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龙的头像

马龙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14
分享

兴隆台的日子

秋老虎赖在董志塬的头顶不肯走,直到白露那天一场透雨下来,才算是彻底收了威风。雨丝细密,像老天爷纺了半宿的银线,把整个塬面都给润透了。清晨推开窗,一股混杂着泥土腥气和庄稼熟香的风涌进来,凉丝丝地裹着人的脸,才算真正尝出了秋的味道。

兴隆台就在董志塬的腹地,一个被苹果树和玉米地环抱着的村子。塬上的土是黄的,路是黄的,连晒在院子里的玉米棒子,脱了壳也泛着一层暖黄的光。秋雨过后,土路上积了浅浅的水洼,倒映着天上的云,也倒映着路边歪脖子的老槐树。槐树的叶子开始黄了,风一吹,就有几片慢悠悠地飘下来,落在水洼里,打个转儿,跟着水流向村口的方向。

王老汉蹲在自家的苹果园地头,吧嗒着旱烟袋。烟锅里的火星子明灭,把他满脸的皱纹照得忽深忽浅。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袖口磨出了毛边,裤脚却扎得整整齐齐,沾着新鲜的黄土。园子里的苹果树都有碗口粗了,枝桠上挂满了红富士,一个个圆滚滚的,红得像小姑娘的脸蛋,上头还挂着没干的雨珠,亮晶晶的。

“爹,你蹲这儿瞅啥呢?饭都快凉了。” 女儿杏花端着一个粗瓷碗走过来,碗里是刚熬好的小米粥,冒着热气。

王老汉抬起头,烟袋锅子在鞋底上磕了磕,把烟灰磕掉:“瞅咱这苹果,今年又是个好收成。你看这颜色,这个头,准能卖个好价钱。” 他的声音有点沙哑,却透着掩不住的高兴,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塬上纵横交错的田埂。

杏花把碗递给他,笑着说:“看把你乐的,这还没摘呢。再说了,就算卖得好,你也别老蹲在这儿,小心着凉。” 她穿着一件粉色的连衣裙,头发扎成了一个马尾,随着说话的动作轻轻晃动。阳光透过苹果树枝的缝隙照在她脸上,映出淡淡的红晕,像园子里刚熟的桃子。

王老汉接过碗,喝了一口热粥,暖意顺着喉咙滑到肚子里,舒服得他叹了口气:“着凉怕啥?咱庄稼人,皮糙肉厚的。想当年,秋收的时候,天不亮就下地,顶着星星才回家,比这冷的天也熬过来了。” 他放下碗,用袖子擦了擦嘴,又摸了摸身边的苹果树,“你还记得不?这树是你十岁那年,咱爷俩一起栽的。那时候才这么高,现在都能给咱遮阴凉了。”

杏花顺着他的手看去,那棵苹果树的树干上,还留着当年她刻下的歪歪扭扭的“杏”字。她笑了笑:“怎么不记得?那时候我还跟你闹,说这树结的苹果肯定不好吃,结果第一年挂果,我一次就吃了三个。” 说着,她伸手摘了一个红透了的苹果,用袖子擦了擦,咬了一口,甜汁瞬间在嘴里散开,“嗯,还是当年的味道,真甜。”

王老汉看着女儿吃得开心,自己也乐了:“甜就多吃点。等过两天,雇上几个人,就开始摘苹果了。今年咱不往集市上拉了,镇上的电商服务站说了,帮咱网上卖,能卖得更远,价钱也更高。”

“真的?” 杏花眼睛一亮,“那太好了!这样就不用早起贪黑地去赶集了,还能省不少力气。” 她之前跟着村里的人去镇上赶集卖苹果,天不亮就推着架子车出发,路上颠颠撞撞的,到了集市上还得吆喝半天,累得腰酸背痛。

王老汉点了点头:“那还有假?昨天我去镇上,李站长都跟我说好了,到时候他派车来拉,还帮咱打包、发货。现在政策好了,咱庄稼人也能沾上网的光了。” 他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土,望着园子里红彤彤的一片,心里像揣了个暖炉。他活了大半辈子,种了一辈子地,从没像现在这样踏实过。以前总担心庄稼熟了卖不出去,或者卖不上价钱,现在好了,有政府帮忙,有电商助力,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奔头了。

