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厉彦山的头像

厉彦山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506/09
分享

浅谈赵德发《大海风》的人物塑造

赵德发先生的长篇小说《大海风》,是继他的《经山海》和《黄海传》之后,又一部描写海洋题材的力作,这部作品的故事情节非常简洁明了,讲述了民国时期主人公邢昭衍的航运发家史。

邢昭衍于十九世纪末出生在海暾县马蹄所,他的航运事业是从“菠菜汤”和“小豆角”这两艘小帆船开始的,然后经过30多年的资本积累,期间陆续地购买了法国和日本的轮机船,最后他的船只数量达到了七艘,建立了自己海运公司。在发展海运产业的同时,他也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建立了马蹄所商会和民团,修建了马蹄所航海灯塔。并且,在土匪盛行之时,他还出钱出力硬钢过土匪刘黑七,在国难当头时,为对抗日本侵略,他又积极响应青岛市政府的号召,把的一生积累六条轮船全部沉入了大海,显现出一个中华儿女特有的担当。最后的结局是,他沉船后坐着丈八帆船回到了生养自己的马蹄所。这也正中了柏道长掐算着他“命中无船”的事实,似乎,赵德发先生早已经为主人公的命运安排好了伏笔!在读完全书后,整个故事令人悲怆而唏嘘。作家对主人公邢昭衍这个人物的塑造特点,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首先,在《大海风》一书中,作家把民国历史和邢昭衍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相互穿插和交织推进。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混乱的时期,主人公邢昭衍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历史阴霾浓重的民国时代,在这个新旧社会交割的历史时期,有外夷文化的入侵、有世界巨头争夺地盘(像青岛有德国和日本在争夺殖民权),有袁世凯的复辟帝制、有席卷全国的辛亥革命......真是你歌罢来我登场。无异,在这样的大历史背景下,主人公的看点自然会更加精彩,真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书中,主要场景地有海暾县(日照)、青岛、大连、天津和上海,邢昭衍的商业活动把这些场景串联起来,清晰地还原了二十世纪初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

从《大海风》一书的故事情节推进来看,本书就是邢昭衍的财富的积累史,小说通篇用时代环境烘托出了主要人物的“不凡”,作品的开头,就是邢昭衍在青岛礼贤书院读书的场景,中西合璧的礼贤书院,是德国传教士理查德.威廉先生(中国名字叫卫礼贤)在青岛创办的洋学堂,这条辅助的文化线索一直贯穿着小说的始终,主要人物邢昭衍和他的大儿子邢为海、翟良、翟蕙、王献堂都是这个学校的学生,而且卫先生是一个中国通,对中国的古典文学诸如《千字文》《三国演义》和《聊斋志异》等非常精通。还把中国的古典文学翻译到了西方,这些古典文学的铺垫也为主人公邢昭衍的性格生成奠定了文化基础。

在1905年的冬天,邢昭衍在青岛卫理中学考完试后,搭载着自家“来昌顺”号帆船回家,在途中偶遇狂风致使帆船触礁沉没,他也险些葬身大海,因为这次意外变故导致其家庭衰败,于是他不得不被迫中断青岛礼贤书院的学业,干起了祖辈打鱼为生的“事业”,从此开启了半生的海上生涯。书中,他为实现自己的海运梦,不惜和父亲分家,并卖掉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聘请本村的造船师傅刑大斧头打造了一条木制帆船,起名“义兴号”,为自己的航运事业奠定了基础。以后,又接连买了四艘轮机船,把公司从马蹄所搬到了青岛,成立了恒记轮船行,最后,又接手了老乡陈务铖的两条船,成为海暾县马蹄所最大的船运公司。公司主营业务是从海暾县坐人去东北闯关东,然后回来运秫秫,以及渔业捕捞等等一系列活动。从书中的描写可以看出,邢昭衍是个典型的创业男,他有胆量有能力,不畏艰难敢于创业,最终成功的完成了他的财富积累。因为主人公从事的是商业活动,书中也普及了很多那个年代的商业知识,从船运物资的收购出货,到后来的银票期货等等,全景式的让读者了解到了当时海运商业模式。

