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峻
“站在这里赏花,真是太幸福了!想起你念小学的时候,家里那么穷,不用说买汽车了,就是买一辆自行车也要狠心攒上三年的钱也不一定能买的上,人整天的光想着挣钱了!更别说要拿出一整天的时间出来散心游玩了,那更不是咱穷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的事儿!你再看看这么多来来往往和停放的家用汽车,这么多开心欢笑来回拥挤的人们,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想要的幸福生活吗?”我的姐姐冲着我说。
这一天,正是我们“中国鸭梨之乡”阳信县赶梨花会的时间。我开着刚买的新轿车带着家人陪着母亲、姐姐一起站在了万亩梨园的观花台上:一望无际的梨花如雪似玉,微风拂过,花瓣轻轻飘落,使人仿佛置身于梦幻的世界。
这里的人们熙熙攘攘,往来不绝,夹杂着欢声笑语的喧闹声从四面八方时时传来,还有那讨价还价的买卖声嚷个不停,甚是热闹。
“是啊,我们虽然只见证了祖国发展的这五十多年,但是也看到了人们生活的巨大变化,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民从贫穷艰难的日子慢慢过上了富裕的幸福生活!”我听到了姐姐的话语立马回应着。可姐姐熟悉的声音使我联想到妈妈跟我讲起有关姐姐的往事。
妈妈说:在我十岁的时候,我姐姐念着念着小学有一天突然就执意要退学不念书了,那是因为姐姐觉得家里很穷,供不起我们姐弟五人读书,她才决定要帮父母下地干活去多挣些收入来供我们几个人读好书的。
那时她才十六岁,中等个儿,身材长得还比较单薄,可是剪出的短发和微笑时脸上露出的一对小酒窝却使她显得格外精神、秀气。姐姐总爱笑,但不善言谈不爱表白自己。
姐姐退学的当年,我们家承包了队里的许多地来种棉花。棉花的长势一直很好,村里的大伯大妈见了没有不夸奖她能干的。姐姐也以此为荣而感到自豪,所以干起重活、累活来也不嫌辛苦反而表现得乐此不疲。像背着重重的药桶给棉花打药了,像到井上打水来来回的挑水了等等。
那时,尽管我的姐姐在因为供养我们读书而去拼命地干活,可我却视而不见,面对读书一点也不开窍,一直不愿用心读书,为此母亲一直百感交集。有一天,就把我叫到她的跟前,慢慢地跟我讲起有关姐姐的事情来告诫我。当时,我被震撼了……
那是一个夏季的上午,风在“簌簌”地刮着,吹的庄稼的叶子一阵阵地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姐姐此时非让母亲陪着她到田里去给棉花喷药,说是棉花快招虫子了,又到了该给棉花打药的时候了。
到了田间,姐姐让妈妈在拾掇棉花,她自己仔仔细细地往每一棵棉花上喷药。在喷完五桶药液以后,不断地说肩膀被压得酸痛,导致她只好干一会儿歇一会儿。母亲见了此景不顾自己拾掇棉花的劳累,坚持要替她喷药,在母亲的再三要求下,年龄小的姐姐为了减轻母亲的辛苦,只好同意母亲先打完上半桶药液,然后自己再去背负那稍稍轻快的下半桶。她就这样不停地半桶、半桶的药液打着……
棉花的一片片叶面被药液冲洗得很新,像小孩的脸。药液在棉花的叶片上个汇在一起形成一条线然后向低处滑落下去,这样药液就免不了把姐姐的裤子、上衣打湿了,药桶中涌出的药液也浸湿了她的后背一大片,这使她走动起来更加吃力。这一切都被母亲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时间过得真快,在不知不觉中,推来的水已经用完了,可还要用一些水才行。姐姐就和母亲商量,让母亲在这里拾掇着棉花、看着东西,由她自己挑着水桶到井上去打水。可母亲知道那是一口老井,因年久失修,井口上的许多砖块早已脱落,所以不让我姐姐一个人去,而坚持自己去,可姐姐最终没让,说着就挑起水桶转身向有水井的方向走去。
棉田与水井之间隔着一大片玉米地,而水井就在这一大块玉米地的西边。到井上打水必须要走一条羊肠小道,需要用很长的时间。
母亲看着我姐姐远去的瘦小身影,心里又高兴又心疼,只好无奈地摇了摇头,就弯下腰再次专心地拾掇起棉花来。母亲一看到棉花现在旺盛的长势,就恨不得快点把每一棵棉花都要仔仔细细地检查一遍,她在不停地给棉花摘心、打叶、灭虫急急火火地忙了起来,拾掇了一棵棉花又一棵,不知不觉地把一大趟棉花拾掇完了。此时,母亲才感到腰部开始酸疼了起来,她想直直腰放松放松,这时才突然想起:孩子去井上打水用的时间不短了,此时也该回来了,往前瞅了瞅,怎么还不见孩子的身影呢?