村东头的打谷场上,已经热闹起来了。金黄的玉米棒子堆成了小山,几台脱粒机嗡嗡地响着,把玉米粒从玉米芯上分离出来。男人们光着膀子,黝黑的皮肤上渗着汗珠,推着装满玉米棒子的小车来回跑;女人们则坐在玉米堆旁边,一边剥着玉米皮,一边聊着家常,时不时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张建军站在脱粒机旁边,手里拿着一把扫帚,时不时地把溅出来的玉米粒扫到一起。他今年四十多岁,身材魁梧,脸上留着短短的胡茬,显得很精神。他穿着一件灰色的背心,背上的肌肉线条清晰可见,那是常年干体力活练出来的。

“建军,歇会儿吧,喝口水。” 妻子刘桂英端着一个大水壶走过来,递给他一个搪瓷杯。

张建军接过杯子,咕咚咕咚喝了几口,抹了抹嘴:“不了,趁天好,赶紧把这些玉米脱完,免得下雨。” 他看了看天上的太阳,秋高气爽,万里无云,是个难得的好天气。

刘桂英把水壶放在地上,拿起扫帚帮他扫玉米粒:“急啥?这活儿也不是一天能干完的。你看你,汗都流成河了,小心累坏了身子。” 她穿着一件碎花衬衫,头发用一个红色的发卡别着,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

张建军笑了笑:“不累,这点活儿算啥?想当年,没有脱粒机的时候,全靠手搓、棒打,那才叫累呢。现在有了机器,快多了,一天就能脱完几亩地的玉米。” 他指了指不远处的几台脱粒机,“你看,这都是政府补贴买的,便宜了不少。要是自己掏钱,咱还真舍不得买这么好的机器。”

刘桂英点了点头:“是啊,现在政策真是越来越好了。以前种地,全靠天吃饭,收多收少全看运气。现在好了,有良种补贴,有农机补贴,还有技术员上门指导,咱种地也越来越有底气了。” 她剥了一个玉米棒子,金黄的玉米粒饱满圆润,“你看这玉米,今年又是个丰收年,一亩地能收一千多斤呢。”

“不止,” 张建军接过话茬,“我听村支书说,今年咱村的玉米平均亩产都能达到一千二百斤,比去年还高。等把玉米卖了,咱就去镇上给儿子买台电脑,让他也学学上网,以后说不定还能帮咱网上卖粮食呢。”

刘桂英眼睛一亮:“真的?那太好了!儿子早就想要台电脑了,就是咱一直没舍得买。现在粮食丰收了,也该满足孩子的愿望了。” 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想着儿子拿到电脑时开心的样子,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就在这时,村支书李建国走了过来,他穿着一件蓝色的中山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建军,桂英,忙着呢?”

“李支书来了,快坐。” 张建军赶紧递过一个板凳。

李建国坐下来,拿起一个玉米棒子看了看:“不错不错,今年的玉米长得真好。建军,你家的玉米脱完了吗?要是人手不够,我让村里的志愿者来帮你。”

“不用不用,” 张建军赶紧摆手,“咱自己能搞定,别麻烦大家了。”

李建国笑了笑:“跟我还客气啥?都是一个村的,互相帮忙是应该的。对了,我今天来,是想跟你们说个事。镇上要办一个农产品展销会,让咱村选几个优质农产品去参展,我看你家的玉米和苹果都不错,就报上去了。到时候要是能获奖,不仅能提高咱村农产品的名气,还能卖个好价钱。”

“真的?那太好了!” 张建军和刘桂英异口同声地说,脸上都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李建国点了点头:“那还有假?我已经跟镇上的人说好了,到时候会派车来接你们。你们准备一下,明天早上八点在村部集合。”

“好嘞,谢谢李支书!” 张建军激动地说,“我们一定好好准备,不辜负您的期望。”

李建国站起身:“行了,不打扰你们干活了,我再去别的地方看看。” 说完,他又朝着另一个玉米堆走去。

看着李建国的背影,张建军和刘桂英相视一笑,心里充满了感激。他们觉得,生活在兴隆台这个村子里,真是太幸福了。有好的政策,有好的领导,还有互帮互助的乡亲们,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

