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雪中石的头像

雪中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12
分享

年华有限

我与他认识有两三年了

他给我的印象是有热情,有理想的诚实之人。

第一次与他接触的时候,是在我任教三年的一个学校里。我教语文,他任宿舍管理员。

那一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样,不慌不忙地沿着舜华大道的人行路上走去。迎着初升的太阳,披着一身的晨光,用十多分钟的时间,准时到达了学校。学校的大门,在清晨的时间里,通常有两个保安把守。因为这是早晨时间休息最长的时光,学生活动较频繁。一栋若大的红色教学楼,与平坦热闹的篮球场,并列排着,看上去相互映衬,比较和谐。

我径直走到了二楼,那是我们高一、高二年级使用的教师办公室,从走廊往窗户一眼望去,足足有八九米长,办公桌摆放的只有六七张,显得十分空洞。两个旋转的风扇,从第一个老师进去打开,就全天候的伺候着。有时,天气太闷热,就直接开空调降温。

大约十多分钟,当我批改完一部分语文作业时。只见办公室门前走来一个中年男子,个子不高,有一米六左右,剪着短发,眼睛下陷,手拿饭盒,便走到一张平常泡茶的桌椅坐着。我知道是新来的员工,但是否教师,那就不清楚了。

泡茶的那张桌椅,是比较脏的,即使平时有人搞卫生,茶垢污染始终难擦干净。眼前的这位新员工,好像并没有注意这些情况,直接端庄地坐在那里,安详而悠然。

但久而触之,我们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便与他打成一片了。

于是, 他自我介绍道:他来自中和镇某村人,年近五十,知识分子,一生遗憾就是到现在还没有成家立业,感到非常孤单。他这样介绍,自然大家对他的处境感到同情。可从他的语言里,好像对在这里做宿舍管理员,心里感到十分委屈,大家也不好意思再寻根问底下去。他后来也补充道:起初学校是叫他过来教书的,没想到情况会有所变化,由不得自己。但在众人眼里,他是一个老实没二选之人,说话也没有口无遮拦之处。

有一次,我上完第二节课后,也像平常一样,坐在办公室里备课。他突然对我说:盘老师,我在办公室里与你相触个把月了,你是一位合格的语文老师。我微笑着看他,只见他今天换了一身新衣装,头发修剪成平头,深陷的眼眶露出羡慕的目光。接着他又说,他读过很多书,阅过很多人生历程,只是所有历程当中,没有一份工作与知识有关。这时,我才好奇地往下问,他也诚恳的回答我。还把他数年积累的手稿文章一一拿来给我看,我发现还不错,字写的工工整整,干干净净争。

他说:他研究了一套新的理论,谱写了一首又一首的歌曲,只是没有人帮助他推广,没有人帮助他解决目前困难。旁边的同事见此状况,爱搭不理的,似笑非笑的有些排斥,认为他在学旁门左道,不务正业。可我见此状况,自然表现出同情之心。

在学校教职工群里面,我常常看见他每天晚上,到学生宿舍群里,清点学生人数,记载着那清清楚楚的情况表时。个人认为他对工作是很认真的,而且学校也反映了他管理学生的态度较认真仔细。学生漏与缺,卫生优与差,他都秉持着公正、公平,不玩忽职守,不乱报虚数。

所以,他在我们二楼办公室的那一张茶桌椅,自然而然的成了他办公桌了。有个别老师问他:学校安排你在宿舍有一间房子,你怎么不在那里办公呢?他微笑着答道:不方便,学生太大了,要保持距离,否则,很难管理学生。大家认为有道理。

只是,每当在办公室里,他看见我们忙忙碌碌地上课,备课,改作业时,便独自一个人坐在那张茶桌椅思考着什么?想象着什么?也数次悄悄地单独对我说:他有知识,有见解,就是人生怀才不遇啊,非常难过。我也好言安慰道:你要好好的疏理一下你的知识,不能杂乱无章,东拼西凑是不行的。他听我这样一讲,脸色顿时深沉了下来,想辩驳我的说法,但显得无奈,毕竟年过半百了,不仅学业无收获,而且至今还孤身一人,很难有说服力。他还曾说:理想与现实悬殊太大,挫败了一个人的斗志,现在只想成立一个家,同伴侣安居乐业,岁月静好,便是知足了。

人生行走的风景绚丽多彩,你随手触摸,它便心有感悟;你放飞自我,它便无边无际。

正如我眼前的这位朋友,理想是很美好,但有些过于现实。

几次约我去他家做客,几次我都没有定下来。直到去年暑假,学校安排我去中和镇办理业务,我突然想起他的几次邀请。大概早上八九早点,我拨通他的电话,他便迅速与我联系,并非常客气地在家答应了下来,准备了土鸡土鸭招待。

于是,我与同事顶着上午的烈日,驱车一个小时,按照他的导航系统,很快到达了他的家乡。

只见一条弯曲浑浊的河流,大概有十多米宽的河床,静静地由北向南流着,两岸茂密的树林,郁郁葱葱地互相遮掩。一条笔直的乡村大道,切开了河流与稻田的景色。隆隆的小山坡像月亮似的,把参差不平的农村住房,紧紧地依偎在自己的怀抱,夹杂着门前那一眼可望的金色稻浪,送来阵阵的夏日清香,十分宜人。这时,他非常热情地前来迎接,而且还在村口等候多时。

到了家中,我以为是他的老家,但他却微笑着说:这不是他的家,他家只有一两间房,是政府帮他扶贫建成的,怕我们不习惯,才决定安排在亲戚家招待。我反映比较快,心里迅速调整了自己的心情,并微笑而不语地跟随他进了房屋,与我同行之人也随即坐了下来。喝茶,交流,吃零食,甚是农村常见的礼节。只见他还是像年轻人一样,侃侃而谈地与我们交流着家国之事,心中对理想,对愿景始终没有放弃过。

在一番热情的午餐招待后,我们准备走时,他突然对我说,想加入县作协,以提高名气与身份。我说:可以,你写几篇文章在市县报刊杂志发表出来,机会就来了。这也是我想鞭策他不断进步,把知识回归到正统来的方法之一。否则,像他这样虽有远大的理想,但不通世俗的做法,很难得到大家欣赏与认可的。况且,男儿成家立业,两者都要兼顾才行。

后来,他也为这件事沉淀了一年之久。

在我的人生旅途当中,像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但他的憨厚、老实、热情的那种态度是值得欣赏的,只不过,把理想与目标定的太高、太远而耽误了自己青春最佳期。所以,通过他的影子,反照自己的人生,有时候似乎也有一些类似。因此,客观地看待眼前的一切事务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别浪费了时间的恩赐,辜负了嘉年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