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毛家美的头像

毛家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21
分享

“花灯“轶事

“花灯”又称“玩灯”,是我家乡陨岭山脚下黑龙谷村农历新年乡民敬祭所有神圣,祈祷新年风调雨顺、岁岁平安、五谷丰登的文化习俗,我至今记忆犹新。

具体时间是农历年正月初一到十五,也是乡民和远近信奉神圣的香客聚集集体敬祭诸大百神时间,分为:“出花灯”、乡民“接花灯”、“花灯”沿途敬神直到“灿灯”为结束。各种灯必须以竹子为骨架编制,彩纸装潢,写上风调雨顺四季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等祝福语,内燃蜡烛,用长青竹执掌,在夜间观看异常美观。

“花灯”种类有:主灯、排灯、花灯、龙灯、舞狮子、耍人船等,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乡民接花灯时那个一手提主灯另一手拉着“狮子”胡须高声喝彩的人的祝福语:花灯来到贵府门,贵府门前大路平,贵府居的是发财地,发财发福又发人,家有公子会读书,来日就是大官人,家有公主长相好,将来定是富贵人,贵府门前有摇钱树,摇钱树上结金银,贵府房后有聚宝盆,聚宝盆里有金银……说的全部是祝福言语,每一句都要以“呀”结尾,负责掌管一对排灯和周围帮工的人都要以“嗷”回应,表示祝福落到实处。这时接花灯乡民奉献上香烟、美酒、干果和茶水等供花灯工人享用,不少有钱的乡民还包有红包,但钱不多送给项目管事人以表谢意,也有乡民给香烟和干果的。

最为精彩的是舞龙灯和舞狮,全部为精壮小伙,一个场景结束,在寒冷的春节也得汗流浃背,不仅仅是体力活,还要确保龙灯内蜡烛正常燃烧。特别是舞狮,没有相当的体力,是蹦跶不了几下,这两项内容往往是接灯主家展示脸面时分,主家多半给新年红包相赠。

耍人船为接花灯最后项目,就是人工用竹子编制长达三米两头尖中间宽的竹船,用彩纸装修成船的形状,“船娘子”站立中央双手提起竹船,船篷四灯熠熠生辉,两名船夫左右两边边唱边赶动竹船,所唱之词也是祝福接花灯乡民发财富贵之类。

“灿灯”则是耍花灯最后一个项目,往往是在出灯位置附近,敬完所有神灵之后,农历正月十五接近午夜时分,将所有花灯焚烧敬天以表示敬神小结,乡民准备新年春耕春播,祈祷上天护佑新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收获颇丰。

现在,家乡乡民偶尔开展玩“花灯”,也渐渐成为家乡乡土风俗文化不断传承给后人,每每开展之时远道而来观看之人络绎不绝,成为家乡风俗文化的美谈。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花灯”这一传统习俗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淡薄,电子产品侵占年轻一代大量时间,参与“花灯”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为了让“花灯”文化得以延续,村里的长辈们开始尝试一些新的方式。他们组织了“花灯”文化讲座,向孩子们讲述“花灯”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传统意义,希望能激发孩子们对家乡民俗文化的热爱。同时,在开展“花灯”活动时,也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比如在花灯的制作上采用了一些新的材料和工艺,让花灯更加绚丽多彩;在表演形式上,结合了现代音乐和舞蹈,使整个活动更具观赏性。

尽管如此,“花灯”文化的传承仍然任重道远。村里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花灯”活动中来。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拍摄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黑龙谷村的“花灯”文化。此外,还可以与学校、社区合作,开展“花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亲身感受“花灯”民俗的魅力。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花灯”这一古老的文化习俗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继续传承下去,成为家乡永远的骄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