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本源的头像

马本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11
分享

犹记少年采蘑菇时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走在一道山岗上,手把蘑菇轻轻地采,蘑菇装满大竹筐”,每当听到这首熟悉的儿歌,我的心情仿佛特别的激动,仿佛自己就是那个采蘑菇的小姑娘,虽然我是名男性,但采蘑菇的小姑娘,那种悠然、自得以及豪迈的情怀,仍然激荡在心头。我仿佛看到她悠然地踏着碎步,自由自在地走在布满密林的山岗山。她要采到很多蘑菇,她对收获的憧憬,那是多么的美好。

我的家乡在山里。山大、树密、林深。从这个村到哪个村,沿途好几步,都要经过一片茂密的森林。而森林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富含有机质。盛产天麻、灵芝、黄连等药材。当然也盛产食用菌。偏偏家乡的雨季来得猛,来得烈,一下就是好几天。大雨来临时,常常电光火闪,轰隆隆好几天,声音震耳欲聋,令人毛骨悚然。有时,一根明亮的细线从一棵粗大的青冈木上划过,接着就是轰隆隆一声,水桶粗的青钢木被从中劈开。只留下一节烧得黝黑的树桩,当时的我们并不知道这是珍贵的雷击木。还以为树干里藏了什么妖精,被雷神给收了回去。或者藏了什么快成精的蟒蛇。不过,老家的森林里,巨型的蜈蚣,碗口粗的黄颔蛇倒是经常被人碰见。听说大蛇能吃人,到没见老家有什么人被大蛇吃掉。不过打雷、下雨是经常常有的事。一过夏至,经常三天、两天都是轰隆隆、雨哗哗的。潮湿的气候,闷热的天气倒为蘑菇成长创造了条件。只要下过一场酣畅淋漓的雷阵雨。出门两三步就会看到很多水洼。黄灿灿的螃蟹从水洼里出来。水洼边就长着许多蘑菇。

家乡的蘑菇,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只要大雨骤停。大人们经常会带着我们去深山里捡蘑菇。山里的蘑菇经常一长一大片。种类繁多,颜色各异。石灰菌白得像抹了层石灰。红丝菌红得像喝醉了酒的老汉。绿豆菌就像一把把绿色的伞盖。小豆菌呈淡红色。鹅蛋菌又光又滑,很像一个煮熟的鹅蛋。黄丝菌颜色微红,就像一朵朵细小的伞盖。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刷宝菌。有点像白色的珊瑚。摸起来嫩嫩的。这一个个的蘑菇,从落叶中冒出头来,活像一个调皮的孩子,裂开嘴逗你笑。你不得不放下篮子,一朵一朵地将它们拾起,放进篮子。将它们轻轻盛在篮子里。因为蘑菇太多了。没花多久时间,就捡了一大背篓蘑菇。你满载着收获,顺着小路往回走。

捡回来的蘑菇用盐水洗干净,再用沸水一淖,再撕成一溜一溜的,拧干水分,放在锅里爆炒。蘑菇炒鸡肉或者猪肉都很香。当然少不了大蒜和辣椒。当然也可拧干水分,和些辣椒和香油以及大蒜凉拌,俗称凉拌蘑菇,吃起来味道也不错。因为蘑菇太多,我们一顿根本吃不完。而蘑菇又是极容易腐烂的东西。一筐蘑菇,一个晚上就能烂的像一坨狗屎,又脏又臭。当然我们有我们的处理方法。我们小的时候在家里的火炉上方放上一个竹篱笆。将蘑菇在沸水里稍微烫一下,然后撒点盐,摊在竹篱笆上,然后放在火上烘烤或者太阳下暴晒。要是正好碰上个大晴天,一两天就能将蘑菇晒干。晒干的蘑菇不长虫子,又不容易腐烂,放上几年都没有问题。因为味道鲜美,只有我们山里才能长,所以亲戚们都喜欢吃。他们特别爱吃蘑菇炒鸡肉。所以我们经常送他们一袋干蘑菇。

当然,街市上经常有商贩收购蘑菇的。据说一斤干蘑菇能赚几十块钱。自我们知事起,干蘑菇的价格就不低。那个时候,我们经常捡来蘑菇晒在院坝里,晒在石头上。经常一晒就是一大口袋。然后提着干蘑菇去市场去卖。每次都能卖到若许钱。我们买书包,买学习用具。和自己想吃的食品。俗话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从小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爱动脑筋的品质。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从大山的托付下,走出大山,最终找到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成年后,我们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城里,大山里我们渐行渐远。蘑菇也来我们逐渐远去,我们只有在特定的餐桌上依稀看到它的影子。曾经的蘑菇是那样的熟悉,而又那样的陌生。仿佛那个时代根本不属于我。蘑菇成了我们人生中匆匆的过客。采蘑菇的场景成了残留在我们脑海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今正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逐渐模糊,甚至淡出记忆的痕迹。可我们骨子里却深深地透着蘑菇的气息。它像一把伞,正在张开,张开,快要遮天蔽日。

如今,又到了阴雨连绵的季节,听天空雷声轰隆,河里流水哗啦。大树上水滴哗哗落下。我又想起了,曾经的那个曾经,我们提着篮子到山里的采蘑菇的情景。我多么想,如果有那么一个机会,我一定提着竹篮,再来到山里采属于我的小蘑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