夕阳西下,把董志塬染成了一片金黄。兴隆台村的炊烟袅袅升起,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味。王老汉的院子里,已经摆好了桌子,桌子上放着炒鸡蛋、凉拌黄瓜、炖土豆,还有一碗刚出锅的小米饭。

王老汉坐在椅子上,看着院子里玩耍的孙子,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孙子才五岁,穿着一件红色的小褂子,手里拿着一个玉米棒子,追着院子里的鸡跑,笑得咯咯作响。

杏花端着一碗汤走过来,放在桌子上:“爹,吃饭了。”

王老汉点了点头,招呼孙子:“小石头,别玩了,过来吃饭。”

小石头跑过来,爬上椅子,拿起筷子就去夹炒鸡蛋:“爷爷,鸡蛋真好吃。”

“好吃就多吃点。” 王老汉给孙子夹了一块鸡蛋,又给女儿夹了一筷子土豆,“杏花,你也多吃点,今天辛苦了。”

杏花笑了笑:“不辛苦,这点活儿算啥。对了,爹,明天我跟张建军他们一起去镇上参加农产品展销会,你在家看着小石头,行吗?”

“行,你们去吧,家里有我呢。” 王老汉点了点头,“到了镇上,好好表现,别给咱兴隆台丢脸。”

“放心吧,爹,我们一定好好准备。” 杏花信心满满地说。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王老汉站起来:“我去开门。” 打开门一看,是村里的老邻居马奶奶。马奶奶今年七十多岁了,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手里拄着一根拐杖。

“马奶奶,您怎么来了?快进来坐。” 王老汉赶紧把马奶奶扶进来。

马奶奶坐下来,喘了口气:“我听说杏花明天要去镇上参加展销会,特意过来看看。杏花啊,你可得好好表现,咱村的农产品能不能出名,就靠你们了。”

“放心吧,马奶奶,我们一定尽力。” 杏花笑着说。

马奶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用手帕包着的东西,递给杏花:“这是我腌的咸菜,你带着路上吃。镇上的饭菜不一定合胃口,吃点咸菜开开胃。”

杏花接过手帕,心里暖暖的:“谢谢马奶奶,您真是太贴心了。”

马奶奶笑了笑:“跟我还客气啥?都是一个村的,互相照顾是应该的。想当年,我年轻的时候,家里穷,多亏了你爹和你娘经常帮衬我。现在我老了,也帮不上你们什么忙,只能做点咸菜给你们尝尝。”

王老汉叹了口气:“马奶奶,您别这么说。以前的事都过去了,现在日子好了,您就好好享享清福。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随时跟我说。”

马奶奶点了点头:“是啊,现在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以前吃顿饱饭都难,现在顿顿有肉吃,还有电视看,手机玩。我活了这么大年纪,从来没想过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她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眼睛里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晚饭过后,马奶奶坐了一会儿就回去了。王老汉和杏花收拾完桌子,坐在院子里聊天。月光洒在院子里,像一层薄薄的银纱。远处传来了阵阵蛙鸣和虫叫,显得格外宁静。

“爹,你说咱明天能获奖吗?” 杏花有点担心地说。

王老汉拍了拍她的肩膀:“别担心,咱的苹果和玉米都是实打实的好东西,肯定能获奖。就算没获奖也没关系,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咱兴隆台的农产品,也是一件好事。”

杏花点了点头:“嗯,你说得对。不管能不能获奖,我都会好好展示咱村的农产品。” 她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心里充满了期待。她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让兴隆台的农产品走出董志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第二天早上八点,杏花和张建军等人准时在村部集合。李建国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们了,旁边停着一辆面包车。

“都到齐了吧?那咱们出发。” 李建国说。

几个人上了车,面包车缓缓地驶出了兴隆台村。一路上,他们看到了一片片金黄的玉米地,一个个红彤彤的苹果园,还有一群群在田埂上吃草的牛羊。董志塬的秋天,真是太美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他们终于到达了镇上。展销会设在镇政府的广场上,已经有很多人了。广场上搭起了一个个展台,展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农产品,有玉米、小麦、苹果、梨、葡萄等等,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李建国带着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展台,然后帮他们把苹果和玉米摆好。“好了,你们就在这里看着,我去跟镇上的领导打个招呼。” 说完,他就走了。

