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潘湘平的头像

潘湘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1/20
分享

青春足迹-我的大学时光

一、奔赴学府的航程

1997年8月30日一个下午,我在妈妈的护送下,从安乡航运客轮码头坐船远赴省城长沙求学,途经松虎航道,沅水流域部分,转湘江航道,北上益阳、岳阳,再到长沙。航程时间大多都在晚上,那时虽已入秋,但水位依旧在高位,我和妈妈站在船沿安全护栏内,看见皓月当空,千里无云,月光洒在这浩渺的水面上,微风轻拂,河岸两边芦苇摇曳,偶有飞鸟低垂,浮光跃金,月影静谧,一边赏景,一边憧憬大学的美好未来,顿感世界豁然开朗,那水,是浑然而成的青碧色,坦荡地铺陈到天际,有一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悠然自得。空气中弥漫着水草与鱼虾的鲜活气息,让我感到刺激而没有睡意,想到妈妈已年过五旬,不能熬夜,我便送妈妈回船舱睡铺休息,而后我独自站在甲板上,看见几艘的货或客轮从远处悄悄驶近,打着亮堂的会灯从我们这膄客轮擦肩而过,又悄无声息地驶离去往另一片深水域,引得我一阵思索,那浩汤的水势,仿佛一种无声的洗礼,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远行,将我身上那些局促与不安,一点一点地涤荡而去。当长沙城的轮廓终于在水平线上像一片淡墨渲染的画影般浮现时,我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而感叹,那其中,有岳麓山沉静的剪影,有湘江水隐约的流光,长沙-便是我们要求知问道的城池了。

二、初入校园的底色

初入湖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现已合并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我被分在工商管理系九七级营销班,一切皆是簇新而有序的。迎新处两边的彩旗飘飘、操场上同学们挥汗如雨的投篮英姿、大食堂的人声与碟盘声汇集的交响曲、以及那一张张带着探询与热切神情的陌生面孔……构成了大学生活的底蕴。我们班这个小集体很快组建,政治辅导员吴老师,兼着工商系的副主任,他曾是一名海军战士,说话与行事有着军人的素养,雷厉风行,他约莫五十岁上下年纪,嘴角含着一丝笑意,遇到的纷扰,到他那里就能被处理妥帖,他极少严厉地训斥谁,更多是善于做政治思想工作,常说的一句:“年轻人,路还长,要晓得轻重。”这话语里的宽容与期许,比斥责都更叫人惭愧,也更催人上进。而真正让我们对学识重视起来的,是周教授,他是我们《市场营销学》的主科老师,也是工商系的主任。他与吴老师的风格迥异,是那种典型的学者,微胖,不苟言笑,目光锐利得像能穿透一切虚浮的表象。他讲“市场细分”,讲“消费者心理”,总能引经据典,将那些枯燥的理论与古今中外的商战实例融会贯通,我们听得如痴如醉。他常说:“营销之道,看似在‘术’,实在‘心’,不通人情,不察世故,终是镜花水月。”这话,在我以后多年的商海浮沉中,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其他科任老师大多都是海归派,知识渊博,育人不倦。

三、青春集体的画面

大一第一学期,同学们大多来自全省各个市、州,大家通过高考选拔而有幸聚在一起。班长罗同学,他穿一套崭新黑色的中山装,说一口西南官话,显得大气稳重;副班长华同学,她心思缜密,脸上总是流露出浅浅的微笑,是一种天然的美;团支部书记李同学,他一身正气,坚持原则;还有学习委员键同学,他的穿着极为讲究,一身笔挺的西装,总是精神奕奕;文艺委员娟同学,她能歌善舞,一笑起来,大大的眼睛,眉目含情;宣传委员宏同学,他写得一手好板报,粉笔字飘逸灵动,带着兰竹的清韵;生活委员是我,是本班的“大总管”,掌管着班费的收支,一分一厘,账目分明。大二第一学期,改选了飙同学为班长,军同学为班团支部书记。我们这五十个学生,便像五十道色彩迥异的小溪,在这岳麓山下,湘江之滨,汇成了一片波光潋滟的青春之湖。

四、集体荣誉的浪花(卫生评比)

九七级市场营销班,因各种集体活动,而时时泛起欢腾的浪花。记忆最深的是那场全系各班的卫生评比。我们班抽到的区域,是男宿舍楼后面那片平时少有人走动的林区,积满了枯黄的落叶,还有一些生活杂物,是全校卫生的盲区。那个周六的早晨,我们全员出动,手拿扫帚、簸箕、铁锹,推着二轮铁斗车,好不热闹。男生们负责将厚重的落叶堆成一座座小山,女生们则细致地清扫着边角的缝隙。不知是谁先起了头,哼起了当时正流行的《同桌的你》,于是大家都跟着哼唱起来,那劳动的疲乏,便在歌声里化成了无边的乐趣。最后,我们用金黄的落叶,在草坪上拼出了一个巨大的“九七营销”字样,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洒下来,那字便闪着余辉,似乎成了我们劳动的勋章。在劳动中,有毅同学、、欧阳同学、智同学、清同学、辉同学、杰同学、韦同学、婷同学等表现优秀,那面“优秀卫生班级“流动红旗挂在我们班宣传栏那刻,大家脸色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五、才华绽放的舞台(文艺汇演)

