,同学们都笑话我,说我身上有臭味,不愿和我玩!”
老李听了孙子的话,心中五味杂陈。他明白浩浩还是个孩子,爱面子,但拾粪对他来说意义重大。他耐心地解释道:“浩浩啊,爷爷拾粪是为了让咱们家的菜园子长得更好,这样咱们就能有更多的菜吃。而且,爷爷拾粪也让村里的环境变得更美,大家走路也方便。这不是挺好的吗?”
可浩浩却听不进去,气鼓鼓地说:“你要再拾粪,我就不理你了!”老李看着孙子稚嫩的脸庞,心里软了下来,只好笑着哄道:“好好好,不拾粪了,乖孙子!”
然而,第二天一大早,老李还是拿着铁锹背着粪筐出了门。他实在割舍不下拾粪这个习惯,更放不下对土地的热爱。浩浩发现爷爷又出去拾粪了,虽然心里有些生气,但也没有多说什么。
转眼到了秋收季节,各个生产队都忙得热火朝天。老李也是忙前忙后,帮着收花生、运送粮食。一天傍晚,收工后,老李照常拿着工具去拾粪。走在村庄通往生产队农谷晒场的路上,他突然听到一阵嘈杂声,有人大喊:“牛惊了!快闪开!”
老李抬头一看,只见一头水牛拉着一大车花生秧正疯狂地冲来。而身后还有几个放学的小孩正在路上玩耍!情况危急,老李来不及多想,扔下铁锹粪筐,边跑边对小学生大喊:“快闪开!快闪开!”同时,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将最近的一个小学生抱起来,迅速放到了安全处。
随后,老李转身迎着狂奔的水牛而去。他深知,如果不能及时控制住这头牛,后果将不堪设想。等快到跟前时,老李一个闪身,迅速抓紧牛绳使劲往后拽。他凭借着多年的农耕经验,引导着水牛往一个湿滑的水洼处跑去——那是生产队里堆粪的地方,地面湿滑,或许能让牛停下来。
就在水牛进入水洼处时,后面的平车和花生秧一下侧翻了。老李来不及躲避,平车的左轱辘重重地压在了他的右腿上。瞬间,老李只觉一阵剧痛袭来,整个人几乎要昏厥过去。但即便如此,他依然紧紧抓着牛绳不放,直到水牛也陷在水洼处动弹不得。
随后赶来的村民们看到这一幕,纷纷上前搭救。大家合力将老李从牛车下抬出来,又找来担架将他送往了医院。经过检查,老李的右腿骨折了。听到这个消息,浩浩心里难过极了。他后悔自己当初不应该嫌弃爷爷拾粪,更不应该因此和爷爷闹别扭。
在医院里,浩浩望着躺在病床上的爷爷,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哽咽着说:“爷爷,我再也不会嫌弃你了。你是最棒的爷爷!等你伤好了,我们一起去拾粪!”
老李听了孙子的话,心里暖洋洋的。他抚摸着浩浩的头说:“浩浩啊,爷爷知道你是个好孩子。拾粪这件事虽然有些脏累,但它能让咱们家的日子过得更好。更重要的是,它能让爷爷感受到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责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浩浩每天都去医院看望爷爷。他帮爷爷端水喂药、陪爷爷聊天解闷。而老李也在孙子的陪伴下逐渐康复起来。终于有一天,当老李拄着拐杖走出医院的大门时,浩浩高兴得跳了起来:“爷爷好了!我要和爷爷一起拾粪了!”
从那以后,浩浩再也没有嫌弃过爷爷拾粪。每当放学后,他都会跟着爷爷一起去拾粪、种菜。在劳动中,他体会到了爷爷的辛苦和不易;在劳动中,他也学会了珍惜和感恩。而老李呢?他看着自己心爱的孙子和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他知道,只要心中有爱、有责任,无论生活多么艰辛,都能过得有滋有味、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