杏花和张建军站在展台前,心里既紧张又兴奋。不一会儿,就有很多人过来围观。

“这苹果真红啊,多少钱一斤?” 一个中年妇女问。

“五块钱一斤,大姐。这是咱自己种的红富士,又甜又脆,你尝尝。” 杏花拿起一个苹果,递了过去。

中年妇女接过苹果,咬了一口,点了点头:“嗯,真甜,水分也足。给我装十斤。”

“好嘞。” 杏花赶紧拿起袋子,给中年妇女装苹果。

不一会儿,展台前就围满了人,大家都在品尝苹果和玉米,赞不绝口。张建军忙着给大家介绍玉米的特点,杏花则忙着称重、收钱,两个人忙得不可开交。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西装革履的男人走了过来,他是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老板。他拿起一个苹果看了看,又尝了尝,点了点头:“不错不错,这苹果品质很好。我想跟你们合作,长期收购你们的苹果,怎么样?”

杏花和张建军对视了一眼,都露出了惊喜的表情。“真的?那太好了!” 杏花激动地说。

“当然是真的。” 老板笑了笑,“我看你们的苹果很有潜力,要是能长期合作,我可以给你们一个合理的价格,而且还能帮你们把苹果加工成苹果汁、苹果干等产品,提高附加值。”

“那太好了,我们愿意合作。” 张建军赶紧说。

老板拿出一张名片递给杏花:“这是我的名片,你们考虑好了跟我联系。”

“好的,谢谢老板。” 杏花接过名片,小心翼翼地放进口袋里。

就在这时,李建国走了过来:“怎么样,还顺利吗?”

“太顺利了,李支书。” 杏花激动地说,“刚才有个老板说要跟我们长期合作,收购我们的苹果。”

“真的?那太好了!” 李建国也露出了惊喜的表情,“这真是个好消息,不仅能解决咱们苹果的销售问题,还能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

展销会结束的时候,他们的苹果和玉米都卖光了,还跟那个老板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大家都非常高兴,满载而归。

回到村里,他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都非常兴奋,纷纷表示愿意加入合作,一起把兴隆台的农产品做大做强。

王老汉听说了这个消息,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他坐在院子里,吧嗒着旱烟袋,看着园子里的苹果树,心里充满了希望。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到了冬天。董志塬上飘起了雪花,把整个塬面都给覆盖了,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毯子。兴隆台村的院子里,堆满了金黄的玉米棒子和红彤彤的苹果,散发着丰收的喜悦。

王老汉的家里,温暖如春。他和孙子小石头坐在火炕上,看着电视里播放的农业节目。杏花则在厨房里忙碌着,准备晚饭。

“爷爷,你看,电视里说,现在种地都用无人机了,真厉害。” 小石头指着电视屏幕说,小脸上满是向往。

王老汉眯着眼睛瞅了瞅,烟袋锅子在炕沿上磕了磕:“是啊,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了。爷爷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种地全靠一双手,牛拉犁,人拉车,哪见过这么稀奇的玩意儿。” 他摸了摸孙子的头,“等你长大了,说不定咱兴隆台也能用这无人机种地了。”

“真的吗?” 小石头眼睛一亮,从炕上爬起来,“那我要快点长大,学会用无人机!”

杏花端着一盘热气腾腾的炖羊肉走了进来,听到爷孙俩的对话,笑着说:“你放心,用不了多久,咱村肯定也能用上。李支书说了,明年开春,就打算请技术员来村里,给大家培训现代农业技术,说不定到时候真能引进无人机呢。”

“那太好了!” 小石头拍着小手欢呼起来。

王老汉也笑了,夹起一块羊肉放进嘴里,暖融融的感觉从胃里散开,传遍全身。“现在的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了。以前冬天,除了在家猫冬,就是串门聊天,没啥事干。现在好了,有电视看,有暖气烤,明年还有新技术学,真是神仙日子。”

杏花给父亲和儿子各盛了一碗羊肉汤:“是啊,以前总觉得农村苦,总想往外跑。现在才发现,咱农村的日子一点也不比城里差。你看,咱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地,吃的都是绿色无污染的粮食和蔬菜,多好。”

