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裴军的头像

裴军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散文
202509/08
分享

京城银杏黄

立秋的风柔若无骨,轻轻掀开季节的序章。可没过多久,秋风化作锋利的磨刀石,将满城树叶磨得锃亮,利落挑开秋日的画卷。金风酝酿着为树木加冕,玉露浸染出层层秋意,银杏树就在这一夜之间,成了京城栅栏里最耀眼的新宠,化作时令雕琢的瑰丽诗篇。

银杏林以绕城五水为镜,临水梳妆,优雅地展示着鸭掌状黄叶的灵秀。它们从城市的喧嚣中款款走来,美得惊心动魄,像飘忽的篝火,似燃烧的烈焰,若璀璨的云锦,更如季节点燃的烛光,将秋尽冬来的诗意渲染到极致。此时的京城,正如老舍先生笔下的“人间天堂”,被浓黄浸染,尽显华贵。

一场夜雨洗净秋空,太阳向更辽阔处挪移,湛蓝的天穹舒展着身姿,燕山恰似画卷的长轴,挺拔屹立。素净的云朵浸泡在墨蓝色的天空中,在高楼间悠然飘荡,探入千家万户,向忙碌的人们传递着秋日的问候。秋风轻拂着胡同里的烟火气,带来丝丝凉意,也让整座城市染上秋的色彩。阳光变得柔和妩媚,如绣娘手中的金线,精心勾勒着一幅巧夺天工的京绣,将秋天装扮成靓丽的北京大妞。驾车穿行在大街小巷,不经意间,道路两旁的银杏闯入眼帘。它们同气连枝,在逆光中闪烁着醉人的光晕,有的像斑斓的焰火,有的似佛门的袈裟,还有的如皇家的金缕玉衣,金黄之色肆意铺展,让整个京城都明亮起来。银杏叶是京秋的密语与信使,承载着秋日的精彩与浪漫;银杏林则如修炼眼眸的道场,以明丽的色彩,点亮了京城的时空。

银杏被誉为“金色活化石”,郭沫若曾提议将其作为“国树”,如今它在京城风头正劲,大有超越市树国槐和侧柏之势。这些从异地移植而来的银杏树,很快适应了京城的水土,不仅没有背井离乡的愁绪,反而带着自信与从容,在城市中开疆拓土。它们染上了京城人开朗率真的性格,与这座城市融为一体。秋风最懂银杏的性情,为它裁剪出尊贵明亮的秋日罗衣,而银杏也为京城的美丽立下汗马功劳。

强劲的秋风烘熟了满城秋色,风干了树叶的水分,一夜之间,千树万树尽染金黄。这些金黄的叶子,不仅染透了京城的大街小巷,还“染爆”了市民的朋友圈。它们在风中洋洋洒洒,像是写给冬天的情诗,引得无数人驻足欣赏。银杏有意晾晒着积攒的“黄金”,将秋天的氛围推向高潮。可以说,银杏黄是被秋风宠坏的孩子,在入冬前尽情展示着自己的美丽。黄叶压枝,随风飘落,它们手牵着手,不愿失散在人海。此时的京城,秋风、银杏、香车、游人,共同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银杏黄不仅是京秋的主色调,更洋溢着北京的城市性格,体现着城市的风貌与底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银杏黄,是阳光焊接在枝头上的云朵,是园林擎起的金玫瑰,是大自然谱写的曼妙文章。它的黄,不同于任何一种颜料,鲜亮而富有生命力。银杏叶如提纯的黄金绢宫扇,照亮京城的秋天;又如巨龙的鎏金鳞甲,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更像是从古典诗词中走出的精灵,诉说着对秋日的深情。

当银杏黄成为文章的主旋律,周遭的景物便化作精巧的标点。浮在叶脉上晶莹的秋露是点点顿号,将秋意的流转轻轻停顿;一枚枚灿灿金叶是不规则的逗号,延续着季节的韵律;一棵棵矗立的金色银杏树则是顶天立地的惊叹号,用挺拔身姿诉说着生命的壮美。银杏大道与白杨大道交叉处的街心岛,宛如天然的句号,为这片金黄的盛景作下沉稳注脚;而从款款金风中一路飘然而下的黄叶,恰似专为秋天炼制的长句,将秋的韵味无限拉长。