五四青年节的文艺汇演,由我们班的黎同学与隔壁班的另一名女生搭档做主持人,是华同学、智同学、毛同学、朱同学等大放异彩的舞台。我们班排了一支藏族民族舞蹈,是改编的“珠穆朗玛”,舞蹈服饰,我们就近从舞蹈服饰店租借过来,腰间系着绸带-男生红色、女生蓝色,因为别的班也在排练之中,缺少专业的练习场地。我们班的同学们就在晚自习后,挪开教室里的桌椅练习,老师编导教得耐心,同学们学得认真,常常跳到夜深,舞歇时会吃一些食品,增加体能,随后几日,舞蹈”珠穆朗玛“顺利通过了学校节目组委会的验收,大家相互击掌而笑。正式登台表演那晚,音乐响起,大家穿戴着精美的藏族服饰上场表演,台下的人群先是静默,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那一刻,镁光灯照在舞者脸上,让人洋溢着一种青春自信的美感。这一刻,我们不再是课堂里那些青涩的学生,而是舞台中央,为青春尽情起舞的精灵。小陈同学演唱了一首”青藏高原“,让晚会的热度达到了高潮,彷佛大家来到了美丽的高原,遥望着蓝天…….

六、汗水铸就的荣光(田径运动会)

青春的筋骨,离不开体育赛场的竞技,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上,我们班虽是文科班,却毫不示弱。短跑400米接力项目,我们班的阵容强大,参与的同学有郭同学、刘同学、李同学、黎同学、曹同学等,那一道道如闪电的身影,憋红了脸,像离弦的箭,个别同学起跑过快,摔倒在地,膝盖和手肘都蹭破了皮,却无抱怨,凭着顽强的意志在同学的呐喊声中硬撑到终点。这是同学们在集体项目中紧密协作、荣辱与共的写照。最终,我们班获得了该项目的冠军,大家看到了班集体团结的荣光。

七、长沙古城的滋养

学习之外,长沙这座古城,也以它特有的山水与人文,慷慨地滋养着我们。春日融融,我们想约去爬岳麓山,在“爱晚亭“我们合了影,在这里感受名篇《沁园春.长沙》的名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此刻,我们的豪情壮志向已融入到了这长沙的秋景中,我们顺着台阶而上,感受”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红色枫叶的浪漫热情。我们也常去距离学校最近的南郊公园,这里依山而建梅亭、长寿林、翠竹坡等植物景观,春季柳絮纷飞、夏季百花争艳、秋季红枫尽染、冬季雪压苍松,数红阁观景台与揽岳亭可俯瞰湘江及岳麓山全景,那里的山是柔和的,水是明净的,我有时围坐在秀峰大草坪上唱歌,或是激烈地辩论着某个哲学命题,阳光暖暖地照着,时间仿佛也睡着了,那样的下午,纯净得像一块透明的琥珀,将我们年轻的笑脸,永恒地刻录在时光隧道里。

每当清明时节,我们怀着凭吊先烈的幽思,便会去长沙烈士陵园,那时候还只有两个园区:一个是革命烈士纪念园(烈士纪念塔和纪念长亭),另一个是民俗博物馆((荟萃了民间艺术、民俗风情、民居建筑于一园),园内嘉湖岸边种植了棕榈、垂柳,岸边草地上放置了战斗机、高射炮、坦克等武器展示。园内松柏森森,气氛肃穆,我们走在长长的石阶上,看着那些镌刻在石碑上的、已然模糊的名字与生平,大家会低声谈论理想、信念与生命的价值。从陵园出来,回到灯火阑珊的街市,总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却也更加珍惜眼前这平和而充满活力的世俗烟火。

也曾在某一个周末,受亲戚之邀,去过名声显赫的马王堆。那时年纪尚轻,对于那深埋地底两千年的”辛追夫人",与其陪葬的琳琅满目的帛画、漆器、简牍,所感受到的更多是一种神秘诡谲的吸引力。那具安静躺着的女尸,那薄如蝉翼的素纱禅衣,那绘着奇异宇宙图景的T形帛画,都像一个个无声的谜语,诉说着生命的短暂与文明的悠长。从那个幽暗的、充满着历史厚重感的展厅里走出来,重新站在明晃晃的太阳底下,竟有一种奇异的庆幸——庆幸自己正活在当下,活在这个可以自由呼吸、奔跑、欢笑的时代。也曾与同学们一起到当时长沙市青少年宫娱乐,哪里有当时亚洲最好的音响影像舞台设备,我鼓起勇气上台高歌一曲"忘情水",那种美轮美奂的感觉真好,霓虹灯闪烁,台下很多年青人随歌起舞......长沙不光是文化之城,还是娱乐之城。。

