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驱白日兮,岁华悄渡;望舒驭清辉兮,逝水无痕。锦江缠蓉城兮,如系玉带;沙河绕锦官兮,似淌金纹。滋禾苗于郊垄兮,穗沉粒满;泽市井于街衢兮,商旺人欣。养黎庶之万千兮,晨炊继夜;润桑麻之百亩兮,春绿秋殷。昭当执初心兮,躬身为民;聚万众之力兮,涤污除尘。闲汲河泉烹茶兮,气盈清新;逸倚堤栏观波兮,意满安宁。
一叹沙河兮,我情独倾。昔年束发负箧兮,辞故园而赴蓉;狮山叠翠枕云兮,聆书声而启蒙。四序寒窗伴月兮,汲活水而润胸;沙河环校映柳兮,携清风而伴诵。遇琐事之纷扰兮,寻河滨而解忧;逢课业之滞涩兮,对碧波而思通。奈何毕业分袂兮,远别此河;每忆旧年光景兮,思绪益浓。昔时堤岸拱卫兮,柳浪闻莺;今朝民众呵护兮,柔情暗涌。晓星未落之时兮,河如厚道慈母,拂堤送暖;华灯初上之际兮,渠似贤淑女英,映夜含容。
再叹沙河兮,清气满盈。远天澄碧如洗兮,无云翳之遮拦;近水清澈似镜兮,映岸树之葱茏。沿河两岸植柳兮,春垂丝而弄碧,夏覆荫而消暑;顺堤一脉铺茵兮,秋缀露而凝白,冬承雪而蓬松。四望郊原之上兮,花香弥漫,梅绽寒冬、桃开春晓;群树高巅之间兮,鸟音清脆,莺啼柳梢、鹊跃枝丛。沙河泛波之时兮,泼墨成画,岸芷汀兰入卷;沙河含秀之处兮,蕴诗生情,风花雪月融胸。
三叹沙河兮,人文鼎盛。晨曦初露之际兮,翁妪闻鸡起舞,剑影映波、拳姿伴风;暮色渐浓之时兮,恋人相携伫立,耳听流水、心诉情衷。晨光铺岸之辰兮,学子临流朗读,书声逐浪、志与云同;夕阳坠河之刻兮,父母携子漫步,笑谈趣事、语带温融。妩媚沙河滋养兮,蜀地女娃水灵,明眸含露、笑靥如花;俊朗沙河映照兮,天府小伙精神,身姿挺拔、气贯长虹。世居此河之畔兮,街坊皆为近邻,朝暮相见、互助相融;奔波经此之客兮,迁客化为骚人,触景生情、落笔成诵。
四叹沙河兮,精神永承。沙河涌流不息兮,灌溉平原沃野,稻菽千重、棉麻万顷;沙河温润如常兮,润泽古今邑城,千载蓉城、万代繁荣。沙河滋沃蜀地兮,镌刻蓉城精神,坚韧如堤、包容似河;沙河彰显魅力兮,塑造华夏国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饮此河水者兮,生命澎湃激越,如河奔涌、似潮奔腾;盘桓此河边者兮,意气昂扬奋进,心向远方、志在高峰。愿守童心如初兮,护此一河明澈,不染纤尘;誓保此河如璃兮,守此一河纯净,永映苍穹。
呜呼!天垂雨露润河兮,地载草木映波,天人合一、和谐共生;锦里山河壮丽兮,沙河蜿蜒其间,人杰地灵、气象峥嵘。盛世江河安澜兮,卓然成景,引客驻足、令人动容;民众情牵沙河兮,殷殷相护,万众一心、共护清流。一河碧玉长流兮,生生不息,滋养今古;十里清波荡漾兮,源源不尽,惠及西东。当以生命敬河兮,关爱沙河每寸;当以孝心护母兮,惠泽子孙无穷。
二○○五年二月六日
注:
羲和,古代神话中太阳的母亲,也常代指驾驭日车、掌管太阳运行的神;文中借指太阳,体现时光随日升月落流逝的意境。
望舒,古代神话中为月亮驾车的女神,后多代指月亮;文中与“羲和”对应,借指月亮,呼应“岁华悄渡”“逝水无痕”的时光感。
束发,古代男子成童的标志,将头发束起代替孩童的垂发;文中指者年少求学时的年纪,体现“负箧赴蓉”的青春状态。
负箧,背着书箱,是古代学子求学的典型形象,体现求学的奔波与虔诚。
四序,即四季,文中“四序寒窗”指在蓉城求学的四年时光,以“四季”代指完整的求学周期,显时光跨度。
寒窗,指“寒窗苦读”,借指艰苦的学习环境。
分袂,即“分袖”,“离别”的雅称(因离别时会挥手,衣袖相分);文中指毕业时与沙河、校园的离别,比“离别”更具古雅意蕴。
云翳,指遮蔽天空的云雾、云团;文中“无云翳之遮拦”形容天空澄澈,无云雾遮挡,突出沙河上空的清朗景象。
岸芷汀兰,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文中借指沙河岸边的香草绿植,形容河岸景色清雅秀丽。
闻鸡起舞,典出《晋书・祖逖传》,原指祖逖听到鸡鸣就起身舞剑,后喻指志士及时奋发、早起锻炼;文中指清晨翁妪河边锻炼,贴合“晨曦初露”的场景。
迁客,原指被贬谪、迁徙到外地的官员,后泛指漂泊在外的旅人;文中指途经沙河的游子,因见沙河美景而触发诗情,成为“骚人”。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指君子应具备宽厚的品德,能包容万物;文中指华夏民族“包容似河”的精神内核,是对“华夏国魂”的具体阐释。
苍穹,“天空”的雅称;文中“永映苍穹”指沙河的纯净河水能长久映照天空,突出河水清澈、与天相融的画面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