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卢莹的头像

卢莹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28
分享

十年相伴,一路情长

十年前,先生用信用卡积分换回一个深蓝色的行李箱。初见时,它外壳光洁如镜,轮子轻巧无声,拉杆顺滑流畅,像一位整装待发的旅伴。那时我刚从南方来到北京,满怀憧憬地将全部家当装进它体内——几件衣服、一台电脑、几本书,还有一腔追梦的热血。

十年辗转,箱痕如年轮。这只箱子成为我北漂生活最忠实的见证者。它的车轮碾过机场冷光地面,穿过火车站斑驳通道,伴随我奔波在每一个清晨与深夜。箱体上的划痕悄然生长,每一道都是一段旅程的注脚。它装过我回老家参加两会时熨了又熨的西装裙,承接过出差时沉甸甸的电脑资料,搬运过给长辈的礼物和家乡特产。它像一座移动的桥梁,连接着故乡与他乡,承载着责任与牵挂。

四年前,从老家返回北京时,在大兴机场,同行的另外一个行李箱不堪重负裂开大口,行李只能靠胶布勉强固定。而这只深蓝色的箱子尽管负重更甚,却依然稳固如初。先生轻拍箱壳笑称:“这哪是行李箱?这是‘箱坚强’!”

从此,“箱坚强”的名号便跟定了它。直到某天,箱子的右后轮突然卡住发出刺耳声响。修箱师傅仔细端详后感叹:“这箱子,比我见过的大多数人都经用。”当他为它换上二手轮子时,我忽然明白,这不只是修理物件,而是在延续一段珍贵的旅程。

今年六月,带父母游西安时,行李箱拉手突然断裂。我们拖着这位“负伤的老兵”完成旅程,回家后花十七元买来配件。先生在阳台光线下小心拧紧螺丝,修好那一刻,我们相视而笑——那不是省钱的得意,而是没有轻易放弃老友的欣慰。

前几天,我又花两块五买了个黄色小收纳袋挂在拉杆上,那抹亮黄在深蓝箱体上跳跃,像生活里不期而遇的光。

物我相伴,心心相惜。十年间,这只箱子装下的从来不只是物品。它装过赶车时的狼狈,也载过成功时的喜悦;陪伴过低谷的沉默,也共享过登顶的欢欣。它旧了,磨花了,修过了,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完整”。因为每一道伤痕都是我走过的路,每一次修补都是珍惜的证明。

在这个追逐“新潮”的时代,我们选择修修补补,源自内心对生活的诚意——对时间的敬意,对自然的节制,对平凡之物的深情。“轻奢”的浮华,不如“轻行”的从容——用最少的消耗看最远的风景,以最低的碳足迹走最长的人生路。

十年同行,初心依旧。今天,我再次拉起它前往山西。指尖触到熟悉的手柄,仿佛听见过往的脚步声:初到北京的忐忑,工作完成的快乐,回家过年的期待,父母老去的凝望。

这只不响却走得最远的箱子教会我:奋斗不是一路狂奔,而是稳步前行;生活不是不断拥有,而是用心珍惜。

一个箱子,十年同行。我还会带着它继续上路。轻便出行,从容行走,走向下一个十年,走向更远的山河与晨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