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龙的头像

马龙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6/08
分享

兴隆台的麦子黄了

七月的黄土高原,像被太阳炙烤的巨大熔炉。风裹挟着滚烫的沙粒掠过沟壑纵横的塬面,吹得坡上的老枣树沙沙作响,干枯的枝桠在蓝得刺眼的天空下,张牙舞爪,似在诉说岁月的沧桑。层层叠叠的梯田里,麦子熟透了,金黄金黄的,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麦浪随风起伏,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秸秆,麦芒在烈日下泛着细碎的光,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麦香,混合着泥土的气息,直往人鼻子里钻。

村口老槐树下,王桂芳倚着斑驳的树干,粗糙的手指一下又一下摩挲着围裙。她四十出头的年纪,被岁月和风沙雕刻得面容黝黑,眼角布满细密的皱纹,像黄土高原上的沟壑。那双原本明亮的眼睛,如今也蒙上了一层浑浊,眼角还挂着未干的泪痕。身上的蓝布衫洗得发白,打着几个补丁,松松垮垮地套在她单薄的身上。

“他婶子,你说这可咋办啊?”王桂芳见李翠娥端着木盆走过来,赶忙迎上去,声音里带着哭腔。

李翠娥将木盆往地上一放,直起腰,用袖口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她比王桂芳小几岁,身材微胖,脸颊红扑扑的,说话嗓门儿大:“咋了这是?看你急得,天还没塌下来呢!”

“栓柱他爹昨儿从窑顶摔下来,腿断了,这麦子眼瞅着都熟了,家里没个壮劳力,可咋收啊!”王桂芳说着,眼眶又红了,眼泪在打转。

李翠娥眉头一皱,叹了口气:“哎哟,这么大的事儿!你也别太愁,咱们村子里人多力量大,总能想出办法来。”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自行车铃铛声。王桂芳抬头望去,是村长张建国骑着他那辆破旧的二八自行车,车轱辘碾过黄土路,扬起一片尘土。

张建国在老槐树下停了车,跨坐在车上,抹了把脸:“桂芳,听说栓柱他爹摔了?”

王桂芳点点头,嘴唇颤抖着:“张村长,您说这可咋整啊,这麦子不收,一家人冬天可就没吃的了。”

张建国跳下自行车,把车往树上一靠,掏出旱烟袋,吧嗒吧嗒抽了几口,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坚定:“别慌,咱们村向来都是互帮互助。我寻思着,让各家出个劳力,先帮你家把麦子收了,等栓柱他爹好了,再帮各家干活抵工,你看咋样?”

李翠娥在一旁拍手叫好:“这主意好!村长就是有办法。桂芳,你就放心吧!”

王桂芳眼睛一亮,随即又黯淡下去,声音带着犹豫:“这……这咋好意思麻烦大伙儿,再说,栓柱他爹这腿,一时半会儿也好不了。”

张建国摆摆手,大手一挥:“说啥呢!咱们都是一个村的,谁还没个难处。就这么定了,明儿一早,大伙儿就上你家地里去。”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薄雾还笼罩着塬面。王桂芳家的麦田里已经热闹起来。二十几个村民拿着镰刀,说说笑笑地走进麦田。张建国站在地头,扯着嗓子喊:“大伙儿加把劲儿啊!先把这头一片割完!”

赵二虎是村里有名的壮劳力,他卷起袖子,露出结实的臂膀,嘿嘿一笑:“桂芳嫂子,你就瞧好吧!我今儿非得割完两亩地!”说着,他弯腰挥起镰刀,动作娴熟,麦子齐刷刷地倒下。

王桂芳站在地头,看着大伙儿忙碌的身影,心里又感动又愧疚。她抹了把脸,也拿起镰刀要下地,却被李翠娥拦住:“你去烧点水,这么热的天,可不能让大伙儿渴着。”

王桂芳点点头,转身往家走。窑洞里,栓柱他爹躺在土炕上,眉头紧皱,眼神里满是自责:“都怪我,这下可好,拖累了大家。”

王桂芳一边往锅里添水,一边强颜欢笑:“说啥呢!张村长带着大伙儿来帮忙了,你就安心养伤。”

正午时分,日头毒辣辣地挂在天上,像是要把人烤化。麦田里的村民们早已汗流浃背,衣服都被汗水湿透,紧紧贴在身上。汗珠顺着脸颊不停地滚落,滴在滚烫的土地上,瞬间就蒸发了。

“歇会儿吧!喝水!”王桂芳提着木桶,穿梭在麦田里。她给每个人递上粗瓷碗,碗里是刚烧开的凉白开,还放了几片自家晒的薄荷叶,清凉解暑。

赵二虎咕咚咕咚喝了一大碗,抹了把嘴:“嫂子,这水可真甜!比那城里的汽水都好喝!”

