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梅尔迪丝的头像

梅尔迪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22
分享

算珠里的月光

1999年深秋,风裹挟着老街馥郁的桂花香,那香气仿佛是一群俏皮灵动的精灵,无孔不入,丝丝缕缕渗进斑驳的青砖缝里。粮店秤杆上的铜星,蒙着一层厚厚的灰,恰似被岁月无情揉皱的银币,在黯淡的光线里沉默着,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如今的落寞。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爷爷的檀木算盘,稳稳地立在五斗柜顶,散发着温润的琥珀光泽。暮色如纱般笼罩下来,二十三颗酸枝珠像是被赋予了生命,相互摩挲低语,那细密纹路里,静静流淌着过往悠悠岁月的痕迹,仿佛在诉说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尚在襁褓时,爷爷毫无怨言地接过了守护我的重任,成了我生命里那沉默而坚定的锚。每月初七,当夜幕刚刚如大幕般缓缓降临,昏黄的煤油灯便摇曳着微弱的光,在墙壁上投下忽明忽暗的影子,将“妍妍教育支出”栏的毛边染成蜜色。爷爷的蓝布袖口轻轻扫过泛黄的账本,那账本上的字迹,有的已经模糊不清,却承载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七岁的我,对借贷平衡毫无概念,却牢牢记住了爷爷拨动算珠时腕间那恰到好处的力度。那力度,恰似老茶壶里上下翻滚的茶叶,在岁月的沉淀下,愈发醇厚,充满韵味。

有一回,我像往常一样在槐树底下玩耍,不小心把春游费弄丢在了槐树结痂的树洞里。爷爷得知后,沿着墙根寻了三里地,最后拾起那粘着口香糖的钢镚。他掏出蓝布帕子,那帕子已经洗得有些发白,帕角绣着的歪扭蝴蝶,在暮色中仿佛要展翅高飞。“该回来的早晚回来。”爷爷微笑着安慰我,那笑容如同冬日里的暖阳,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爷爷一边走,一边给我讲起1958年粮票失窃的故事。他说,当时为了找回失窃的粮票,在锅炉房里扒拉了整整三天,煤灰沾满了全身,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捞取沉船旁的月光,虽艰难却从未放弃。

四年级时,我的考卷上因漏写单位被老师批改,爷爷得知后,用红笔在旁边批注“差之毫厘”。随后,那台民国时期的算盘在台灯下重焕生机。楠木梁散发着松烟墨香,二十三档算珠相互碰撞,发出清越的韵律,仿佛在演奏一曲古老的乐章。爷爷轻轻抚摸着算盘,语重心长地说:“老物件经摔,比电子计算器强。”他的手指布满老茧,粗糙而厚实,仿佛岁月的年轮,却在教我珠算口诀时无比温柔:“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进一……”每一个字符,都仿佛在我心间种下智慧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根发芽。

每月对账成了让我最惊心的仪式。蓝黑墨水在“纠错支出”栏凝结成乌云,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批评。我常常怀着侥幸心理,偷偷改数字,试图蒙混过关。而爷爷总能敏锐地察觉,他的檀木尺轻轻敲醒我犯错的指尖,那声音仿佛警钟,在我耳边回响。直到有一天,我发现电费单背面的铅笔字:“书桌换100瓦灯泡(怕黑),月增支1.8元”。那一刻,月光仿佛穿透了账本,将那些严厉的数字染成了糖葫芦般的甜蜜,我心中充满了对爷爷的愧疚与感动,原来爷爷一直默默地关注着我的每一个小细节。

当小学录取通知书如雪花般飘落时,意外发生了,我兴奋地摆弄着算盘,算盘的二十三颗酸枝珠突然坠地。爷爷二话不说,蹲在青砖地上,借着微弱的月光摸索了整夜。那月光洒在爷爷花白的头发上,宛如一层霜。晨光悄然爬上他花白的鬓角,此时,裂缝里已被爷爷填满金箔,投下斑驳而美丽的光晕。爷爷笑着把算珠重新串好,对我说:“就像这算盘,裂了也能拼凑出整片星空。”

中学六年,五斗柜里的牛皮纸袋如同被时光施了魔法,迅速膨胀成时光琥珀。爷爷为了帮我学习,拆了樟木箱隔板,戴着老花镜,那镜片后的眼神专注而坚定,小心翼翼地将单词卡片钉成星星的形状。我的每一张奖状,都被他制成精美的册页,用糨糊粘得严丝合缝。逢人来访,爷爷总会满脸自豪地说:“这是我孙女的月亮,会一直亮下去。”

2016年倒春寒来得格外凶狠,寒风如刀,刺痛人心。救护车的鸣笛刺破全家的寂静,爷爷去世后我们翻出存折。在新币旧钞交替的折痕里,夹着张泛黄的粮票,上面写着:“妍妍后续教育备用金(不计通胀)”。整理遗物那日,樟木箱底仿佛藏着无尽的月光,倾泻而出。苏联计算器下压着的《成长账册》已然泛黄,最新一页贴着我从小到大的毕业照。

如今,我抱着这口樟木箱搬了三次家。每次电子账单飘落时,恍惚间,我又回到了过去,看见煤油灯将“妍妍教育支出”栏染成蜜色。爷爷把半生零碎的严谨与温柔,细细拨成二十三档算珠。纵使岁月的借贷难以平衡,那些藏在檀香里的爱,永远无需计提折旧。就像他补算盘裂缝的金箔,伤痕里裹着的,都是光阴淬炼的暖意。我轻轻摸着箱底的茯苓饼碎屑,突然读懂了那些深夜传来的刨花声:爷爷把生存的算计,雕琢成守护我的月光;把碎裂的时光,缝补成永恒的琥珀,镶嵌在我生命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这份爱,将伴随我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成为我心中最珍贵的宝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