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泽光的头像

李泽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5/07
分享

流动的老人聚乐部

深秋的一个周六早晨,阳光初染的晴空透着丝丝凉意。一辆满载退休老人的大轿车,从市区缓缓向南郊驶去。

这辆轿车,是社区为组织所属老人郊游,或到市区文化场所参观、参加活动的专车。每周出行两次,每次朝去夕归,一顿AA制午餐,不收交通服务费。因为经常在出行车上和郊外开展娱乐活动,大家都称其为“流动的老人聚乐部”。凡是社区所属老人都可从微信群里报名前往。今天是到南郊的一处林地秋游。

我是第一次参加,选坐在最后一排,车内情景一览无余。车上配有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两名青年志愿者(是社区附近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负责活动的组织和服务。行李架上有娱乐器材、音响、图书、棋牌、医药保健箱等多种用品。有些老人还带有自己的二胡、笛子、唢呐、小号等乐器。邻座一位年近七十的老同志看出我是新来的,很热情地主动介绍说,车上有社区的小乐队,还有唱歌跳舞的,平时经常在外出时的车上和公园、小区一起活动。身旁另一位老人也告诉说,我们这个社区,不光有舞蹈队、秧歌队,合唱队,还有书画组,兴趣学习组,大家难得有缘相聚相识,一起热闹热闹,就是图个开心快乐。

后二排一位老人转过身感叹地说,其实呀,能出来参加活动的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老人都是家务缠身,想参加也没时间。有的只能是周末有儿女替换时才能抽出身来。有些老人生病住院,身体不好,就更难参加了。对此,周边其他老人也纷纷议论开来,我也深有体会地参与其中,深感的确如此。我们这些老人,平日里总是佝偻着身影在家忙碌,为上学的小孙、上班的子女做饭,洗衣、拖地、打扫卫生。拉着小孙,背着书包一天多次往返在家校路上拥挤的人流中,提着大包小包或拖着购物车穿梭在菜市场和超市里。除此以外,许多老人还要抱着或推着学前小孙,伺候他们在小区游玩。老人们就像钟表里的齿轮,周而复始不停地转动。今天,终于可以放下一切,暂时忘却平时的忙碌与疲惫,把自己从厨房、从校门、从家中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犹如一片片轻盈的秋叶,飘飞郊野,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

轿车穿过拥堵喧闹的市区,驶入宽阔平静的高速公路。社区工作人员小周起身站在过道前方,拿起话筒,热情洋溢地首先向老人们致以亲切问候,然后点名,介绍社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几位老人情况,并宣布了今天的活动内容与注意事项,大家在拍手称快中露出满意的微笑。小周随即将话筒交由合唱队的董珺女士。据说她已67岁,退休前是中学的音乐老师,曾代表社区在市老年演唱会中获得过二等奖。这时的她身着紫红长裙,身材匀称,优雅从容,面带微笑地接过话筒,鞠躬致意后,清了清嗓子,十分熟练地引领指挥全车人合唱起《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们走在大路上》等经典老歌。歌声整齐嘹亮,激情豪迈,奔驰的轿车犹如声乐交响的大音箱,昂扬的旋律不断在郊野回荡。老人个个心潮澎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芒。随即董珺又以高亢清亮的嗓音独唱了一首《我爱你中国》,声情并茂的歌声,使群情振奋,大家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

车厢内气氛活跃,欢声笑语不断,仿佛时光倒流,青春再现。有几位女士主动起身在过道站成一排,齐声合唱《洪湖水浪打浪》。中排的几位老人也操起自己的乐器进行伴奏,那熟悉的声乐,仿佛一下子把我们带回到年轻时的岁月,不约而同地跟着哼了起来。和谐的旋律在空气中交织,与宁静多彩的秋色融为一体,展现出无尽的欢乐与温情。

