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汨罗以南
水未涨,艾草已插满门楣
孩子举着粽子,像捧一枚密封的传说
而你仍沉入河床
不被打捞,也不被遗忘
有人说你是投江的影子
也有人说你只是没赶上朝会
而历史,把你写成那页潮湿的纸
反复晾晒,却从不平整
我们站在高楼望下去
每一条河流都在绕路
而你曾直行,向着最暗的波心
交出名字,换来今天这场热闹
二、裹粽子的人
她手指翻飞,动作像记忆训练过无数次
糯米一层,豆沙一撮,棕叶包得严密
说话的声音从锅边传来
带着一点疲倦和许多无所谓
她从不谈屈原
也不谈忠诚或大义
只记得去年这天米没泡够
粽子煮得太硬,孩子没吃完
外面电视讲“文化自信”
她只皱了下眉头
用草绳把最后一个粽子打结
像把什么,悄悄缠紧
三、在写诗这件事上
你从不曾停止写
即使水已经封口,芦苇覆盖碑文
即使我们早已习惯
在喧闹中安置一个词的坟场
我在端午节打开社交软件
一百条粽子的照片
三十张手工艾草的教程
还有五条,“屈原到底有没有投江?”
没人再背《离骚》,
但你始终在不远处咳嗽一声
仿佛提醒我
节日不只是节气,还有你留在我们身体里的问句
四、节日不再燃烧
孩子写作文说端午是“粽子日”
老师改成“传统节日,纪念屈原”
可他仍不懂一个人为何要跳进江里
就像不懂,谁会因忠诚而死
学校有活动,包粽子比赛
五分钟装饰,三分钟拍照
棕叶太新,糯米太冷
蒸汽升腾,却没有一个名字凝结其上
节日不再燃烧
它更像一块温吞的纪念币
光滑、完整、没有锋芒
可以收藏,也可以忽略
五、关于河流的简短叙述
这不是汨罗江
这只是我城市边上的一条河
它不大,也不深
但夏天会涨水,冬天结冰
没有人跳下去
只有塑料瓶和一两条死鱼漂浮其上
河堤上堆着粽叶与纸灰
有人在焚香,祈愿“顺遂平安”
我站在桥上想:
如果历史是一条不会改道的水
那么我们呢
是不是都在这条平静的河面下,
默默学着沉没?
六、沉舟纪
历史并不生锈
只是偶尔被水擦亮
你沉舟时无人送行
今日却有万家灯火为你点亮江面
他们说你忧国忧民
却忽略了你也会疲倦、会愤怒
那年你脱下朝服,走入河口
像一块脱文的石碑
我们只是后来的孩子
学着在每个节日
往水中扔下食物,
想让良心沉得慢一些
七、赛龙舟之前
锣鼓未响,船未下水
有人低头绑绳,有人仰望天色
他们说:“比的是齐心”
但每个人都紧盯终点的奖金牌
屈原像个标签
印在广告板一角
他看着这一切,不说话
风吹乱他衣角,也吹散水面的寂静
河水载着太多嘈杂
一桨接一桨,只为向前
无人问你为什么划
只问你能不能赢
八、艾草之下
母亲年年插艾
但从不解释为何
她说这样可以避邪
我点头,却始终没看到邪气的模样
那年她病重
我偷偷把干艾点燃
烟雾里她睡着了
也许那些不干净的事真的走了
艾草如刀,有锋有香
它劈开一些不能说的灾
也留下许多不愿回忆的梦
连折断时都格外安静
九、旧街端午
老街上的粽子铺还在
门口的蒸汽照例升起
铺主头发花白,仍包着肉粽、豆沙
却很少再见他抬头与谁说话
他年轻时也投过军,退下来开铺
每年端午,他会煮多一点
“多煮几个,说不定还会有人记得回来”
他说完,望了一眼空荡的对面巷子
风吹动门帘,热气翻涌
他的眼神依旧沉稳
就像他那年握着枪,站在河边
等一艘再也没靠岸的小船
十、水上的词语
总有一些词语不适合讲给今天听
屈原、离骚、国殇……
它们像未封口的信
只能被某些灵魂悄悄拆阅
我在水边读诗
纸页翻动如浪,偶尔黏住指尖
而对岸,是喧哗的商业区
正举行一场“非遗快闪”
历史的声音被麦克风压低
而真正的哀思,
藏在不被围观的角落里
像一滴滴,不肯浮出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