在这片金黄织就的画卷里,诸多鲜活意象纷至沓来。公园花丛中,蜜蜂不再是罗隐笔下“为谁辛苦为谁甜”的劳碌者,而是身着迷你超短裙的灵动舞者;史铁生笔下北海的菊花,在秋风中笑得烂漫,将生命的坚韧与热烈尽情绽放;汪曾祺描述的沿街爬山虎,转眼红得滴血,与金黄银杏相映成趣;郁达夫深沉思念的“北国特产”秋蝉,在枝头清脆啼唱,为秋意伴奏;林海音描绘的弥漫着炒栗子香味的西单牌楼,掩映在金黄银杏之中,黄叶间回荡着蓝尾喜鹊、柳莺、乌鸦、百灵等鸟儿的啁啾,它们用循环复沓的歌声,为宁静的金黄增添灵动。活泼的小松鼠在金色织锦中蹿上蹿下,忙着搬运毛茸茸、金澄澄的果实;红彤彤的柿子在枝头笑吟吟地“打坐”,宛如虔诚信徒聆听秋风诵经;几只纯白的蝴蝶扑楞着透明翅膀自在飞翔,一点纯白瞬间加重了金黄的份量,拨响了秋色赋中最灵动的音符。游人置身其间,城市喧嚣渐远,心灵也在这片金黄中得到净化。

京城的银杏黄,如同层次分明的色彩交响乐,交织着大众黄与小众黄,京郊还散布着迷人的郊野黄,而最具文化韵味的,当属点缀在京城内外的古刹黄。

大众黄是京城秋色的主导,面积大、气势足,善于借势,能将周围环境装点得美轮美奂。它虽傍着古代建筑,却从不喧宾夺主,只愿为其增光添彩。每一棵银杏树都坚守着自己的位置,颜色搭配恰到好处,与主体和谐共生。因其华丽大气、高风亮节,深受人们喜爱,成为热门的旅游打卡地。

漫步京城,中轴线上的银杏黄尽显磅礴大气。故宫一入秋便化作绚丽画卷,大片银杏因岁月沉淀而愈发成熟,宛如母仪天下的皇妃,黄金珠饰压满头,在红砖金瓦间肆意挥洒明黄色彩。这些银杏不仅是秋日美景,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折射出天人合一的理念,挺起了帝都秋日的腰杆。游人们穿梭树下拍照,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古今交融之美。中山公园内,10多棵银杏围拱着社稷坛内坛,与红墙、长廊、亭台楼阁相互映衬,黄叶与古建筑达成完美默契,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景山公园的银杏群虽规模不大,却气势不凡,纯金叶子飘落在红墙黄瓦上,尽显皇家园林风范;北海公园的万福楼遗址区,银杏树硕大且枝繁叶茂,金黄树叶将快雪堂和蚕坛装点得更加靓丽,吸引无数游人慕名而来。

皇家黄则以高贵典雅著称,又细分为祭祀黄与园林黄。天坛公园的银杏走廊,在殿堂肃立、苍松翠柏的氛围中,几十棵银杏树浑身镀金,释放着太阳的力道,空气中飘散着淡雅的银杏果香味,为古建筑群增添了几分暖意,仿佛能感化天地日月;地坛公园的祥静肃穆里,一条妖娆的银杏大道纵横其中,棵棵银杏树高大挺拔,黄叶亮眼,风过处金叶摇曳,与深沉的红墙、森森古木、庄重寺庙相互呼应,共同支撑起岁月的沧桑变迁;日坛公园的银杏林在飒爽秋风中明艳招展,与使馆区的银杏大道相连,将历史文化公园装扮得更具神韵;月坛公园南园路两侧,树龄长、数量多的银杏绚烂恣意,硕果累累,铺就京城最美的金秋路,呈现出诗画般的胜景。

而“三山五园”的园林黄,在秋末冬初更是染透天地。这片古生态宝地融合江南园林与北国园艺之精髓,每到秋季,风中乱叶飘丹,绘就醉美秋色图。当人们纷纷涌到香山看红叶时,碧云寺的银杏却按捺不住,不听住持劝束,越过红墙,挺出耀眼金黄,将秋天涂抹成自己想象的模样;颐和园的银杏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金黄霞灿的光芒,与园内古建筑和湖泊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幅美妙图画,宛如秋的使者,为人们带来“金喜”;圆明园遗址公园则内秀含蓄,藏掖着近千米的银杏大道,两侧银杏树整齐对峙,树冠相拥,染金的枝头搭就一条如莫奈油画般的长廊,一场“金色风暴”将京城秋意渲染到极致。

