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反复历经重重困苦磨难,一次次造就诗歌历史经典与辉煌之作,真正洞悉人生“不易”并为之坚持不懈奋斗,从不怨天,从不忧人,从现实出发,直击现实,面对现实,是我品读白居易最深刻的感悟!
自我们牙牙学语之时,白居易少年时代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就在我们口中念叨,上学之后这诗被我们读写背诵,殊不知这是白居易少年之时用苦功读书的成果。白公少年时期读书读得口生疮、手磨出茧,这种苦功谁又知晓?正如智者所言:你吃不了读书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你吃了读书的苦,还得吃生活的苦,因为现实生活确实让每个成年人感觉到苦的成分太多太多。
白公丧父守孝三年后步入科考入仕之路,29岁进士及第,32岁通过皇家官场公务员考试,任秘书省书郎。到任陕西周至县尉时,和好友游仙游寺后写下帝王李隆基、杨玉环千古爱恨旷世叙事诗之作《长恨歌》。长篇巨诗告诫后人江山、爱情可以兼得,如同天平平衡的两端,你得遵循天平平衡的原理,否则一端沉下去之时,另一端就会即刻倾覆。凡事皆有度,这个度任何人任何时间不可超越,虽然有短时间的超越呈现,随即就会出现反超越现象。古代纣王与妲己、周幽王与褒姒、夏桀与妹喜、陈后主与张丽华等帝王爱情故事就是历史教训的呈现,就是超越度的呈现,就是打破天平平衡原理的结局呈现。爱情虽然美好,只是相对的,不会持久的,真的不能当饭来吃;爱情不允许掺杂不伦不类,不允许掺杂其他,必须遵循爱情规则,才可以延续爱情的时间长度。
白公36岁时入翰林院学士,任左拾遗,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露人生锋芒。44岁时因力主严查宰相武元衡被杀案,被贬为江州司马,赴任途中创作长篇叙事诗《琵琶行》千古流传,畅谈人生不易和艰辛。“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人生是现实的,然而适应现实比承认现实更为重要。任忠州刺史时,组织官员为当地民众修道路、宽赋税,创造一个又一个显著的政绩。任杭州刺史时,组织官员疏浚西湖、筑堤坝,为民造福,同时创作《钱塘湖春行》、《暮江吟》,歌颂治下一派繁荣镜像。任苏州刺史时,组织官员修七里山塘河堤,造福当地民众。花甲之年,任秘书监、刑部侍郎、太子宾客等职。古稀之年之时还出资开挖龙门石滩、建造良田,始终不忘造福民众。
一生历经六位皇帝,反复历经朝廷和地方官场纷纷扰扰,朝堂之上敢于直言现实民生疾苦,地方为官之时从实际和现实出发,为民想之所想,为民造福一方,堪称优秀的官者。苦读古籍,不断创作,一生作诗三千余首,被称之为“诗魔”,传世名篇光辉灿烂。
白居易一生起起伏伏,接受现实,从现实出发,不怨天忧人,到老不忘从政初心并为之奋斗,是我等后辈人生学习之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