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夏悠的头像

夏悠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3/16
分享

儿时年景

又是一年春来到,儿时过年的场景突然浮现在眼前,让人怀念不已。

我的家乡在鲁中的一个小村子,一进腊月,过年就算开始了。

对孩子们来说,过年的头等大事之一是买炮——尤其是男孩子,甚至不买新衣服也要先买各种烟花爆竹。进入腊月,集市上就有了炮摊,各种烟花爆竹犹如小山一般堆在各个摊子上,吸引着过往的孩童们,不管买不买,我们见了总要驻足停留一会儿。

不过这会儿还不是可以随便放炮的时候。

等呀等,学校终于放了寒假。接下来你走在街上,看吧!到处都是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在放鞭炮,空气里满是火药味儿,街面上也到处是炮仗炸开后留下的碎纸。

这时候的炮仗成了我们手里的硬通货,好朋友见面第一句话不是“吃了吗?”而是“带炮了吗?”。若有人手上有稀有的炮仗,他能立马变成明星人员。你可能会看到一群孩子跟在他屁股后面,只为讨一支炮仗过过瘾。

很多孩子放炮不只是单纯地想听个响,他们总想“物尽其用”地炸点什么东西。这东西可能是杯子瓶子罐子,也可能是砖头破布碎石……因此在村子里的各个角落里,你可能会遇到炸成各种形状的纸箱、花盆……有时还会遇上一条委屈巴巴的老狗,在它身边留下的是一只炸得看不出原样的饭盆。

有极淘气的孩子厌倦了炸小物件,于是就躲在厕所边,专等人进去炸厕所——过年了,大人们也不愿意动手打孩子,但这种情况少不了要断掉一根皮带。

盼呀盼,终于到了年三十。

我们本地的习俗是在吃年夜饭之前先放一挂鞭炮。才一入夜,村子里就有了鞭炮声,慢慢地,各个角落都有声音了。这时候村子里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出门,因为放鞭炮的同时还要“烧燎草”,家家户户都会点燃事先准备好的一把谷秸,据说被“燎草”的火熏一熏,寓意很好,因此大家都愿意出来烤烤这火。

放完炮,烧完“燎草”,就该准备年夜饭了。大人们一般早在下午就包完了饺子,这会儿主要是去炒菜,没事的大人会坐在一起聊天,小孩子们则兴奋地跑来跑去。那时候也不知道自己在兴奋什么,但总是很高兴,从屋子跑到院子,再从院子跑回屋子……跑累了,也该吃年夜饭了。

年夜饭吃完还要给祖宗磕头,不过这时候我早就睡了。就算没睡,我一般也不磕头,在爷爷和父亲他们眼里,似乎我磕不磕是无所谓的,偶尔磕一次他们会很高兴,不磕,他们也不强迫。

不管年三十睡得多晚,大年初一还是要早起,因为今天要去拜年。

大人们以家族为单位,几个或十几个为一伙,男女分开,分头去向村子里的老人们拜年。小孩子们也都会跟着,因为每到一家,老人们都会拿出糖果和瓜子给客人,等一圈拜完,有的小孩子收到的瓜子和糖果甚至可以吃好几天。

我对这些吃食倒是不太感兴趣,感兴趣的是可以去不同人家串门,很多人家一年之中也就在今天才会拜访一次。一进门,我会好奇地观察各家的装饰风格和屋内摆设,然后思考他们平常在里面会怎么生活……

出了门,走在大街上,遇到了小伙伴也会学着大人们那样,提前远远地和他们打招呼:

“哎,‘老夏’!过年好啊过年好啊!”

“‘老宋’!你胖了,过年好过年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