大伙儿都笑起来,疲惫似乎也减轻了几分。

张建国坐在地埂上,抽着烟,望着金黄的麦田,若有所思:“现在这镰刀收割太慢了,我听说县里有收割机,要是咱村也能有一台就好了。”

李翠娥凑过来:“那得花不少钱吧?咱村哪有这闲钱买那玩意儿。”

张建国摇摇头:“这是个长远打算。等以后咱村富起来了,总不能一直靠镰刀收割。”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喧哗。王桂芳抬头一看,是栓柱放学回来了。十四岁的栓柱背着破旧的书包,晒得黝黑的脸上满是焦急。他跑到王桂芳身边,气喘吁吁地问:“娘,爹咋样了?”

王桂芳摸了摸儿子的头:“别担心,你爹没啥大事,好好养着就行。这些天你也别上学了,在家照顾你爹。”

栓柱眼睛一红:“娘,我不想耽误功课,我想考大学,以后让你和爹过上好日子。”

王桂芳鼻子一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傻孩子,你爹这情况,家里实在顾不上你。”

张建国走过来,拍了拍栓柱的肩膀:“娃,你安心上学,家里的事儿有大伙儿呢!你只要好好学习,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

栓柱抬起头,眼神坚定:“谢谢村长,谢谢大伙儿!我一定好好学!”

接下来的几天,村民们一鼓作气,帮王桂芳家收完了麦子。金黄的麦粒堆在院子里,像一座小山。王桂芳看着这一切,心里满是感激。

晚上,王桂芳蒸了一锅白面馒头,炒了几个菜,非要请大伙儿吃饭。窑洞里,煤油灯昏黄的光下,大伙儿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吃得不亦乐乎。

赵二虎啃着馒头,含糊不清地说:“嫂子,这白面馒头真香啊!比我娘蒸的都好吃!”

大伙儿又笑起来。

张建国放下筷子,神情严肃:“桂芳,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以后再有啥难处,尽管说。不过,咱也得想想办法,让村里富起来,不能总这么穷下去。”

李翠娥点点头:“是啊,现在政策好了,咱们也得跟上趟儿。”

王桂芳站起来,眼里含着泪:“谢谢大伙儿!以后不管村里有啥事儿,只要用得着我,我一定不含糊!”

麦子收完后,日子又恢复了平静。栓柱他爹的腿在慢慢康复,虽然还不能下地干活,但已经能拄着拐杖在院子里走动了。栓柱每天放学回家,就帮着照顾父亲,写作业,忙得团团转,但学习却一点没落下。

一天傍晚,王桂芳坐在院子里,看着天边的晚霞。夕阳的余晖洒在黄土墙上,给整个院子镀上了一层金色。栓柱背着书包回来,手里拿着一张试卷,脸上洋溢着喜悦:“娘,我这次考试又是全班第一!”

王桂芳接过试卷,看着上面鲜红的分数,泪水夺眶而出:“好,好,我娃有出息!”

栓柱搂着王桂芳的肩膀:“娘,等我考上大学,就把你和爹接到城里去,让你们住楼房,不用再这么辛苦了。”

王桂芳笑着擦去眼泪:“傻孩子,只要你有出息,娘再苦再累都值得。”

此时,隔壁院子里传来李翠娥的声音:“桂芳,明儿个我家要翻地,你有空过来帮把手不?”

王桂芳站起身,大声回应:“有空!我明儿一早就过去!”