其次,作家把邢昭衍塑造成一个“仁义礼智信”的中国好男人形象。他有着一副强壮的身躯,长着一副方堂的国字脸,加上忠义和吃苦耐劳的性格,最终成为海暾县马蹄所的“一哥”。在书中,他为人正直、同情弱小、善良守信,特别是对已经瞎眼的船老大望天晌不离不弃,还用自己的媳妇梭子的奶水,为老大望天晌治眼,这种善良终于感动了上苍,让船老大恢复了视力;他还知恩图报,因为邢大斧头不但为他打造了第一艘木制帆船“义兴号”,还在他的轮船触礁石漏水后舍命救助,让邢昭衍非常感动,为此,在邢大斧头死后隆重地厚葬了他;他宽宏大量,堂弟邢昭光因为在上海嫖宿被“仙人跳”,让海霸们讹诈去了三千多块银元,他虽然责怪,但还是放过了他,以后,又重新启用了他;在礼制方面,当时盛行男人娶多房太太的年代,自己的小姨子篣子多次示好并主动亲近,而且媳妇梭子也同意把自己的妹妹给他当二房,但是,邢昭衍不为所动,守好自己的道德伦理底线,坚持一夫一妻制;他乐于助人,书中有一个人物小周,在海难时是邢昭衍把油桶与其共用,救了小周的生命,后来又一直领着小周创业,成为他的好帮手,最后还让小周替他当了保卫家乡的民团团头。另外,因为航海的安全风险很大,尤其是没有信号灯,导致一些船只撞船触礁而沉没,又加上和女儿杏花有个约定,邢昭衍便自行投资建立了马蹄所的灯塔。他还组建了商会,为渔民们争取和保障权益。他发财不忘父老乡亲,聘请戏班子为街坊邻居唱大戏,让戏勾子和老百姓过足戏瘾。难怪靖先生高高的竖起大拇指夸邢昭衍仁义呢。当然,这里面有着作家很明显的“好恶”之分,除了让主人公的善行换来善终的结局外,也描写了地皮恶霸宿家,最终的结局是“恶报”,譬如宿大营因为欺压渔民和克扣税费,被杨师长一枪毙命,让读者看到盘剥和欺压百姓是没有好下场的结局。

最后,就是主人公邢昭衍的民族大义的精神。在中华民国的混乱时期,外夷入侵如同家常便饭,仅青岛就有德国和日本在这里争霸,还有顽固队伍和军阀割据以及政府武装等,让老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如在书中就描写到,日本海军把德国海军追赶到了海暾县的马蹄所,德国兵只得弃船找政府避难,足可见当时的日本兵有多么强悍嚣张。还有,日本商船和邢昭衍的商船抢生意,采用下三滥的手段,不让乘客上船,邢昭衍也毫无畏惧,在讲理不通的情况下,让小周用武力把这些日本商人制服。在小说的最后,日本兵侵夺青岛,本来,邢昭衍的老乡陈务铖曾暗中告诉他,在淞沪会战时就有征收民船的先例,但是,作为有着民族大义和铮铮铁骨的邢昭衍并没有躲避,而是在青岛政府要求征用船只当做沉船时,把自己终生积攒的所有家底六条船上交给政府,这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呀,毕竟,当时的邢昭衍也才五十岁,人生以后的路还长。读起来,连读者都觉得非常悲壮,本来,他是可以避免损失,很容易的把船开到马蹄所躲一躲,但是,他没有那没做。而是选择了“破釜沉舟”。继承了当年祖上邢千总抗倭的精神遗志,再次充当起安澜卫打击倭寇的重任。

时代造就英雄,邢昭衍以及他的大儿子邢为海,是民国时期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的缩影,是我们的中华好男儿。从他们的祖上抗倭名将邢千总到邢昭衍再到他的儿子,无不赓续着中华儿女抗击外敌的血脉。

读罢《大海风》,让读者感慨新时代的美好,更珍惜当下的安宁幸福生活。真乃:大海雄风起,中华崛起时。追思百年史,吾辈且珍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