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童年生活在陕南农家乡村黑龙谷,又因家母吃斋信神“佛”,所以对乡村民俗——神“佛”事记忆特别深刻,乡村神“佛”事和专门的佛教信仰机构有很大区别,所信奉神灵和所做善事内容广泛,不拘一格。
乡村神“佛”事主要为乡村民众祈求太平富贵和远道慕名而来追求平安、幸福、财贵的香客随之而产生的信奉系列神圣和开展系列相关神“佛”事活动。
家乡也因民众信奉神“佛”事产生系列和神佛相关名称的地名至今沿用:按照入村顺序随之而来的泰山庙、雷神庙、龙王庙、观音老母庙、韩湘子洞、王母娘娘峡、和尚洞、蜡烛山、财神庙、得神洞、黑龙神洞、杨八姐挑山千担眼、土地老爷庙、万佛山等地都是以信奉的神仙命名的。尤其是黑龙神河从黑龙神洞出发,蜿蜒盘旋流经家乡乡村,形成诸多乾坤湾、瀑布和深潭,又使家乡增添无限神秘色彩。
可谓:山有山神、水有水神、路有路神、天有天神,大地万物皆有神灵,诸路神仙护佑乡亲岁岁平安,保家乡一方水土,保家乡风调雨顺。乡亲乡邻从小就教育我们途径这些神仙之地时要轻声漫步,不要打搅神仙修行练道,否则神仙就不保佑家乡一方平安,就会风不调雨不顺;平日里言语行事都要谨慎而为,不可得罪神灵。
家乡信奉神“佛”的女士称呼为“某姑娘”,男士称呼“某先生”。姑娘则要排班维系附近神庙的香火,特别是初一十五香火二十四小时要不间断,做饭菜敬供神仙,还要做饭菜招待远道和附近前来敬神的香客,香客前来敬供神仙的钱物要专门会计记账登记,以便香客查阅和信神佛之人传颂香客功德。先生则负责维修庙宇、采购、拉通水电、义务提供柴火,搬运香客敬献的物品等等杂活。姑娘先生相互尊重,从不嬉闹说笑,相互言语也只是敬神修行修心修德修品,从不论及他事。
家乡信奉神佛主要活动有:定期聚会吃斋诵经、天旱求雨、庙宇定期念经做法、每月初一十五招待远近香客、开会研讨神佛庙会主要事宜、求仙问药治病救人、维修庙宇收取乡民香客所供布施核算公布等等。最为精彩的是农历年正月初一到十五的敬诸神“玩花灯”,也是乡民和香客聚集集体敬神时间,分为:“出花灯”、乡民“接花灯”、“花灯”沿途敬神直到“灿灯”为结束。
“花灯”项目有:排灯、花灯、龙灯、耍狮子、耍人船等,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乡民接花灯时那个一手提红灯另一手拉着“狮子”胡须高声喝彩的人的祝福语:花灯来到贵府门,贵府门前大路平,贵府居的是发财地,发财发福又发人,家有公子会读书,来日就是大官人,家有公主长相好,将来定是富贵人,贵府门前有摇钱树,摇钱树上结金银,贵府房后有聚宝盆,聚宝盆里有金银……说的全部是祝福言语,每一句都要以“呀”结尾,负责掌管一对排灯和周围帮工的人都要以“嗷”回应,表示祝福落到实处。这时接花灯乡民奉献上香烟、美酒、干果和茶水等供花灯工人享用,不少有钱的乡民还包有红包,但钱不多送给项目管事人以表谢意,也有乡民给香烟和干果的。耍人船为玩花灯最后项目,就是人工编制长达三米两头尖中间宽的竹船,用彩纸装修成船的形状,“船娘子”站立中央双手提起竹船,两名船夫边唱边转动竹船,所唱之词也是祝福接花灯乡民发财富贵之类。
“灿灯”则是耍花灯最后一个项目,往往是在出灯位置附近,敬完所有神灵之后,接近午夜时分,将所有花灯焚烧敬天以表示敬神小结,乡民准备新年春耕春播,祈祷上天护佑新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收获颇丰。
敬神佛大型活动除“玩花灯”之外就是给相关神庙念经做法,时间一般为三至五天,需请专门的道士诵读经文,香火二十四小时不断,还要焚烧火纸或黄表,每一阶段开始和结束还要燃放小挂鞭炮,以此来敬奉诸大百神,敬请诸大百神护佑乡民和香客岁岁平安、福禄昌盛、好运连连。
现在,家乡民俗——乡民敬神佛之事依然开展,也渐渐成为家乡民俗文化不断传承给后人,以教人修心修身修行向善向美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