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牛智贤的头像

牛智贤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10/10
分享

我写蒲剧剧本《晋文公》

在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史上,享有“春秋五霸”之一美誉的晋文公,无疑是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作为诞生历史巨人的晋南黄土地上的子民,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弘扬祖先留下的优秀文化,传播明君先哲的光辉业绩,传承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美德。

起源于河东的蒲州梆子,是华夏戏曲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毋庸讳言,数量可观的蒲剧剧目名录中,鲜见以“晋文公”冠名的整本戏。

“中国的文化在影响世道人心方面,责任格外沉重。正如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多么庄严正大的信念。”长篇小说《人世间》获茅盾文学奖后,梁晓声发表如是感言。

基于这样一种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我将目光投向历史剧《晋文公》蒲剧剧本的创作。

一、波澜壮阔的恢弘史实,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

杰出的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晋世家》中,从六个方面记述了黄河流域春秋晋国的发展历程:“桐叶封弟”(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曲沃代翼”(晋国公族武公战败晋侯缗取而代之)、“骊姬乱国”(晋献公攻伐骊戎所致)、“文公称霸”(重耳公子流亡八国十九春而后成就霸业)、“六卿专权”(智氏、范氏、中行氏以及韩赵魏六家主政)、“三家分晋”(各家权利倾轧,最终导致韩赵魏瓜分晋国)。

蒲剧《晋文公》剧本,择取“骊姬乱国”和“文公称霸”两部分。时间跨度从晋献公五年(公元前672年)攻伐骊戎,至晋文公五年(公元前632年)成就霸业,前后逾40年。

三晋籍当代作家张石山,充分发挥其擅写小说的专长,将晋国历史上这场长达40多年的风云变幻,演绎成一部65万言的电视剧剧本——《晋文公》;绛县本土作家刘玉栋,凭借其阅历丰富、文笔老到的优势,亦创作出洋洋45万多字的同名长篇小说。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我在研读《史记》与借鉴两位山西作家作品的基础上,改编撰写出七场计12300字的蒲剧同名戏曲剧本。

该剧讲述的是,依仗武力、“曲沃代翼”后攫取晋国政权的晋献公,承继父志,开疆拓土。他攻伐骊戎,宠幸美人,以致“骊姬乱晋”,公子逃亡,国家动荡。所幸重耳公子贤明有德,在一帮仁人志士的辅助下,辗转八国,历经十九载风霜雨雪,最终重返晋地,复国兴业。是为晋文公。文公登基,擢贤用能,恢复生产提升国力;勤王树德,主持公义维护和平。于城濮大败强楚三军,在践土会盟各路诸侯,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宏图霸业。

二、贤德有志的历史人物,为后世树立了不朽典范

晋文公重耳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德才兼备、光彩照人的风流人物。伟大寓于平凡之中。其美德懿行,表现在与权势、邪恶的较量中,体现在跟善良、正直的交集里。发生在历史人物尤其像重耳这样的千古明君身上的故事,可书写的,该展示的,自然俯拾皆是、不胜枚举。作为一部时空有限的舞台演出剧本,蒲剧《晋文公》只能通过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方式,集中展示一段波澜壮阔历史中不同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和行为特征。具体到重耳,则须重点呈现其恪守仁德、关心民瘼,选贤用能、宽容正义的思想性格。为此,我删繁就简,选择重耳“仗义谏言阻止伐戎”“体察民情助民耕种”“不计前嫌容人过失”“恪守公理维护正义”等情节,着力塑造主人公文治武功、泽被后世的光辉形象。

蒲剧历史戏《晋文公》是一部悲喜兼具的正剧。剧本前半部分,我倾情营造了矛盾冲突激烈、善恶交锋凶险的紧张氛围,之后设置了“穆公赐婚”这一略带喜剧效果的故事情节,凸显重耳凡人情思、矛盾心理,顾全大局、志在复国的个性特征,使人物形象趋向血肉丰满。同时,拜堂成亲的喜庆场面,切合蒲剧传统戏团圆热闹的程式,符合一般观众的精神期望和审美需求,也缓解后半场旦角了无、生角独揽的失衡现象。

贤明有德、复国兴晋的晋文公,擢贤用能,宽宏大量。先轸系前朝旧臣,精通军事,文公充分给予其尊重、器重;曾经不共戴天的仇人勃鞮和中途离弃的随从头须,文公则摒弃前嫌、既往不咎。为表现晋文公创立百年霸业这一丰功伟绩,在全剧结尾处,我设计了周襄王遇险急需援助、晋文公责无旁贷“尊王攘夷”的场景,这是晋文公重振晋国、称霸诸侯,进而奠定宏图霸业的万里长征第一步。全剧在群情激奋、宣示出征的高潮氛围中落幕,达到一种戛然而止、余音绕梁、引人遐思的艺术效果。

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为写作创造了良好机遇

2005年9月,研究地名的学者卢润杰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刊发晋悼夫人的故事,首次在国家级权威报刊披露,晋南绛县系“天下第一县”。这里,有被《左传》记载关于长寿的绛县老人的史实,《辞海》中也收录了“绛老”的词条。这里,早在春秋时期即为晋国之都,今县城南郊的车厢城遗址,便是2000多年前晋献公诛杀群公子之处。县内安峪镇下村,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文公墓;南樊镇槐泉村东岭上,是晋献公墓葬;磨里镇刘家村,可见晋国昏庸之主——晋灵公的“景冢”。

