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本源的头像

马本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17
分享

梦想让生活更美好

秦巴山脉的褶皱里藏着石泉的晨雾,汉江水的涟漪里载着小城的日常。这里的日子像汉江的流水,平缓却也容易在柴米油盐中失了光彩。但总有一些人,怀着滚烫的梦想,在这片土地上种下希望,让平凡的生活长出翅膀,让寻常的日子闪着光芒。

梦想是扎根故土的种子,在汗水浇灌下长成参天大树。喜河镇盘龙村的姜德山,揣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文凭,却放弃了上海的高薪工作,一头扎进了家乡的桑园里。村里人都说养蚕苦,起早贪黑不见头,可他心里装着工业化养蚕的梦想。每天清晨五点,他的身影就出现在桑园,采叶、喂蚕、记录数据,忙到深夜才歇脚。第一批20张蚕结出2000多斤茧,以每斤26块5的价格卖出时,他黝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那300多亩桑园不仅流转着土地的希望,更承载着他让传统产业焕新生的执念,让自己的生活在桑叶的清香里有了奔头。

梦想是传承文化的针线,把古老技艺绣成时代风景。93年出生的汤雄威,偶然接触钩针编织后,就立下了传承这门非遗技艺的梦想。她每日钩针不离手,一做就是九小时,指尖磨破、胳膊酸痛也不放弃。从摆摊卖花束起步,到在人社局帮助下开出店铺,她不断自学创新,把传统钩针变成了挂件、包包、玩偶等新潮物件。更动人的是,她带动五位宝妈学手艺,让她们在家就能灵活增收。那些细细的丝线里,不仅织着她的创业梦,更织就了一群女性的生计与尊严,让老手艺在新时代的阳光里活了过来。

梦想是守护生态的承诺,让绿水青山变成致富源泉。城关镇的陈绪旺从深圳返乡后,心里就装着两个梦想:把家乡的好产品卖出去,把家乡的好生态护起来。他成立合作社做电商直播,让脆甜柿子等农产品走出大山,每年销售额达150余万元,带动400户农户增收。看到朱鹮在汉水之滨栖息,他又牵头成立朱鹮保护协会,繁育期里带着志愿者挂告示牌、防天敌,成功救助10余只朱鹮。如今草池湾的村民种生态稻不打农药,既留住了朱鹮,也让稻米卖出每公斤40元的好价钱。他的梦想,让“生态绿”真正变成了“致富金”,让家乡的山水更清,日子更甜。

梦想从不是遥不可及的星光,而是石泉大地上看得见的行动。它是姜德山桑园里的晨露,是汤雄威指尖的丝线,是陈绪旺镜头下的朱鹮。这些梦想或许微小,却在追逐的过程中,给生活注入了方向与力量,让个人的日子有滋有味,让小城的烟火热气腾腾。

在石泉的晨钟暮鼓里,梦想就像汉江的流水,滋养着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它让平凡有了重量,让琐碎有了光彩,更让我们相信:心怀梦想的日子,每一寸时光都算数,每一种生活都美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