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日记》(选摘)
2003年12月18日
晕车阻碍消化
昨天,我乘火车,回老家。
车抖,人挤,弄得我晕晕糊糊的。早晨上车前,在北京租住的房中,吃了年糕。火车上几个小时,不动,不吃,也可晕糊下去。
吃两块面包、两个鸡蛋、几粒瓜籽和话梅,夜里十一点半补卧铺,似乎有些饿。而第二天清早,却拉肚子。
火车上的晕糊,竟阻碍人的正常消化!
在火车上,与小弟谈《望星空》等,也是有些,故意抗击,火车的使人晕糊。
故乡的气息——清洁剂、强粘剂
凌晨四点多钟,在石佛寺火车站下车。车站的出口,不知是为了节约电费,还是灯坏了没人管,反正又没亮电灯,黑糊糊的。
坐上破小中巴车,在上桥下车。一踏上故乡的沙路,顿感清凉的气息,钻入喉管,有些辣人——
故乡的气息,似乎是清洁剂,洗涤了沾在喉管的城里尘垢;钻入骨髓,痒酥酥的,好像是强粘剂,粘合了在城里奔波疲累,松懈,损伤了的骨架。
睡村
天上星星多,大,亮,一眨一眨的。
乡村没一点灯光,纯黑一团,似乎闭严了眼沉睡。树影隐隐约约,在无风的村边沉默,像是睡村的眉毛。田畈的油菜,一小块一小块黑着,静静地舒展着叶子,如睡人松开的巴掌。
向故人讨教
走到武家稻场,想起过去稻堆旁,撑起的大竹筐下,或僵坐在椅上,或硬挺在板上的故去的人,现在我独自一人,也不怎么害怕。
如果他们现在眼前,我们也算故人重逢。只是他们去了另一个世界,或外国,或另一个星球,我应该向他们讨教,另一个世界的感受。
故乡的狗吠•世人的非议
还未进村,就听到村边的狗叫。我不免有些考虑,如果狗来咬,怎么对付。想到儿时,狗啮牙狂吠,猛追在身后,我向狗顿脚,大呼,用土石块击,狗更凶猛地跳,吠,追,啮牙⋯⋯
走进村,村里的狗,也叫起来,村边的狗,跟在我后面,追着狂吠。我不免眼角扫视,耳朵听着狗的动静。
我心中对故乡的狗,没恼火,只有些提防。我穿的衣裤厚实,脚上是皮运动鞋。即使狗咬,也咬不着我的肉。我尽量平静,不快不慢,稳稳地走我的路,外表似乎不知道,有狗在追、在吠。
村边的狗,追了一段后,竟然停住了脚步,也不再吠。村中的狗,也只吠几声,追几步,也住了口,回转身去。
我活四十多岁了,也算出了远门,对故乡的狗,我还只现在,才知道一点点。可见我的无知,可笑我的“写作”!
由这故乡的狗吠,我想到世人的非议,诽谤,其实是一个祖宗下的山,我也该以现在这法对付。不恼,不理,适当提防一点罢了。
吸着太阳的气息
走到父母的窗前,也是静静的。自己的大门钥匙,摸不着,才叫父母。
母亲帮着抱一床被子,我进楼上书房里躺下。
吸着近两天才晒的被子中,留着的暖烘烘、香甜甜的太阳气息,听着房后池塘里的鱼,和田野的虫、鸟的响动,还有远处隆隆的火车响,我觉得——
城屑阻碍思维
不仅坐火车,阻碍人的正常消化,在城里日夜奔忙,脑中只有功名利禄,没有日月星晨、风花雨露,其实城里生活,也阻碍人的正常、健全的思维。
那些小圈子里的所谓作家,其实无异于粪缸里拱动的蛆虫。所谓的作品,不及乡下的粪便,如江河中的白色污染。
我得努力生活在故乡,赤脚踩着故乡的泥土禾草气息,连冬天的夜晚,在瓦缝大开的房中睡觉,还开着窗户。
扯稻草剔牙
早上起得较晚,喝了老母冲的鸡蛋,吃了香脆的锅巴米饭,咽了辣呵呵的、香喷喷的鱼肉。从柴角落,扯一根黄亮的稻草,剔着牙与父母闲聊。
投胎故乡的鸡
后来,随仕高爹去贾家玩。见故乡的鸡,自在地在田边、地头、墙角啄食,一个个体态壮实,羽毛丰润。
故乡的鸡,是自由健康地成长,很是令人羡慕。
其实,我多年乞食于城市的尘嚣里,不及故乡的鸡自在逍遥。
下世投胎成故乡的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