一家人围坐在炕桌旁,吃着香喷喷的炖羊肉,看着窗外的雪景,心里都暖洋洋的。小石头吃了一会儿,就跑到院子里去玩雪了,院子里传来他清脆的笑声。

王老汉看着孙子的背影,又看了看满院子的丰收果实,深深吸了一口气。他觉得,自己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看到兴隆台变得越来越美,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兴隆台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开春后,天气渐渐暖和起来。董志塬上的积雪融化了,土地变得湿润松软,散发着泥土的清香。兴隆台村的乡亲们也开始忙碌起来,准备春耕。

村部的院子里,挤满了人。李建国站在台上,手里拿着一份文件,正在给大家讲解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安排。

“乡亲们,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是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 李建国的声音洪亮有力,“镇上给咱村争取到了一个现代农业技术培训项目,从下个月开始,会有专业的技术员来村里,给大家培训无人机操作、智能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大家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好好学习,把新技术用到种地上去,争取今年有个更好的收成。”

台下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乡亲们都非常兴奋,纷纷议论着。

“太好了!终于能学新技术了!”

“我早就想看看无人机是怎么种地的了!”

“有了新技术,咱种地就更省心了!”

张建军挤到前面,大声说:“李支书,我第一个报名!我一定要学会无人机操作!”

“我也报名!”

“还有我!”

大家纷纷举手报名,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李建国笑着说:“大家别急,都有机会。我已经把报名表发下去了,大家填好后交给村会计就行了。另外,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村里还会购置几台无人机和智能灌溉设备,供大家练习使用。”

“太好了!谢谢李支书!” 乡亲们都非常感激。

培训开始后,技术员们耐心地给大家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带着大家到田地里进行实操训练。张建军学得最认真,每天都第一个到场,最后一个离开。他拿着遥控器,操控着无人机在田埂上飞来飞去,脸上满是专注的神情。

杏花也报名参加了培训,她对智能灌溉技术很感兴趣。技术员给她讲解了智能灌溉系统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她听得非常仔细,还时不时地提出问题。

“技术员,这个智能灌溉系统真的能根据土壤湿度自动浇水吗?” 杏花问。

“是的,” 技术员点了点头,“这个系统有土壤湿度传感器,能实时监测土壤的湿度情况。当土壤湿度低于设定值时,系统就会自动开启水泵,进行浇水;当土壤湿度达到设定值时,系统就会自动关闭水泵,非常智能,能节省不少水和人力。”

“太神奇了!” 杏花惊叹道,“有了这个系统,以后浇水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乡亲们都掌握了基本的现代农业技术。张建军已经能熟练地操控无人机进行播种和喷洒农药了,杏花也学会了操作智能灌溉系统。

春耕的时候,兴隆台村的田地里出现了一道道新的风景线。几台无人机在田埂上飞来飞去,精准地播种、施肥、喷洒农药;智能灌溉系统自动运转,为庄稼提供充足的水分。乡亲们看着这一切,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知道,有了这些新技术,今年的收成一定不会差。

夏天到了,董志塬上一片生机勃勃。玉米长得比人还高,绿油油的叶子随风摆动,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苹果树上挂满了青涩的果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兴隆台村的电商服务站里,一片忙碌的景象。李站长正在指导几个村民如何在网上销售农产品。杏花也在其中,她正在给客户打包苹果。

“杏花,你这个苹果包装得不错,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别让苹果在运输过程中受损。” 李站长说。

“知道了,李站长。” 杏花点了点头,小心翼翼地把苹果放进纸箱里,然后用泡沫网套把每个苹果都包好。

自从上次在农产品展销会上和那个老板达成合作意向后,杏花又通过电商服务站,把村里的苹果和玉米卖到了全国各地。现在,兴隆台的农产品在网上已经小有名气了,每天都有很多订单。

“杏花,你看,又有一个北京的客户下单了,要五十斤苹果。” 一个村民拿着手机走过来说。

“好的,我马上安排发货。” 杏花接过手机,看了看订单信息,然后开始准备打包。

就在这时,张建军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杏花,不好了!咱村的玉米地里发现了病虫害!”