八、告别前的远眺(星沙世界之窗春游)

星沙的“世界之窗”,则是我们大学时代最后一次集体春游的去处。那天天公作美,碧空如洗。我们像一群出了笼的鸟儿,在那些微缩的景观模型前指指点点,在五花八门的游乐设施上尽情尖叫。我记得我们坐那个巨大的摩天轮,当轿厢升到最高处时,整个长沙城仿佛都在脚下铺展开来,有种“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开阔之感,我们指着学校大概的方向,兴奋地叫嚷。那一刻,心中没有离愁,只有对这城市、这岁月满满的拥有与热爱。

九、学海求索的收官(毕业论文)

欢乐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便是大三。毕业论文的压力,像一片渐渐聚拢的乌云。我的选题是关于品牌战略的实战案例分析,论文指导是谭老师,为了写好这篇论文,泡了整整半学期的图书馆。从开题报告到初稿成形,其间几多辗转,几多枯坐。幸而有谭老师的悉心指点,他从框架结构到引文注释,甚至一个用词的不妥,都一一用红笔标出,旁批写得比我的正文还密。在论文答辩通过,并得知被评为“优秀”的那一刻,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中对谭教授,对那段潜心学问的时光,充满了无尽的感激。

十、踏入社会的预演(毕业实习)

论文一定稿,实习便接踵而至。我们像一群被迫离巢的雏鸟,开始试探着扇动翅膀,飞向真正的天空。我的第一站,是长沙蓝天翼办公设备有限公司。那是一家在省图书馆边上的私企,公司就设在图书馆大门前的一排门市中。我和同去的赵同学、智同学,做的都是最基础的销售岗位,我的工作是整理销售数据,接听客户电话,偶尔跟着老业务员出去跑腿。办公室里弥漫着复印机墨粉与咖啡混合的、属于成年世界的工作气味。我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校园之外的生活,是具体、琐碎甚至有些沉闷的。它不再有老师的耳提面命,也没有同学的并肩作战,更多的时候,是你一个人,面对着一台嘎吱作响的旧电脑,和一堆仿佛永远也整理不完的表格。

后来,我又去了长沙湘灵灵芝酒公司。那里有蒋同学、喻同学等做伴,氛围轻松许多。我们跟着销售经理下市场,跑渠道,学着在饭桌上给客户敬酒,说着一些自己都觉得生涩的客套话。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有一次,湖南电视台主持人汪先生,给我们讲解推销中的拜访礼仪,包含语言交流,打招呼动作,仪容仪表,服饰穿戴等。培训结束后,公司组织了团建活动,大家坐在宽阔的大院里,月华如水,大家把盏言欢,记得有口大锅里煮了一条大约有10多斤的草鱼,里面放了海带,嫩芽菜,白菜,萝卜,菌子等辅菜,美味清香四溢,记得,有一位是经理的朋友喝了近有一箱啤酒,24瓶,真是强中还有强中人,算是见着了,我也喝了不少,后来,大家把先前准备的酒喝光了,菜吃完了,感觉还是没有尽兴,回到寝室,我和同事们聊天到了天亮,一夜没睡。

十一、南下启程的别离

实习期满,人生的岔路口赫然显现。当分配方案下来,看到自己的名字与蒋同学、喻同学等一起,列在“去深圳”南下时,心中是既喜又忧,喜的那是改革开放前沿、经济发展迅速;忧的地方,忧是离家越来越远了,若混不好,可能一年上头都难回一次家。深圳的名字,象征着速度、机遇与未知的挑战。

离校的前一晚,我们几个人又去了一趟湘江边。冬夜的江风是十分寒冷,吹拂着岸边的枯柳与我们年轻而心事重重的面庞。对岸的都市灯火,倒映在沉沉的江水里,被揉碎成一片流动的金斑,一如我们不可知的未来。我们说起各自来初来学校的那个早晨,说起卫生评比,说起五四的舞蹈,说起在星沙之窗的摩天轮……往事如潮水般涌来,又将退去。我们相约,到了南方,一定要常联系,互相照应。

十二、散作星辰的怀念

如今却散落天涯的师友们:吴老师、周老师、谭老师等都已退休,含饴弄孙;陈同学曾去了西班牙读研究生,曹同学曾去北京大学进修,我也去华南师范大学进修,黄同学开拓了体育训练基地,键同学投资了与“高尔夫巡回赛”相关的文化产业等,同学们都在各自领域发展,互相鼓励,共同成长。那段大学时光,便如一块被湘江水浸润得温润通透的玉,妥帖地安放在我生命的深处。它是我启航的港口,也是我永远的精神故乡。那些人与事,从未真正远去,他们化作了这南海之滨偶尔吹来的一阵内陆的风,带着洞庭的浩渺、湘江的温柔,轻轻地,抚过我日渐苍老的容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