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史建民的头像

史建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22
分享

春游明月峡

    明月峡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嘉陵江的一段峡谷内,它以雄伟的山川,古老的栈道,三国的故事而著称。

今年5月假期,在游览了著名的青木川古镇后,驱车南下广元,在朝天区以南2公里的嘉陵江上,专程站在朝天区的嘉陵江峡谷土地上,观看了奇妙地分布在汹涌的大江之上险峻的峡谷明月峡,领略中国历史交通博物馆的魅力,李白笔下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走进明月峡,入眼便是复原的三国文化遗存。蜀风广场上,是诸葛亮羽扇纶巾的经典塑像。雕像后的崖壁,镌刻了诸葛亮著名的《后出师表》。后出师表是南宋岳飞的手体,诸葛亮北伐出发时写了《出师表》。公元228年第一次北伐失败后,大臣们对北伐很有看法,他立于与汉贼不两立和敌强我弱的严峻事实向后主刘禅阐明了北伐事关国家生死存亡,要坚定北伐的信心,故写下了《后出师表》,传达出一种忠贞壮烈之气,展示了一位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思想和坚贞誓言。

从蜀风广场乘坐游览车上,原以这就是古蜀道呢!当走到博物馆时尽头时方才知道,这是老108国道著名的横向凹槽险段--老虎嘴的一段。导游介绍说,这里唯一的公路建于1935年,当时人们动用了美国的爆破技术和德国先进的开山机,也只能将山体打开一个小小的缺口,勉强能让一辆小汽车通过。解放后的五六十年代在此公路基础上重新加宽修建成了108老国道,直至2007年,现G108国道明月峡隧道开通启用,才停止其交通运输的功用。如今将这段废弃的公路变成了景区的一个重要部分,供游人们参观游览,而公路下方才是真正让人看了心惊胆战的栈道。

我曾看到过太白山栈道,又看到西峡栈道,当时感到的是古人筑路不易,行军打仗不易,搬运粮草不易。当我站在行走在原公路下面明月峡的栈道上才让人震惊,两岸悬峭壁,江水汹涌澎湃,根本就无路可走,什么是蜀道难,什么是难与上青天。

蜀道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奇观,明月峡更是蜀道咽喉中的咽喉,是连接南北的唯一通道。这里真是地势险峻,同时它集栈道、驿道、纤夫道、水道、公路、铁路六道于一峡,从关中入川的六条古道也在这里汇集,真不愧为天然的中国交通"博物馆"。

我知道,现在让游人看到的栈道是复制品,也许是08年汶川大地震后重新复修的,但古时的痕迹仍在,加上现代文化因素,仍然不失为凭吊之处,仍然让所有参观者感叹!

据介绍说,朋月峡古栈道建于公元前136年,整个栈道贴着悬崖峭壁而建。古时候的匠人们用藤条做成绳子,下面放个吊篮,从崖顶把工人吊到打孔的位置,篮子里的工人通过火烧、水浇、打凿反复工作,在崖壁上打一个向上的方孔,一个孔眼就做好了。在孔眼里插上木梁,再在木梁上铺上木板,一节栈道就做好了。悬崖越陡峭,支撑的层数就越多,真让人心疼当时的建造者,一旦失足失手就会葬入滚滚的嘉陵江了……

望着古栈道的下面是滔滔的嘉陵江水,总能想到在没有栈道之前,人们是不是通过这条水路来运送货物的。据说栈道对面的崖壁上有一条只能容下一只脚宽度的纤夫道,船在逆流而上时,只有通过纤夫拉船才能到达上游。

站在古栈道上,看到不时呼啸而过的火车,原来宝成铁路就建在这里,观望对面存在于巍峨高山中的宝成铁路,查了查方知道,宝成铁路建成于1956年,是从陕西宝鸡通往四川成都的铁路,全长668.2公里,全线有隧道300余座,大小桥梁1000余座。而宝鸡到广元段则有270余座隧道,广元境内大小桥梁则达620余座。它的建成,改变了”蜀道难”的局面,成为沟通西北到西南第一一条铁路干线。

站在这里,能感悟到,我们的先辈们是怎样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传奇。

我从甘肃泾川人,泾川古称安定,与北地(庆阳)、天水(上邽)均属陇东南。这次从平凉出发,经天水,在游览了古成州的西峡颂景区,陕西的青木川,姚渡,碧口后经武都进入广元的朝天区的明月峡,虽然走的是高速公路,仍能体会到,位于四川省北部,川陕甘三省交汇处的明月峡真是四川的北大门,进出川的咽喉重地,素有“蜀北重镇”、“川北门户”和“巴蜀金三角名至实归。

至于明月峡的名字据说,原名朝天峡,因朝天镇而得名,朝天,即朝拜天子之 意,因唐朝玄宗皇帝避“安史之乱”南迁成都时,当地官员在此接待并朝拜而得名;还有的说,这里山岩多呈银白色,并和青峰、江水相辉映,使整个峡江好像镀上了一层朦胧的月光,十分美丽;还有的说是因明清时期,文人墨客们盛行崇尚自然,于是取李白诗“清风 清,明月明”之意,将朝天峡改名为明月峡。而我以为这是由于峡谷形如弯月,且夜晚过峡,月悬西山,江月辉映,景象蔚为壮观,明月峡因而得名是有道理的。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这样艰险的蜀道,真是让人叹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的这句诗又一次在我的耳边回荡,久久不能平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