杏花心里一紧:“什么?病虫害?严重吗?”

“挺严重的,好几亩地的玉米叶子都黄了。” 张建军着急地说。

李站长也走了过来:“别着急,我们赶紧去看看。”

几个人立刻赶往玉米地。到了地里,他们看到一片片玉米叶子发黄、卷曲,有的甚至已经枯萎了。

“这是玉米螟,” 李站长仔细观察了一下,说,“这种病虫害很常见,要是不及时防治,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

“那怎么办?” 张建军着急地问。

“别担心,” 李站长说,“我们之前培训过病虫害防治技术,正好可以用上。我马上联系技术员,让他们来指导我们进行防治。另外,我们可以用无人机喷洒农药,这样既快速又高效。”

很快,技术员就来了。他们给大家讲解了玉米螟的防治方法,然后指导张建军操控无人机喷洒农药。无人机在玉米地里飞来飞去,均匀地喷洒着农药。

经过几天的防治,玉米地里的病虫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玉米叶子又慢慢恢复了绿色,乡亲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还是新技术管用啊!” 张建军感慨地说,“要是以前,遇到这种病虫害,只能靠人工喷洒农药,又慢又累,还不一定能防治好。现在有了无人机,真是太方便了。”

杏花也点了点头:“是啊,多亏了李支书给我们争取到了培训机会,让我们学会了这些新技术。否则,这次的病虫害不知道要给我们造成多大的损失。”

李建国笑着说:“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只要我们把新技术用好,就一定能战胜各种困难,取得更好的收成。”

秋天又到了,董志塬上再次迎来了丰收的季节。玉米金灿灿的,像一排排站岗的士兵;苹果红彤彤的,像一个个小灯笼挂满了枝头。

兴隆台村的打谷场上,比往年更加热闹了。几台收割机在田地里忙碌着,把玉米棒子从玉米杆上摘下来,然后直接脱粒、装袋。乡亲们则在旁边帮忙,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张建军操控着一台收割机,在玉米地里穿梭自如。他的脸上满是自豪的神情:“这收割机真是太好用了!以前收一亩地的玉米,得花好几天时间,现在几个小时就能搞定,真是太省事了。”

刘桂英站在田埂上,看着满车的玉米,笑得合不拢嘴:“是啊,现在种地真是越来越轻松了。有了收割机、无人机、智能灌溉系统这些新技术,咱庄稼人也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了。”

杏花则在电商服务站里,忙着处理订单。由于今年的农产品品质好,加上网上销售渠道畅通,订单比去年多了好几倍。

“杏花,你看,这个上海的客户一下子就下单了一百斤苹果,还说要长期合作呢。” 李站长走过来说。

“太好了!” 杏花高兴地说,“我马上安排发货,一定要保证苹果的品质。”

就在这时,王老汉拄着拐杖,慢悠悠地走进了电商服务站。他看着忙碌的乡亲们,又看了看电脑屏幕上的订单信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爹,你怎么来了?外面风大,小心着凉。” 杏花赶紧走过去,扶着父亲。

“我来看看,” 王老汉笑着说,“看看咱村的农产品卖得怎么样。”

“卖得可好了!” 杏花激动地说,“今年的订单比去年多了很多,而且还有很多客户都是回头客呢。”

王老汉点了点头:“好,好,真是太好了。我活了这么大年纪,从来没想过咱兴隆台的农产品能卖到全国各地去。现在好了,有了电商,有了新技术,咱庄稼人的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了。”

李建国也走了过来:“王大爷,您说得对。这都是党的好政策指引,加上乡亲们的共同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好成绩。下一步,我们打算把咱村的农产品注册一个商标,打造自己的品牌,让兴隆台的农产品走得更远、卖得更好。”

“太好了!” 王老汉激动地说,“我支持你们!只要能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我什么都愿意做。”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兴隆台村的每一个角落。打谷场上,收割机还在嗡嗡地响着;电商服务站里,乡亲们还在忙碌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王老汉站在村头,望着远方的董志塬,深深吸了一口气。他觉得,兴隆台的秋天,是最美的秋天;兴隆台的人民,是最幸福的人民。他相信,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在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兴隆台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董志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