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我正在“九天开出一成都”的锦官城上学。11月17日,一个晴朗的冬季周日,我和一群朝气蓬勃的热血青年,聚在城西的四川银行校学生食堂,观看了中国古巴女排大战。
这场比赛,表面上看,是在日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杯的一场寻常赛事,实际上,就是龙争虎斗的本届冠军争夺。
为什么?
是役,中国姑娘的目的,为保冠。
之前,袁伟民率领他的女弟子孙晋芳、郎平、张蓉芳、曹慧英、陈招娣、周晓兰、陈亚琼、杨希、梁艳、周鹿敏、朱玲、张洁云等,率先实现中国大球项目金牌零的突破,而且诞生了青史留名的“拼搏精神”,唤醒了一代大学生,一代青年,一代国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那个沸腾的年代,无论男女老少,不管东西南北,提到中国女排,就情不自禁会联想到“振兴中华,从我做起”,就会潜滋暗长兴奋激动,莫名增添必胜信念,升华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推动着改革开放的中国,大踏步向前迈进。
保什么冠,三联冠。
1981年在日本举办的第三届世界杯赛、1982年在秘鲁举办的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1984年在洛杉矶举办的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中国女排蝉联三冠,一时之威卓立全球。
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落谁头上,邓若增。
邓若曾教练,之前是功勋教练袁伟民的最佳搭档,自然可不愿在自己手头拱手让出金杯。
但是,加勒比的黑色橡胶,古巴人脚劲足,弹性大,已蹦过了横行一时的日本、南朝鲜、苏联、东德、美国、秘鲁等强队,蒸蒸日上呢。
相反,中国队一周内转战四地,在东京以3比0轻取突尼斯,在札幌以3比0砍翻南朝鲜,在北海道的苫小牧以3比0制服巴西,在福冈,虽然气势如虹以3比0完胜手握最多世界桂冠的苏联队,可也累得够呛。
这样的比赛,一定是电光石火,势均力敌的龙虎斗。
世界各地的球赛看客们,自然甘之如饴,大饱眼福。
这里虽然是华夏西南,成都坝子,却不乏热情。敞亮空旷的食堂,早已黑压压了,有坐的,有站的,有蹲的,有挤的,所有人都目不转睛,盯着那二十来寸的小彩电。平日里九头牛都按不住的一个二个毛头小伙子,在这个小窗口前,被施了魔法,宛然一群静如处子的闺房姑娘。大家呼吸很轻,没有话音。
偌大一个空间里,只有电视荧屏上,那群一袭红装的壮实女子,与透身深蓝的黑色橡胶们,在击球时传出来的嘭嘭响,啪啪响,在木地板上摩擦出的滋溜声,咄咄声。除此之外,是牵动大家神经的裁判哨声,教练喊声。
每一个观众都忘记了自己或站或坐或蹲或靠的姿势,舒不舒服,只看见屏幕上,高手较量,艰苦卓绝,那个你争我夺,那个你死我活,要个诗仙李白,或者诗圣杜甫来摹声状形,才能不辱其酣畅淋漓的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你看,郎平、梁艳、侯玉珠、姜英、杨晓君、郑美珠,各亮绝招,在网前,在两翼,在中间,在后排,或快如闪电,或迅如疾风,或泰山压顶,或力劈华山,轻抹,平推,重扣,痛击,简直没有含糊,没有手软,杨锡兰的炮弹输送,经过一转的过渡,前托后送,左分右合,巧于周旋,为一个个攻击,调整和节约了时间,顺带的快抹,偶或的远吊,也为战友们缓存了奔跑扣杀的战斗力。