最接地气的当属市民黄。钓鱼台国宾馆东墙外的银杏大道,宛如国宾馆柔媚的金色坎肩,人工栽植的银杏林整齐排列,粗壮笔直。秋风为它们换上金色西装,满树金黄将一方天空打扮得艳雅大方,地上厚厚的金色地毯,踩上去沙沙作响,充满诗意,诉说着岁月的醇美;北京园博园沿园博轴两侧,800多棵银杏组成长达3公里的银杏大道,宛如金色长龙盘桓在锦绣园中;世界公园里的银杏,在阳光烘烤下如时光铸造的金元宝,汇聚成巨大金库;陶然亭公园的银杏聚会于此,繁密厚重,朝晖夕照下,浓金软黄,橙枝招展,让游人如痴如醉。

小众黄则如散落的星辰,虽零星分布,却特立独行,闪耀着独特光芒。它们如同夕阳余晖,洒在每一片叶子上,在温暖柔和中张扬个性。这些银杏树适应性极强,生命力旺盛,即便生长在马路边、行道树间、楼头萤窗下或是犄角旮旯,也能蓬勃生长。它们不与大众争艳,低调奢华,收敛身段却自成风景,如城市调色板,为街巷增添亮丽和弦。

漫步京城街头,银杏的小众黄竞相绽放异彩。长安街两侧绵长的行道树中,不时闪现银杏俏丽身姿,一团团耀眼金黄若隐若现;三里屯东五街使馆区,各具风格的使馆建筑与高大挺拔的银杏交织,构成美妙画面;阜成路边,霜黄银杏与翠绿树叶并存,半秋半夏,展现季节更替的奇妙;五四大街的银杏,仿佛在诉说着老舍笔下北平金秋的故事,吸引人们探寻文学与现实交织的秋韵。

走进小胡同,同样能邂逅银杏的欢声笑语。在北锣鼓巷、燕京中街等筷子似的胡同和封闭式院落里,银杏金屋藏娇,半遮半掩,艳色可餐;先农坛外绿地应急避难所,银杏枝丫纷披,看似偷闲,偶尔还露出啸聚山林的“野心”;朱雀门家苑门前的银杏则芳心萌动,早早按捺不住,向行人抛洒精致贺年卡,还为微信群和短视频铺上金黄底色。

各大公园也是小众黄的舞台。国家植物园的曹雪芹纪念馆,被银杏黄“包围”,仿佛重现未为人知的黄叶村;大观园、天元公园等众多公园内,银杏密密匝匝,自带光芒,传递着乐观自信;玉渊潭公园东门的银杏微笑迎宾,南门的银杏则“霸屏”大道,金叶飘飘,连公园都仿佛沉醉在这份金黄中,对着湖水顾影自怜。

大学校园里,银杏黄更添书香雅韵。北京大学西门的古银杏数量虽少,却含金量极高,金黄落叶映衬着图书馆、教学楼和未名湖水,营造出顶级学府特有的温馨浪漫;清华大学西门和南门,一场“银杏雨”迎接骑共享单车的学子,校园厚重的文化积淀与熠熠生辉的银杏相互融合,守护着精神领地的纯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众多高校的银杏大道,将校园浸染成金色海洋,莘莘学子在此追逐金色梦想,走出人生的金光大道。

京郊的郊野黄,由山野黄和大地黄共同构成,展现出别样的野性与壮美。山野黄淘气爱攀爬,活跃在山岭等海拔较高处。八达岭长城两侧,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山山黄叶飞,银杏带亮如黄色锦缎,层林尽染,灿若云霓。秋风为其刷上鲜亮油彩,与蜿蜒的古长城刚柔相济,传说故事赋予其神性,共同建构出和谐玄妙之美;滴水壶逶迤百里画廊,堪称京郊的小伊犁,一望无际的银杏身披黄甲,间杂白桦枫叶,如金似火,色彩明艳,似万匹燃烧的黄色锦缎,尽显气壮山河的秋色。

大地黄则文静爱“躺平”,栖息在海拔较低的平地上。张各庄坐拥80多万株银杏林,千亩金黄在秋风中翻涌,如金色海洋,闪着金黄雷电,发出排山倒海的吟啸,尽显秋日狂放气派,让游人震撼不已;东坝郊野公园3000多亩银杏林豪阔壮观,整齐排列的银杏树,如无数柄黄金羽扇,在蓝天下涌动着宏大金黄,地面十万吨“金箔”覆盖,似为大地披上金色大氅,惊世骇俗。此外,海淀区集体生态林景观林等多处大面积银杏林,在秋风的“文火慢熬”下,逐渐变得黄灿灿。平日里人迹罕至,一到银杏叶黄时,游人慕名而来,在林下漫步感悟,每一步都踩着时光韵脚,心中满是惬意。

