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潘汉平的头像

潘汉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07
分享

追逐夏风的足迹

夏风既炽热奔放,又清凉温柔。深圳的七月,不是那么酷热。早晨,我漫步于生活小区里,阳光倾洒大地,透过叶隙光斑闪烁,花园池塘里传来阵阵的蛙声,风携着园区清香与绿意从我身上拂过,一阵清凉,令人心动不已,不禁回想起过往夏风的事。

去年仲夏,我与亲友结伴前往深圳较场尾海滩,得以亲身感受海风的温柔与热烈,尤其是晨昏之际更为感人。较场尾海滩地势平缓、交通便捷,是遣闲逸趣、避暑度假的绝胜之地。我们入住“捨光三月”海景客栈,推窗见海,一望无际。在此可观摩海景,打牌品茶、上网聊天,还能在沙滩打球、漫步、游泳、划船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正因如此,感受海上的风云变幻,享受深圳人视为“后花园”的幸福美好,成为我们晚年生活的一种追求。

离开客栈向海,步行几分钟便可抵达海边,下午3点左右,我们漫步于沙滩上,烈日斜照,海风轻拂,晒红了我的脸颊,带来了炽热与激情,看海滩上白浪翻滚 ;心潮逐浪,我心潮澎湃,下海踏浪,重拾活力。海浪拍打沙滩,潮起潮落间,海水清澈透明,风光迷人,回眸天际,海天一色,游目骋怀。大约下午五点左右,风力倏然加速,吹在身上“簌簌”发响。风在吼,海在啸,一浪高过一浪,惊涛拍岸,据说海潮来袭,涛声阵阵,声声入耳,此时此刻,让我领略到海风一种特有的魅力与力量。

从海边回到客栈,或看电视,或刷手机,不觉已近黄昏。此时海风变换了角色,它轻轻的吹,显得温和,柔情,带走了我的烦恼与忧愁,送来了丝丝的凉意,令人神清气爽。华灯初上,我在思索,眺望窗外,海风轻吟,月色温柔,好像在耳边低语,陪伴我安然入梦。清晨醒来,小鸟调啾,阳光满溢窗台,微风习习,舒适悠静,家人聚在一起,酌一口清茶,面对大海,或谈笑风生,共话一味闲情,或手舞足蹈,嘻闹年华盛世。共赏人间佳境,幸福滿滿。

海风的多变,令人沉醉,而我栖居的西塞山脚,夏风,却有另一番风味,二十二载,每到夏季,那风,它从山谷刮来,带来山涧潺潺溪流的冷气,清凉恬静。翁森《四时读书乐·夏》中描绘的“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的意境,恰好是我生活的写照。“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诗中“勤学惜时”的箴言,是我的人生信条。这风轻轻的吹,让我感觉到生活多了一份诗意与充实。推门见山,茂林郁葱,风吹得枝叶沙沙作响。我闻风而动,走进丛林之间,聆听这天地间最纯粹的乐章。天命之年,我心归于淡泊,喜于瓦屋外的平台研习书法,“陋室若雅有蓄墨,小院欲绿无闲时”,“有书何惜寅夜困,无为莫叹暮年忧”,初心伊然,与古为徒,临池不辍,闲适有得。摆上一张逍遥椅,慢慢摇来,捧着一本古帖,徐徐阅来,沏一盏名茗,细细品来,任晨风拂过,又看山林新绿,风雨欲来之际,乌云翻涌;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叫人心惊胆颤,须臾之间,风卷云舒,山于云中,云在林里,恍若仙山琼阁,令人赏心悦目。

值此之际,记忆悄然回溯至上世纪六十年末至七十年代初,彼时,正值豆蔻年华,每逢暑期回家乡,那风,它源自天边,飞过千山万水,穿过村庄与丘陵,翻越一道又一道田埂,朝我们的小道,扑面而来,风送走了酷暑的燥热,留下清新的凉意。我奔跑在金黄色的稻浪里,张开双臂,任它从指尖滑过,周身粘满稻香与泥土的芬芳,耳畔响起稻穗碰撞“嗖嗖”的清脆声音,心情无比欢快。这一刻,我仿佛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情不自禁,为丰收而欢舞,为生命的美好而歌唱。沿路目掠熟悉的村落,小桥流水人家,炊烟袅袅,远处的青山绿水,近处的田野与花草,尽收眼帘,江南美景在夏风的吹拂下显得更加绚丽多彩,我心中归家的期盼更加强烈。

少年时回乡,走水路,更有意味。一则是乘船沿长江而上,站在甲板上,江风裹挟着水气迎面扑来,沁人心脾,远看江岸车水马龙,江堤两岸柳树成行,江边渔网起落。近观江面波光粼粼,江水滔滔不绝,浩浩汤汤向东流,江中巨轮“呜呜”驶过,中华鲟偶尔跃出水面,航标灯忽明忽暗,船上乘客时而喧嚣,时而静默,而我独享这份人与自然交融的千般美好,心生喜悦,至今仍难以释怀!

另一条水路,穿行于花马湖之间,景致动人,湖风拂过,荷叶摇曳,叶上水珠倾泻而下,恰似“青玉盘中泻水银”,美妙绝仑。微风吹皱湖面,泛起层层涟漪,红艳艳的莲花静静绽放,蜻蜓上下翩跹起舞,此时,“江南渔米之乡”的美誉展现得淋漓尽致。家乡的夏风,不仅吹暖了我的心扉,更翻开了记忆深处那最温柔的篇章。

夏风,风情万种,有温度、力度、深度与广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寻找到它的足迹,它的存在可让夏日变得更加迷人,它的炽热与清凉让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使人们内心宁静与对生活的热爱。它带着自然的力量与美好,这是它的魅力与奇妙所在,将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激励着我以勇敢与执着的精神去追寻生活的自由与温度,去拥抱充满希望的明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