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潘汉平的头像

潘汉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20
分享

大芬村艺缘记

去年寒冬,我曾匆匆踏入深圳大芬油画村,可惜走的是后门,对这里的景致、氛围始终留有陌生感。今年,大芬村摇身一变,成为上海世博会的分会场,声名远扬,引得无数人慕名而来。自古以来,书画同源,怀揣着对艺术的向往与好奇,我决定再访大芬村,探寻这片艺术沃土的独特魅力。

5月4日下午3点,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搭乘379路公交车,不过十分钟,便抵达了目的地。原来大芬村门口就设有站点,如此便利,让我不禁暗喜。下车后,我朝着村内方向漫步前行,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忽然,一块“泰泷斋”的匾额闯入眼帘,古朴典雅的字体,似有一种无形的魔力,吸引着我不由自主地靠拢过去。

走近一看,一位花甲之年的先生正全神贯注地挥毫泼墨。他身姿挺拔,神情专注,笔尖在宣纸上游走,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周围早已围了几人,大家都屏息凝神,静静欣赏这一场书法盛宴。我也挤入人群,目不转睛地盯着先生的每一个动作,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

当先生完成作品落款时,我才惊喜地得知,眼前这位便是湖北知名书家田生云先生。田生云先生的大名我早有耳闻,今日竟能在此巧遇,心中的喜悦如潮水翻涌,难以抑制。他被誉为“中国仿古汉简书法第一人”,在古董的流行色中展现出迥异于时贤的独特姿态,这是中国文化部门及专家给予他的极高赞誉。不仅如此,他还是中国书协会员,十堰市书协副主席,如此斐然的成就,让我对他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不一会儿,田先生热情地递给我一张个人简介彩页。我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上面的文字震撼人心:“2009年11月15日下午2:00,深圳市金积嘉集团董事长冯水兴,执行董事林春寒受深圳市政府委托,将田生云老师的名作汉简书法作品《半部论语治天下》赠送给应中国政府邀请前来访问的匈牙利总理久尔恰尼及夫人”。还有书法家黄家喜先生为他的长卷题跋。读完这些,我对田先生的书艺和人品更是赞叹不已,手中的相机也不自觉地再次对准了他,想要记录下这位书法名家的风采。

就在大家相谈甚欢时,一旁来自香港的陈先生突然“使坏”,执意要让我展示一下书法功底,这可真是班门弄斧!盛情难却,我只好硬着头皮拿起笔,颤颤巍巍地写了几笔。那字迹歪歪扭扭,与田先生的作品相比,简直天壤之别。陈先生还饶有兴致地用相机记录下了这“精彩”的全过程。事后反复观看,我只觉脸颊发烫,羞得无地自容。

或许是看出了我的窘迫,田先生微笑着提议一起合影留念。镜头前,大家笑容灿烂,这一刻的美好被定格下来。热情豪爽的陈先生还极力挽留我,邀请我共进晚餐,说要好好招待我一番。我婉言谢绝,解释道:“大芬村我虽来过一次,但上次只是走马观花,没看够。今天来一是想买点东西,顺便再好好逛逛,加深印象。”

告别田先生和陈先生后,我独自走进村里。这里的每一家店铺、每一幅画作,都仿佛有着独特的故事,吸引着我驻足欣赏。不知不觉间,太阳渐渐西沉,黄昏的余晖洒在街道上,为大芬村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我这才惊觉时间不早,不敢再做停留,匆忙踏上回家的路。此时,陈先生邀请晚餐的事早已被我抛到了九霄云外。

静下心来细想,我们初次见面,不过是萍水相逢,又何必急于一时相聚。人生漫漫,来日方长,后会有期。只是,想到与田先生相谈甚欢,却还有许多话没来得及说,心中不免有些遗憾。但我坚信,只要田先生还在大芬村,我们定会再次相遇,那时,我们定能畅谈书法、艺术与人生,续写这段奇妙的缘分。

2012年5月于墨汉吉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