这些郊野黄有着不可复制的特性。它们自然生态,野性十足,自由生长,充分舒展天性;扎根苍茫大地或深山野岭,吸收阳光雨露,是饱含负氧离子的森林氧吧,也是城市之肺;数量众多、面积广阔、空间充裕,在风霜雨雪中傲然挺立;部分银杏林靠近历史文化景点,文化积淀深厚,免费开放方便观赏;除人力种植外,养护成本低,顽强生长,奏响生命赞歌;追求美是它们的天性,默默努力只为在最美时节惊艳世人,在秋风中为大地吟唱挽歌,为冬日举行欢迎仪式。

不得不提的是京城内外星罗棋布的古刹黄,它们是京秋具象化的文化遗珍。古刹黄孤高在外、丰盈在内,冷艳富丽更在精神,通身披着无法模仿的锦绣。它们外形壮硕华丽,骨架立地顶天,默默撑起苍穹,诉说着人间盛衰兴废;在京城,银杏与古刹堪称绝配,它金甲护体,以坚定从容与大自然默契相伴,终生诉说着佛教的历史传承,具有深厚文化象征意义;历经岁月沧桑,却千载常新,许多古刹银杏还留有帝王巡游遗迹,每个树枝都悬挂着浪漫传奇,是敢与时光较量的老寿星,见证着人间大沧桑。

红螺寺的雌雄双银杏深情相拥千年,见证无数岁月变迁;广化寺银杏飘曳着人世绝美;法源寺银杏回荡着佛祖教诲;五塔寺银杏笑看红柿与自己婆娑共舞;戒台寺银杏洗净游人心灵尘埃;大觉寺的银杏王将深邃晕染成明媚金黄;卧佛寺银杏献上色彩缤纷的光影秀;承恩寺上演银杏“九子抱母”的亲情奇观;大悲寺银杏营造出光与烟火辉映的人间仙境。潭柘寺的御封帝王杏,主干挺拔,树冠硕大,金衣婆娑,历经1400多年仍生生不息,堪称京城生命奇迹;密云区巨各庄镇塘子村的古银杏,以“五世同堂”的家族荣耀,与1300多年风霜雨雪博弈,唤醒坍塌的香岩寺;最幸运的当属灵福寺的两棵银杏,因周总理亲自批示得以幸存,如今枝繁叶茂、黄叶翩跹,知恩图报,屹立在西长安街延长线上。

银杏黄极具艺术美感,彰显几何构图之雅,以天使之姿降临京城,富含秋天的美拉德和多巴胺,为人们提供极高的情绪价值。它的颜色和善纯净、柔软温暖,让游人一路皆是好景致,甘愿沉醉其中。银杏叶越轻盈,颜色越娇美,蕴含的韵味也越浓厚。当黄叶在风中飘飞,悄然掠过城市空间,氛围感瞬间拉满,抚慰着人们的心灵。秋风中的银杏黄,艳美程度与其划过的距离成正比。黄叶被风托起,在高楼间翱翔,又缓缓落下,这延缓的过程延长了人们的审美享受;而若黄叶径直跌落,则留下无尽遗憾。只有当黄叶在干冽清澈的空气中如纸鸢般高飞、轻飘、缓落,才能升华到中式美学的高度,让平凡的叶子被赋予美好内涵。

银杏黄在薄凉秋风中深情绽放,泼洒出诗画般的秋景,成就了美艳的巅峰,代表着秋色的主流,是京秋的新秩序与统治力。它预示着时令已秋,人间有福,社稷无恙。这份金黄,既符合国人的传统审美情趣,又契合当下的流行风尚,更与昂扬奋进的时代精神相呼应。盛开时,它轰轰烈烈参与城市造美,毫无保留;落下时,它光明磊落、悄无声息,留下喧嚣后的宁静与繁华落尽的圆满。有时,人们对它凋零之美的喜爱,甚至胜过绽放之时。银杏黄凝聚着古老历史、缤纷现在与倩丽未来,照亮了人世间最寻常却珍贵的清欢。再多的赞誉,都不及秋风中飘飘黄叶的烂漫情怀。

每一棵银杏树都摇曳着小奢望、小餍足和小幸运,汇聚起来便是一城的大美满。银杏黄是京秋的LOGO、灵气和祥瑞,不求每日金光闪亮,只愿每一刻都承载安宁、健康与平顺。人们没有理由不珍惜这派银杏黄,愿它在京城的秋光中,永恒闪耀绚烂光韵。

注:该文首发于2025年第10期《海外文摘》。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