作家张石山的鸿篇巨制、电视剧脚本《晋文公》问世后,曲沃、临汾等地先后于2011年12月、2017年3月召开新闻发布会,媒体广泛报道筹拍同名电视连续剧的消息。后来不知何故搁浅。舞台演出方面,山西省晋剧院和太原市话剧团先后于2008年、2020年公演《文公归晋》《晋文公》。几年前,绛县有关部门拟将晋文公事迹由县豫剧团搬上舞台,还特别邀请运城一位资深戏剧理论工作者编写《晋文公》剧本。剧本出来后,又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束之高阁。我曾与这位编撰剧本的老先生取得联系,老先生直言文稿已沉睡多时,目前他社会事务应接不暇,又不善使用智能手机,只有得机会见面方有望一睹大作风采。但苦于当前新冠疫情形势严峻、所担负毕业班教学工作紧张忙碌,故至今未能前往拜访老先生,引为憾事。

在晋文公叱咤风云的故事发生地,在山西“四大梆子”之首的蒲剧肇始处,舞台上尚无一部反映重耳历经磨难走向霸主的本戏,这不能不说略显遗憾。翼城、曲沃(近来有专家依据闻喜上郭古城址和邱家庄墓群,认定闻喜实为古曲沃城)、绛县,这些在司马迁《史记》中频频出现的地名,我最熟悉不过。况且,我本人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地地道道的古晋都人。享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景观优势,撰写一部致敬黄土地上走出的旷世明君、致敬仁人贤士的蒲剧剧本,成了我义不容辞的职责和理应担当的使命。

抱着这样巍峨的信念,我从2021年四五月间,开始酝酿改编、创作蒲剧《晋文公》。先是搜集、打印出《史记∙晋世家》一沓史料,再从网上购回张石山先生那本厚重的《晋文公》大作。又与本土作家刘玉栋老师沟通,收到其同名长篇小说电子版文稿,遂打印成册,沉甸甸自感厚重。

接下来,每天工作之余,我都沉浸在与晋文公相关的著作、史料、影视剧资料的研读、审视中。与此同时,所带班学生面临中考,《晋文公》剧本的酝酿构思,几乎与紧张繁忙的教学工作同步进行。考前倒计时30天时,不得不中断此项“私活”。

中考结束,学生填报完升学志愿,小孙子又要放暑假了。儿子儿媳正月里即去太原务工,小家伙早就盼着假期去他父母身边。况且,他奶奶和小妹妹也在省城。这样,我须暂别绛地,没法不持续停下创作事宜。

省城休假一月半,每天的首要任务是照看两个孙子。督促、辅导大的写作业,看紧小的,免得磕碰。无暇静心写作,索性陪孩子们去商场、公园、图书馆转悠。8月中旬,即将返乡前夕,一家人打车首次来到著名的晋祠景区游览。

晋祠,最早叫唐叔虞祠,专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叔虞及其母后邑姜而建。历朝历代,不同程度地均有修缮或扩建。新时代,在晋祠公园东南角南湖湖心,又建起两座仿汉代高台式的晋文公、介子推祠庙。以文治武功彪炳青史的晋文公,以功不言禄流芳百世的介子推,他们的不朽功勋于此得到后人的缅怀,可谓民心所向、实至名归。瞻仰、凭吊圣君先贤的事迹展板和雕像,心里陡然生出一种对历史和伟人的敬畏、崇拜之情。

晋祠之行,加深了我对正在构思的剧本主人公的认识,丰富了剧本故事情节的设计和主题内涵的开掘。蒲剧《晋文公》剧本框架结构和情节铺排,渐趋明朗、成熟。

开学后,工作之余,尤其是每日夜阑人静之时,我心无旁骛地伏案陋室,一如用功的学生认真完成手头作业。时而编写,时而查阅;同历史对话,与古人神交。10月下旬,完成剧本初稿。之后的修改润色,相对轻松、顺畅些。定稿后,给刘玉栋老师发去电子版。刘老师是我该剧创作的热情支持者。他两年前在北京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身体尚处在疗养、康复中。大概过了两天,刘老师发来短信,先表扬,后指导。他说,有关表现重耳选贤用能、运筹帷幄才干方面的内容,还不够突出。我深以为然。赶紧完善,但苦于文字驾驭功力不足,只在全剧结尾处,增加了重耳与赵衰商议勤王用兵的情节,另有几处,增补了三五段折射主人公雄才大略、人格魅力的唱词。改动后,刘老师建议我哪天有空来趟县城,跟他一起去宣传部,让领导们看看。他的心愿是,有朝一日,文公故里能排出一台我们自己创作的讲述绛县故事的大戏。但我自知拙作稚嫩、浅薄,远未达到大家期待的高度,故至今未敢答应刘老师去见领导。每念至此,不免心生有负老师期望的愧疚之情!

惟愿更多朋友特别是业内专家,闲时过目拙作,提出宝贵意见。

2022.4.29 于故绛景云园

(选自牛智贤散文戏剧集《凤凰塬上》。原题《蒲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