小周见状,与志愿者小林、小吴也一同加入联欢,老人们热情节节高涨。有的即兴朗诵诗词,有的展示书法,还有的站在自己位置,扭动身姿,随着音乐跳起轻快的舞蹈。车内掌声不断,欢笑声此起彼伏。坐在前排一位姓邱的老人,起身手扬一支系着红色绸缪的竹笛,笑容满面地说,“这笛子是陪伴我多年的老伙计,今天给大伙献丑,来一段《姑苏行》。”只见他嘴贴笛孔,运气成声,手指在竹笛上起舞变幻,笛声悠扬,音色圆润,节奏舒缓流畅,顿时把人们带入江南水乡。一阵喝彩声、掌声刚停,不知是谁又哼起了《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大家应声附和,小乐队也再次跟进伴奏。前排的老吴摘下老花镜,扬起手上的一卷报纸打起拍子。后排的老周挥舞伸缩拐杖当指挥棒。志愿者小林举着手机不停地录像、拍照,镜头扫过一排排满鬓霜白而满脸喜悦的老人。坐在中排的刘女士突然从包里掏出快板,站起身来,摇动竹板,给大家表演起一段新近自编的《带娃趣事》,清脆明快的节奏和质朴有趣的言辞,扣人心弦,前排的老张扭头夸赞说:“你这板子打得真利索,打出了带娃的好经验!”后排的老赵立刻接话:“我老伴在广场看过她敲的这段,说这叫‘沉浸式带娃’,你下次可编成‘孙子兵法’了!”满车的欢笑声、快板声、歌声与风吹落叶的沙沙声相和成韵,交织成一首动人的乐章,在旷野沸腾奔流。

随着车轮的滚动,窗外景色不断变换,金黄的麦田,碧绿的菜畦一晃而过,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越来越近。山脚下是一片片果园,红彤彤的苹果、石榴,黄澄澄的梨子挂满了枝头。老人们时而指指点点,时而低声赞叹,车内的欢声笑语与窗外的美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我们忘却年轮的痕迹,重新回到了纯真快乐的青春岁月。

“叔叔阿姨们,咱们到站啦!”志愿者的招呼声和停车声,立即催醒了老人们的陶醉。车门打开,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我们依次下车。眼前是山脚下离果园很近的一片林中草地,四周绿树环绕,仿佛一处天然氧吧。不远处有房舍和农家乐,周末休闲的车辆和游人已经汇聚很多。大家跟随志愿者迅速行动起来,帮助铺设坐垫,拉起遮阳棚,摆放简易折叠桌椅,支起音响,分发午餐食品和饮料等。不一会儿,一个临时“聚乐部”就在林间草地布置好了。

老人们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展开活动,有的打牌,有的下棋,有的聊天,有的看书、看手机,还有的在草地上欢快奔跑,在林中漫步欣赏鸟语花香。唱歌的被周珺女士带向林间深处练嗓子,跳舞的就地展开。随着音乐响起,王女士领头跳起《采茶舞》。她手腕的银镯随着动作铛铛作响,裙摆扫动落叶闪耀金晖,身后三位年大些的女士不断调整步伐,很快适应草地,步入和谐。舞至高潮,老张头突然闯入,笨拙地模仿舞步,绸扇打在他后脑勺上,惹得众人大笑。马女士冲他喊道:“老张呀老张,扇子甩得不对!得这么甩!”说着抓住他的手腕做示范,两人竟在落叶堆里跳起了滑稽的“双人舞”。

喜欢国画的老陈,打开画夹坐在一处高地写生。爱好书法的老李在空地上铺开画毡和宣纸,蹲下身,笔走龙蛇地写下“老有所乐”四个草书大字。围观的老人们纷纷掏出手机拍照,并请他:“给我写个‘福’字贴家门!”“给我写个‘寿’字送老伴!”他笑着应承,不停地挥毫,一一满足了大家的需求。

最热闹的当数击鼓传花游戏,按规则红花停落在谁手里就需来一个小节目。当红花停在刘女士手中时,她毫不犹豫地又来了一段养老健身的自编快板,噼噼啪啪的竹板声,伴着妙语连珠的真情演说,道出了大家的心里话,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赞不绝口。

在林间树下,老张和老王的象棋对决吸引了多个围观者。老王忍不住挥着烟斗说:“你这炮走错了,该从这儿架!”老张懊悔地挠挠头说:“真老了,脑子转动不过来!”围观的老人也不停地指指点点,议论后续棋子的走法。我和其他几位老人,从车上各选了一本书,在树下慢慢品读,偶尔也聊聊天。三位工作人员不停地穿行在老人中拍照,递水,分送零食.......

夕阳渐渐西下,斜晖穿过枝叶,洒在林间,返景复照,到处斑驳陆离,充满欢声笑语。我们收拾好东西,登上轿车,依依不舍地离开草地。车上的气氛依然热烈,互相分享着今天的趣事,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我望着窗外不断远去的秋景,心中感慨万千。这个流动的老人聚乐部,不仅仅是一种欢聚活动,更是一次情感的畅流,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这些老人返老还童,忘记烦恼,感受到了精神的快乐,生活的美好。

2024.11.草,2025.4.修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