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倪大也的头像

倪大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07
分享

白露:时光里的清露之章

在岁月的更迭中,二十四节气宛如一部古老的天书,每一页都写满了自然的密语与生命的哲思。而白露,无疑是其中最为清丽婉约的一章,于悄无声息间,为人间带来秋的深邃与静美。

当太阳抵达黄经 165°,白露翩然而至。此时,夏季风渐次退场,冬季风初试锋芒,天地间的阳气收敛,阴气渐盛。昼夜温差加大,水汽遇冷凝结,化作晶莹的露珠,悄然缀满草尖、叶梢,在晨曦的轻抚下闪烁微光,恰似大自然遗落人间的细碎珍珠,又似时光悄然留下的泪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言:“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寒也。” 一个 “白” 字,道尽了秋的澄澈、素净,让人心生敬畏与欢喜。

漫步在清晨的小径,路旁的草丛仿若被精心装点,每一根草叶都擎着一颗或几颗露珠,圆润、剔透,仿佛轻轻一碰,便会滚落、破碎。俯身细瞧,露珠里映着缩小的世界 —— 一小片蓝天、几缕游云,还有草叶自身的脉络纹理,宛如微观宇宙,藏着无尽奥秘。此时,四周静谧,唯有露珠偶尔坠落地面,发出极细微的 “滴答” 声,宛如秋的私语,在耳畔轻轻诉说着时光的流转。

抬眼望去,天际间,鸿雁排成整齐的队列,向着南方振翅高飞,似在赶赴一场跨越山海的约定;玄鸟,那灵动的燕子,也纷纷踏上归巢之路,它们掠过树梢、屋檐,留下一串清脆的鸣叫,仿佛在与旧居告别。而那些留鸟,如麻雀、喜鹊等,穿梭于林间,忙着衔食、筑巢,为即将来临的寒冬储备能量,“群鸟养羞”,它们懂得顺应天时,为生命的延续未雨绸缪。

乡村的田野,在白露的点染下,呈现出一派繁忙而喜悦的景象。棉花田犹如一片白色的海洋,棉桃绽裂,吐出洁白的棉絮,在秋风中轻轻摇曳,似在召唤农人采摘;大豆荚饱满鼓胀,在豆秸上发出轻微的 “沙沙” 声,像是在迫不及待地宣告成熟;谷穗沉甸甸地低垂着,金黄的色泽散发着丰收的气息,农人们穿梭其间,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他们的辛勤劳作,在这个季节得到了最美的回报。

白露,不仅是自然的盛会,更承载着深厚的人文意蕴。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在这个节气,情思如泉涌,留下诸多动人诗篇。杜甫一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借白露的清冷,抒发了羁旅他乡之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明月高悬,露白霜寒,故乡的一切在记忆中愈发清晰、温暖;《诗经》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以白露为背景,营造出如梦如幻、朦胧缥缈的意境,那在蒹葭深处若隐若现的佳人,成为了人们心中对美好爱情永恒追寻的象征。

于生活的琐碎日常中,白露也有着独特的仪式感。民间素有 “收清露” 的习俗,据说清晨收集的露水,蕴含着植物的精华与天地的灵气,具有神奇功效。虽从现代科学角度,其养生作用有待验证,但这份对自然馈赠的珍视,充满诗意与浪漫。此时的 “白露茶”,亦是茶中佳品。茶树历经春的滋养、夏的历练,在白露时节,叶片蕴含的内质更为丰富,泡上一杯,茶汤清澈,香气清幽,滋味醇厚,入口先是秋的清爽,继而回甘悠长,恰似人生的况味,在平淡中品出深沉。

夜晚,当月光洒下,庭院里弥漫着桂花香,空气中透着丝丝凉意。沏一壶茶,坐在摇椅上,仰头望那一轮明月,看月光在地面铺就银白的霜,感受着秋夜的静谧与美好。此时,心也如同被白露清洗过一般,澄澈安宁,过往的烦恼、喧嚣渐渐远去,只留下对生活、对自然的感恩与热爱。

白露,是季节的一次深情转身,它褪去夏的热烈,孕育冬的深沉,在冷暖交替间,教会我们珍惜当下的每一份美好,在生命的旅程中,无论遭遇何种境遇,都能像那晶莹的露珠,虽短暂却尽力闪耀;像迁徙的候鸟,顺应变化,坚定前行;像辛勤的农人,在耕耘后坦然迎接收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