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明白的头像

明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1/02
分享

谋面“风雪山庄”

冬初周末的后半晌,久违的晴天霁色。同友初次前往久闻的“风雪山庄”,初闻其名便心生几多好奇——定是神秘而蕴藏故事的山庄。问询得知其位于山阳县高坝镇的山林里。

气吞万里

山里空气不言而喻:清新无比。如若让精通养生之道的行家进行一番科学分析的话,又该是长篇大论了。故此深居群山之中的“风雪山庄”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空气极好,一尘不染。犹如大自然事先精心过滤数遍,令人心旷神怡,呼吸自如。屏气凝神,不觉心肺爽快,丹田聚集。山庄周边的山峦植被丰富多姿,然而最显眼的是那随处可见的柿子树,胳膊粗细的柿子树干并不笔直伟岸,相反其样貌很是低矮黢黑,树皮皲裂难看,似乎并不受人待见。恰逢初冬树叶落尽之时,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满树枝头那一抓抓儿红彤彤的柿子,近瞧每个柿子并不大,小如“酒盅”,大若“点心”,高者凌空数丈,矮者垂手可得;远观它们恰好与山庄廊檐下悬挂的一串串红灯笼相得益彰,洋溢着一种特别的热情。朋友惊呼:这是难得的“火晶柿子”,汁水多,味道甜。听罢,不敌诱惑,疾步来到一树前伸手在其间寻觅拿捏,其实我也是懂得吃柿子的人——专挑软的捏。因为硬柿子并不能即刻就吃,又涩又硬,得摘下来放上一段时间待到由硬变软后才能享受的。贪婪地品味着手中的一枚极软的柿子,不觉想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男怕柿子,女怕梨……其道理大概是说男人性格不能太软弱,女人在婚姻里更需自立吧!

透过眼前一串串火红的柿子,远望从山庄里走来一位气宇非凡的中年男子的身影,认识他的友人笑盈盈地大声疾呼:“喂!刘庄主——”

暖暖的斜阳下,当庄主从一段蜿蜒曲折的小径疾步飘来,彼此握手的瞬间:方见一位面色柿红、眉宇不凡而风度翩翩的男人,性情和气质中无不流露着一股气吞万里的神韵。


层林尽染

通往风雪山庄的道路沿着山川,因势绕行,偶觉弯急坡陡,蛇形攀登。山峦重重叠叠,沟壑跌宕蜿蜒。山庄周边的山峦并不险拔,也无峭壁林立,山头倒是尽显温婉谦卑,犹如庄主的随和谦逊。已而夕阳散落在山庄的楼宇红墙碧瓦上,浸透着别样的辉煌,晴空徐云巡游。山野脊梁上一株株黑瘦的柿子树影影绰绰,山间凹宕里一簇簇青松翠柏尽显茁壮坚贞,山路旁一棵棵新长的小杉树针叶摇曳,山泉边一架老水车缓缓转动研磨着一段段美好的时光。

层林尽染的山庄里,花草盆景随处可见,曲径通幽处,悠然贴挂在山庄服务中心墙壁上的那块“县作协基地”的牌子字迹夺目,金光灿然。这里深藏着底蕴淳厚的基层文化的一个常见而很不起眼的标点符号;这里流淌着众多“草根”作家们怀揣文学之梦的源泉;这里不失偶留深居闹市中的文人骚客的袖风脚印……


风雪亭

步入风雪山庄时,友人不止一遍的对我耳语:刘庄主可是一个喜好文学且有故事的人。起初我还有点百思不解,当我与之谋面的一刹那;当我悠闲地游览于山庄的片刻;当我独自静坐于“风雪亭”的瞬间。我似乎略有所悟了。

山峦簇拥环抱,路径盘旋而上:一座屹立于山庄东北角的清瘦小亭,背靠青山碧树安稳矫健,面临庄院风光一目了然,四根亭柱漆红斑驳,亭子拱顶极尽秀颀而简陋,小巧的灰瓦覆盖,亭角谦卑而无张扬跋扈之气。亭中立起一张木质六棱小桌,依旧漆红清亮,围着四根亭柱镶着一圈木板为凳,高低合适,因地制宜。

遗憾的是初来时日太晚,初冬霜寒日渐逼近,难免有点儿寂寥冷落。唯有夕阳将一抹金色温暖的余晖尽情相拥着整个小亭。不由一番遐想:待到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坐亭上,四面竹树环合,山坡林间群鸟欢唱,蜂飞蝶舞,人影散乱,好不热闹!

忽而静心细读镌刻在亭柱上的两句“闲看云起云落,漫随花飞花谢”,用心品味墙上那句“夜阑清梦无风雪,今朝山庄有故人”,再转念沉思”风雪亭“三字——人生无论是在享受着“风花雪月”的浪漫,还是在经受着“风雪载途”的历练,其实一切顺其自然就是最美好的。

不觉恍然大悟:我们原本不是来的太晚,而是我们来的唐突太早,但见我们的刘庄主正带着一帮工人师傅穿梭于亭台楼阁之间,他们正忙碌地酝酿和描摹着一幅幅风雪山庄深冬中更加美妙绝伦的“风雪图”。

望着庄主执著而繁忙的背影,悠闲的我们不忍心再次打扰他,只好悄然作别“风雪亭”,更可惜的是没能听到庄主那些动听引人的故事,下次一定不容错过。


柴 门

回眸山庄:高耸磅礴的柴门,傲然矗立,康养而能降血压的柿子叶茶,清香四溢,与庄主柴门下再次握手告别,难忘他的细心随和。虽已暮色降临,令人流连忘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