妈妈就翘起脚跟使劲地抬起头向有水井的方向再瞅了瞅,却瞅不见一个人影,更听不到有关姐姐的一点声音,听到的也只是庄稼的叶子在发出来的“哗啦哗啦”的声响。“孩子打水按每次用的时间来说也该回来了,难道……”想到这里,母亲预感到事情有些不妙,就急忙扔下手里的活儿向有水井的方向狂奔而去,母亲狂奔着、狂奔着……不知踩倒了多少棵玉米棵,也不知碰掉了多少片庄稼的叶子,快到了、快到有水井的地方了,突然,母亲隐隐约约地听到了一个女子远远地求救声:“娘——娘——”母亲此刻就更以从未有过的速度飞跑起来,步子迈得更大了,两腿的速度更快了,终于飞奔到了井边:
井台上放着一只盛满水的水桶,水桶的旁边斜放着自家的那根旧扁担,而扁担的一头探在了井口上,穗子不声不响地向井下垂着,似乎在看着什么。
“啊!井边没人?”母亲此刻才清清楚楚地听到了“娘——娘——”我姐姐的那种沙哑而又急切求生的声音,母亲知道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孩子——孩子——娘救你来了!”母亲失声地哭喊着,并迅速地趴在了井沿上往下看:
我姐姐正泡在水中,两肩刚刚露出水面,两手正紧紧地扒着井壁上的一块砖,头发大部分湿透了,一绺一绺的,脸在极力地仰着,蜡黄蜡黄的,两只眼睛里充满了恐惧、期待和求生的目光,在向上极力地看着……看到娘来了,姐姐先是眼睛一亮,紧接着沙哑地喊道:“娘——快拉我上去呀!”
说到这里,母亲的泪水“哗哗”地涌了出来。是啊,当母亲的怎能忘记这扎心的时刻!
母亲机智地就近拿过一条扁担,把扁担穗子小心地送到了井下,探下身去伸长了胳膊……
姐姐吃力地抓住了扁担穗子——她得救了。
姐姐爬上井台,愣愣地坐在那里:浑身湿湿的,水不断地从头上、脖上及身上流到地面上,两眼直直地看着我的母亲,像一个木头人。她再没有哭喊,因为她在井下哭了很久、喊了很久,眼泪早已哭干了,嗓子早已喊哑了。我母亲大声地叫着姐姐的名字,我姐姐没有任何反应。母亲一把抱紧了我姐姐的肩膀拥在怀里失声地哭喊着推搡着,好久我的姐姐才哭出了一点声音。
我的姐姐终于得救了。
当时,母亲的话语像一声惊雷,震裂了我的心——在发麻、在淌血。我热泪盈眶,泣不成声,最后攥紧了拳头暗暗地下定了决心:说什么我也要好好地读书,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好好地报答姐姐的恩情!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谁也不敢守着姐姐谈起此事。
这件事情像针扎一般一直在深深地刺激着我,一直在改变着我的人生。姐姐为了家,为了供我们好好上学所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太多了,也正是她肯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在激励着我去拼命地学习,激励着我走过了大学,走上了神圣的讲台——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每当一束束鲜花展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每当一阵阵掌声回荡在我的耳边时候,脑海里总闪现出姐姐的笑容。
我知道,是姐姐的精神给了我成长的力量,是姐姐的思想让我懂得了奉献的意义在于帮助身边的人走向成功。
“弟弟!你快看啊!那个扎着羊角辫子的小姐姐正背着一个小弟弟在上观花台呢!多迷人啊!”姐姐的笑声惊醒了我的回忆。
是啊!记忆中的五十余年,我们虽然失去的太多,但我们得到的更多,这是因为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的结果,才使得我们的生活越过越美好!我们见了怎能不高兴?
我们现在是富裕了,可是我们应该像经历过艰难时候的姐姐一样,永远不要忘记过去的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