夜色渐深,黄土高原上的村庄陷入了宁静。只有偶尔传来的狗叫声,打破这夜的寂静。窑洞里,油灯闪烁,王桂芳一家憧憬着未来的生活,而整个村庄,也在这互帮互助中,盼望着能有更好的明天。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到了秋天。塬上的树叶渐渐变黄,一阵风吹过,纷纷扬扬地飘落。张建国又召集村民们开会,商量着村里的发展。

“现在地里种的大多是麦子和玉米,收成也就那样。我寻思着,咱能不能种点经济作物,比如苹果,听说现在苹果卖得可好了。”张建国看着大伙儿,眼神里充满期待。

“种苹果?能行吗?咱从来没种过啊。”有人提出了疑问。

“万事开头难嘛!我听说县里有技术员,到时候请过来指导指导。只要种好了,肯定比种粮食强。”张建国信心满满。

李翠娥站起来:“我支持村长!咱不能一直守着老一套,得试试新路子。”

在张建国的带动下,村里开始尝试种苹果。王桂芳家也腾出了几亩地,跟着大伙儿一起干。栓柱他爹腿好一些后,也拄着拐杖到地里帮忙。

刚开始,大家都遇到了不少困难。果树苗该怎么栽,怎么浇水施肥,病虫害怎么防治,这些问题都让村民们头疼不已。但好在有技术员的指导,大家慢慢摸索出了门道。

栓柱在学校里也没闲着,他从图书馆借了不少关于果树种植的书,周末回家就给父母和村民们讲。赵二虎经常打趣他:“栓柱,以后你就是咱村的小专家了!”

转眼间,到了第二年春天。塬上的苹果树都开了花,粉白相间,远远望去,像一片云霞。王桂芳站在自家果园里,看着满树的花朵,心里说不出的欢喜。

“娘,这花开得真好,今年肯定能结不少果子。”栓柱兴奋地说。

王桂芳点点头:“是啊,多亏了村长,带着大伙儿走这条路。”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苹果快要成熟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袭击了村庄。鸡蛋大的冰雹砸下来,打得树叶哗哗作响,苹果被砸得伤痕累累,村民们看着自己辛苦一年的成果毁于一旦,心疼得直掉眼泪。

王桂芳蹲在果园里,摸着被砸烂的苹果,泣不成声:“老天爷啊,你咋就这么狠心呢!”

张建国也红了眼眶,但他强打精神,安慰大伙儿:“别灰心,这只是意外。咱们把坏果子处理掉,好好照料果树,明年肯定能有好收成。”

在张建国的鼓励下,村民们慢慢振作起来。他们把被砸坏的苹果收集起来,做成了苹果干,虽然卖不了多少钱,但总比烂在地里强。

栓柱看着愁眉不展的父母,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改变家里和村里的命运。他更加努力地学习,成绩在年级里一直名列前茅。

第三年,苹果树又开花了。这一次,村民们更加精心地照料,盼望着能有个好收成。王桂芳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到果园里除草、施肥、打药,忙得脚不沾地。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苹果获得了大丰收。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压弯了树枝。村民们看着满树的果实,脸上笑开了花。

张建国联系了外地的商贩,把苹果卖了个好价钱。拿到钱的那天,王桂芳数着手里的钞票,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是她第一次靠种苹果挣到这么多钱。

“他爹,咱有钱了,栓柱上学的费用不用愁了,还能给你治治腿上的老伤。”王桂芳喜极而泣。

栓柱他爹也笑得合不拢嘴:“好,好,咱的日子终于有盼头了。”

村里的日子越过越好,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子,还添置了新家具。张建国又开始琢磨着买收割机的事儿。

“现在苹果种得差不多了,咱也该解决麦子收割的问题了。有了收割机,能省不少人力和时间。”张建国在村民大会上说。

这一次,村民们都很支持。大家凑钱买了一台收割机,当收割机开进麦田的那一刻,村民们欢呼雀跃。

栓柱也不负众望,考上了重点大学。临走那天,全村人都来送他。

“栓柱,到了城里好好学,别惦记家里。”张建国拍着栓柱的肩膀说。

李翠娥塞给栓柱一包煮熟的鸡蛋:“娃,在学校想吃啥就买,别亏待自己。”

栓柱看着乡亲们,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谢谢大伙儿!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报答你们,报答咱们村!”

火车缓缓启动,栓柱透过车窗,看着渐渐远去的村庄。黄土高原上,麦子又黄了,金灿灿的一片,而村里的人们,也在这片黄土地上,用勤劳和汗水,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