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一度中秋节了。除了全家人团圆聚餐或外出旅游外,现在孩子都觉得中秋节没什么好玩的。其实,我们这一辈人小时候过中秋节,就像盼着过年一样,不仅月饼是我们这些孩童心目中神一般的节日美食,而且在晚上“敬月亮”的仪式里,听妈妈讲关于月亮的故事。
什么是敬月亮?怎么敬月亮?敬月亮就是中秋节晚上,把自制的月饼,下河摘的菱角、河藕、莲蓬,树上摘的石榴、柿子等放在桌子上敬拜月亮的一种仪式。这种风俗,在老家里下河水乡已经传承数百年,只是现在在城里看不见了,在乡村也很少见到。敬月亮有三个主要环节,这就是备供品、敬月亮、吃月饼……
敬月亮先从备供品开始的。敬月亮的供品就是老几样:月饼、玉兔糕、鸡头(茨实)、菱角、河藕、莲蓬和水果等。月饼,象征着团团圆圆。那时家庭生活拮据,每逢八月十五都是自制月饼。自制月饼做法很简单,用面粉捏制成如天上的圆月那般大小,表面裹上一层密密麻麻的芝麻籽,摸起来很有层次感,像人脸上的麻子一样,再在铁锅上滴些菜籽油,然后反复煎熬,直至煎黄,算是一种半成品油酥食品,做法像现在的山东煎饼,兴化人却叫它“麻子月饼”。有阔绰的家庭在月饼里掺一点儿花生仁、葵花籽、蜜饯、芝麻末等馅料,那就是乡下姑娘插花,上了一个档次了。即使有馅,也跟买的月饼不一样,口味有咸甜口,我至今犹思。
玉兔糕,是敬月亮不可缺少的供品。月饼是烤熟的,玉兔糕是蒸熟的。把面团捏成小兔子形状,捏好兔子耳朵。嵌上红豆兔眼睛。装笼必须轻拿轻放保证不变形,好在做月饼和小兔子面食是母亲拿手绝活。打开蒸笼,洁白的玉兔,翘着耳朵,睁大眼睛,活灵活现,似乎都要从盘里跳出来似的。
鸡头、菱角、莲藕等水生供品,都是父亲和伯父们采摘的。一般是在中秋节前一天下午,我跟着父辈们去南郊河塘里采摘供品。大伯下水崴藕,父亲坐木桶去摘鸡头菱角,我和四伯在河边等着收集战利品。崴藕难度最大的就是崴“全藕”,就是要把藕从头到尾没有一点损伤的从淤泥里崴出来。大伯崴藕高手,他会用脚顺着荷叶杆子往下踩,踩到光滑圆润的藕段子,便会将脚轻轻地横在藕身上,慢慢地来回移动推开淤泥,慢慢地把脚伸到藕下面,脚面贴着藕身来回移动,把藕底下淤泥再拨开,最后脚轻轻往上一挑。一节或者一枝带着淤泥的嫩藕,就慢慢上浮到水中。接着他又崴到了第二枝,第三枝……已经满载而归。敬月亮水生贡品都准备好了,只等八月十五良辰吉日到来。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晚上,我的衣胞之地——兴化南大街舒家巷老屋的小院子里静悄悄的,晚风习习,送来沁人心脾的清凉。母亲先帮我们洗好澡,自己也沐浴完毕,换上一件干净的蓝花布褂子。父亲从屋里搬出一张大方桌,放在院子中央。然后,父亲小心翼翼地在桌上摆放香炉、烛台、茶杯和兔子糕,母亲紧跟着蹑手蹑脚地端上了一盘盘自制月饼、鸡头(茨实)、菱角、河藕、莲蓬、石榴、柿子等供品,一切准备妥当,静待月亮来临。
今天是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我们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嫦娥姑娘了,她睁大眼睛在天空看望乡亲们,我们要好好招待她。母亲说的几句话,我们姐弟仨自然是心不在焉的。此刻,天上的事是不会入我们的法眼,望着盘中的供品,垂涎欲滴,桌上的“盘中食”对我们来说可是天上的美味。
天黑下来了,皎洁的月光洒在供品桌上。父亲点亮红烛,燃了一炷香。神色庄重的父亲手持长香,面向刚刚出浴的月亮拜了几拜,再回过头将香插进香炉。母亲拎着热水瓶将茶杯水加满。紧接着,母亲招招手,叫我们全家都来叩首拜月。我们学着父母的样子,一个接着一个跪倒在香炉前,虔诚地向月亮姑娘三磕头。母亲在旁喃喃祈祷: “嫦娥娘娘保佑我们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保佑我家小孩好好学习,长大有出息。”供桌上红烛摇曳,香烟袅袅,烟熏的烟雾中,敬月亮算是正式开始。
我们站在供桌前,就等着月亮升起来,看着月亮慢吞吞的架势,我们恨不得能用手把它托起来或者干脆拿根竹竿把月亮捅高一点儿。中秋节敬月亮要供多长时间,没有规定,只要和月神照过面,表达了心意,敬供一段时间就可以结束了。
待我们都祭拜完毕,父亲吹灭蜡烛,撤去香炉烛台,方桌上,只留下月饼、水果等供品,终于等到母亲分月饼的美味时刻了。
到了分月饼的时候,我们的心思就全在月饼上了,全然不顾月亮的圆或者亮,月亮只是我们拥有月饼的道具而已。那情形就像我们今天说请人吃饭,到头来是吃菜喝酒,目的是要托付的事情如何开口,与本意已经离了十万八千里,颇有兴化人常说的“杀鸡挂王公名”的味道。我们扑向桌边,母亲笑笑说: “别抢,今天大家都有份。”她让我们坐下,在每人面前都分了一块月饼,一只柿子,一把红菱,一捧花生。分得一个自制的月饼,我们还是舍不得离开,因为我们知道,家里还买了若干个肉饼。
母亲像似又开“小灶”来分肉饼了。她切分之前还把菜刀洗净抹干,好像这样才会留住月饼原汁原味的香味。大多时候是把一个肉月饼切成6块或者8 块,每个人分一到两小块。分到之后,我拿起月饼,凑到鼻孔前,深呼吸把香味吸进去,轻轻地咬了一口,呀!真甜,真酥。我大口大口地咬,狼吞虎咽,姐姐和妹妹文雅一些,细嚼慢咽。
全家人边吃月饼,边嘻嘻哈哈地说笑,院子里变得热闹起来,一扫刚才敬月的凝重气氛,一家人谈天认地,享受着平日少有的天伦之乐。我的那块月饼早已吃完了,意犹未尽地舔舔手指头,又把手指头用唾沫弄湿了,把案板上的饼屑沾起来吃了。母亲将自己的那份递给我,我不解地问:“妈,你怎么不吃?”母亲怜爱地抚摸着我的头说:“妈怕甜,你吃。”我将信将疑地接过月饼张口就啃。母亲呷了一口茶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便绘声绘色地讲起嫦娥奔月的故事.……
我们依偎在母亲身旁,微闭着双眼,如痴如醉地沉浸在听妈妈讲关于月亮姑娘的故事之中,不时地抬起头,揉着惺忪的眼睛,眺望月亮。月亮在云层里穿梭,星星像成群游动的鱼围在月亮姑娘身边,凉风拂过,桂花散发出的幽香笼罩着院子。我枕着幽香酣然入梦,梦里我吃到了月饼,飞到了月亮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