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和几位朋友一起前往家乡“和尚”洞探险,这次亲身前往探险,再一次感触大自然这位能工巧匠的杰作和家乡先人的智慧,心中很是亢奋。虽说是家乡的美景,以前路过只是远处观望,没人帮助无法到达,只是听去过的人谈天说地,而今亲 身前往体验不再遗憾。
“和尚”洞坐落在郧岭环抱的商洛市山阳县南宽坪镇黑龙谷村,沿黑龙河逆流而上距村委会8公里处的陡峭的山崖绝壁上有一处天然岩洞,名叫“和尚”洞,家乡的老人说:祖辈们一直叫“和尚”洞,我们也这么叫。因为这岩洞是我们家乡最具神话传说色彩的人文景观,由于到达异常艰难,所以家乡人和慕名而来的游客都想入洞一探究竟。
烈日当空,我和朋友腰系安全绳索,在多次入洞的乡邻拉拉扯扯、推推搡搡下,几经周折,提心吊胆,好不容易来到洞口,不敢回头望身后的万丈绝壁,害怕失足而跌落绝壁。入洞好长时间,双腿哆哆嗦嗦,朋友望着我发抖的双腿,哈哈大笑。
仔细观察,洞内有人生活过的痕迹:石块灶基下有灰烬,炊烟熏黑的洞壁,平整场地的沙子,遮挡住宿处的篱笆。早就听说,20年前,山阳县杨地镇吕家坡村有一信奉佛教的张姓人士在“和尚”洞居住生活6年之久,为了信仰,克服其生活的艰辛就不言而喻了,令人佩服的是他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条件这么艰苦,生活6年,吃的水从哪来?生活用品怎么来?颠覆我的生活认知,令人费解,但张先生就是在这生活了6年,我很敬佩!
这个岩洞一直是家乡人茶余饭后的一个不解之谜老话题,至今无人详细解释说明。家乡老人传说:是天神十八罗汉参禅打坐、修行练道的地方,所以叫和尚洞。洞中近千方石块及砂石垒砌成的石坎让岩洞分为外廷、生活廷和内廷合计90平方米,整个岩洞空间大小合计800立方米,就是这近千方的石块如何到达?什么时间到达岩洞就是这个不解之谜。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岩洞左右上下四方皆为绝壁,绝壁面积近一万平方米,下方绝壁距离稍微平坦山坡也有百米高。那么分廷建筑用的千方石块和砂石从哪而来?只有从下方绝壁下山坡和黑龙河河道进行人工采取和搬运而来。可以预测:上千人耗时耗工不足三五十年是无法完工的,何况岩洞又是在绝壁之上,人必须凭借岩壁凿孔穿插木桩攀援才可以达到,任何动力设施无法到达呀!和尚洞下方周围有二十余亩山坡地可供种植,可以养活百十号人。岩下山坡地可以养活人,为什么费时费工搬运石块至岩洞建造住所?然而,洞内岩壁上没有凿下任何文字和壁画,这一巨大工程及其作用也无法考证。可以确定:古人的智慧、力量和毅力绝不是谣言。
可以推测:是古时贵族逃避战乱的住所,也可能是文人归隐田园的居所。神秘之处就是古人如何搬运千方石块通过绝壁而到达岩洞并开展分廷建设?难道是为了躲避战乱还是有其他原因?
在洞内畅想,十八罗汉腾云驾雾来去自由可以理解,而凡人就难了。张姓人士在此生活6年时间,专心念佛吃斋,其信奉佛教之虔诚之心实属不易呀!
又一次,腰系安全绳,手足并用,胆战心惊被乡邻相助下滑到洞下安全地带。
新时代到来了,家乡青山绿水、人文古迹需要开发共享,需要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和研究,需要发挥人文价值,愿家乡“和尚”洞的神秘为更多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