再看,古巴人来东瀛赛场,不是来拈素的,她们天生的身体条件,突出的团队表演,丝毫不逊色,3号路易斯、9号卡波特、4号和10号两个冈萨雷斯,以黑人天赋和个人能力,联手抗衡中国。路易斯的记记重扣,就像钢炮,砸在地上梆梆作响,卡波特的快扣死拦,仿佛铜墙,也回回管用,10号冈萨雷斯的斜面横打,屡屡奏效。每个球得胜,那些黑妹的惊呜呐喊,大呼小叫,音量也扰民。
所有人目视着,首局的缠斗,标准的半斤八两,没得老鹰捉小鸡的轻而易举,没有疾风扫落叶的摧枯拉朽。2平,4平,5平,8平,9平,10平,11平,12平,13平,14平,每一分,都拼得那么艰难,又都执着不肯丢,仿佛猎狗前面的兔,看得见,感觉伸手可触,又因为兔儿的搏命,变得遥遥无期。
场上拉锯左右推拒,观众心口七上八下,那个折磨,那个纠结,那个专注,那个忘我,多少人平日里反复练习,都修炼不到。哎嗨哟,还是中国的团结协作,集体配合,在关键时刻凝聚成合力优势,以16比14,砍切拿下。后边的较量,也历经波折,你有旋转发球,我有摆臂回击,你有近网猛扣,我有鱼跃救起,你有平拉开,我有退后掂,你有长距离,我飞身扑,你有高举高打,我有长臂森林,总而言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谁也不虚谁,谁也提防谁。时针就在你来我往间,一秒一秒流逝,精彩就在互不妥协中,折磨观众心跳。想修身养性,这场合看来不适宜,至于学吐纳,做瑜伽,养龟息功,更是空了吹。彼时屏气凝神的煎熬,捏汗悬心的紧张,就是吸引力,就是忘我境。荧屏上起伏折腾的结果,团队的力量,最终剪灭个人的神勇,后三盘,中国队15比7,5比15,15比12,挟威拿下。
胜利太不容易了,四盘比分加一块,中国队51分,古巴队48分,人家输得多冤呀。可这就是排球,圆的,滑的,无论从哪角度,都挑不出错。
作为观众,我也将爱国主义升华成国际主义了,升华到双方精神,意志,力量,技术的精彩表演上了,她们的忘我投入,不懈战斗,拼命争胜,把竞技体育,对抗球赛的灵魂,活灵活现尽呈出来了,那是二三十年后的假球和假球制造者永远难想象的。一个球员,上场就是战士,除了血红的双眼,就是专一的心思,没有杂念,更没有退缩,这是真正的高手过招,真正的球类比赛,干净,纯粹,力量,美感,全具备了。
中国姑娘的倾诚奉献,赢得的,是经久不息的巴巴掌,还有年轻学子从紧张中解脱出来,开始的胜利的狂欢,尖锐的呼喊,暴烈的吼叫,肆意的大笑。有些家伙把自己吃饭的瓷盅盅,使劲往层板上敲,变形了,脱瓷了,仍没住手。
那届赛事,中国女排7战7捷,成就了女排四联冠。
获奖也丰哦,邓若曾获优秀教练员奖,郎平获最佳选手奖和优秀选手奖,杨锡兰获最佳二传奖和优秀选手奖,优秀选手奖还有郑美珠、古巴的卡波特、古巴的路易斯、苏联的卡恰洛娃。秘鲁的佩雷斯获最佳拦网奖,日本的松井早苗获最佳发球奖,古巴的路易斯获最佳扣球奖,日本的佐藤伊知子获最佳接发球奖,古巴的卡波特获敢斗奖,参赛的中国队员还有巫丹、殷勤、李延军、林国清、苏惠娟等。
多少年过去了,但是,作为当年的一个大学生,我能强烈感受到,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一场热情似火的演出,既是一场国际间女子排球赛,更有一股中国人炽热爱国情。那以后,在中国女排拼搏精神感召下,多少国人在工地,在车间,在农场,在海滩,在商海,在书山,奋勇拼搏,勇往直前,书写了一个时代的传奇。
一场比赛,能在头脑里时常想起,挥之不去,那就表明,它确实有魅力,有吸力,有感染力。
二○一四年四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