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粒智慧大麦,能知身前身后许多事情。比如收获后跟众多红皮大麦混在一起被人们晒干撮到麻袋里装上马车,我便知道是去做一件惊天动地之事,油然升起一股义士出征的悲壮。
挤在我身边的青稞在马车上了公路还懵懵懂懂地问:咱们这是要去哪儿?
青稞是大麦的变种,我本不想搭理但还是忍不住讲,大麦作为粮食口感较差可却是很好的酿酒材料。麦酒是盐城特产,淮扬一带叫大麦冲子,意思是喝后舒心养胃。大麦本身就具药用价值,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大麦为五谷之长,主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补虚劣,壮血脉……
青稞听后有些不高兴:我们青稞也不赖,啤酒医药保健品都要用到!
旁边的大麦连忙岔开话题:盐城是不是盐特别多?
我说当然啦,顾名思义嘛,早在汉代这里就开始煮海为盐,此后一直是全国著名盐仓。因往来富豪多,加上中原百姓纷纷迁来开荒种植大麦,盐城便成了商贸繁华之地,有钱人爱喝麦酒,刺激了麦酒的生产……
正聊着,车把式一声吆喝,马车停了下来,我不用看就知道到了柏记酒坊。盐城早期的酒一直不咋的,直至宋神宗年间来了一户柏姓盐商汲取中原造酒技法,自建酒窖酿制麦酒,因日用量大,逐渐形成规模,且随南来北往的盐商输往全国各地,这才把麦酒的局面打开。北宋扬州太守欧阳修喝了柏记麦酒还欣然赋诗:平山夜飘雪,堂有麦酒香。
从那时起,麦酒制作技艺便在柏氏香火中袅袅相传。后因战事许多酒坊都关了门,柏记酒坊也举步维艰。直到 1942 年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麦酒酿制才重新迎来生机。
柏掌柜见运粮马车到了,就大喊一声:快去帮忙卸车!
几个结实小伙涌了过来。
我感到一下子腾云驾雾,那是搬运工将麻袋扛上肩膀,小跑到水槽边,将大麦倒出来清洗。柏掌柜过来往里面加些小麦玉米高粱等。
为啥要放这些东西?伙计问。
改善酒的口感和香味。
洗毕,顿觉神清气爽,接下来是装缸浸泡。两天后我们吸够了水,个个膨胀异常。
伙计将我们弄到锅炉里蒸煮,直到大麦开口了才舀出来。伙计对那些拒绝张嘴和相互沾粘的大麦除去,以保证蒸煮的平稳性与均匀性。
之后把蒸煮过的大麦运到专用晒场摊晾。柏掌柜吩咐,在降温的同时要做到透气吸水保湿,如果把握不准就会散失麦酒的营养成份。
接下来是精细拌曲,必须做到粒粒都沾曲粉。这既考验酿酒师的眼光更考验其耐心,这一关健环节决定着麦酒的纯度。
一天一夜后,将原料倒入缸中密封发酵20天。这期间我跟同伴们都昏昏欲睡。
等我们醒来,已被倒入陶瓷大甑中,天锅放入甑口,地锅不停加热,天锅加水冷却。我们化作酒雾袅出来,遇冷形成酒液从酒潎中淌出,流到坛子里。
酒是陈的香,麦酒也不例外。酒坊采用大缸封闭式在室外晒酒,接受日月之精华,促进酒分子随着气温的升降而产生微循环,使酒的营养成分更为丰满,口感更加绵柔悠香。
可我们这批酿出的酒却没经过这一步,而是直接运往新四军医院给伤员们消毒。
这天黄昏,柏掌柜又把第二车新酒运到医院。正要卸货,哨兵进来报告,鬼子偷袭,已在地平线上出现!当时指战员都去摸炮楼了,怎么办?只好撤退。可伤病员多,没有个把小时疏散不完。
我们去把河桥炸掉,阻滞敌人!柏掌柜说着跟哨兵将几坛第一次酿的酒抬上马车。柏掌柜把马灯里的煤油倾到棉衣上就赶车出发。
到了桥边,两人将一坛坛烈性酒抬下车码到桥洞里。才干完,鬼子就在对岸不远处出现了。柏掌柜将浸了煤油的棉衣一脱,盖到酒坛堆上,点燃。之后冲上来,与哨兵一起驾车离去。
日军看到桥头冒烟,加快了脚步。冲到桥中间,轰隆一声巨响,石桥跟一半侵略者飞上了天。
数九寒冬,河水齐胸深,敌人没法涉水过河,只好去找船只。
等他们找到船过了河,扑至医院,早已人去楼空。
鬼子正垂头丧气,外面响起密集的枪声。新四军指战员们打了回来……
半个时辰后,庆功的酒香在刚打扫完的战场上弥漫开……
(149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