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日子,不想到书房里,趴在书桌上,正经端坐的写东西。倒是喜欢搬个小橙,坐在床沿,背靠小窗,迎着一袭凉风,趴在床上,读书写闲。
生如素简,性若淡菊。
素年景时,一颗素心,闲花对月,温婉于人,纯善于心,简单从行,唯求一份简单自在的欢喜....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
小时候,站在院子里总爱仰望远处的大楼,以为住在楼上可摘星辰。后来,经历了些事,才知高处不胜寒,唯有一方小院,一篱青藤,才是自然的,也不属于自己。
尘世繁华,需要一些简单的素。不添加,不描绘。人性之真,在素颜面前更实。
看过去的那些黑白相片,岁月留下的记忆,最能让人产生回想。过去的人,过去的事,仿佛恍在眼前。在那些黑白的日子里,人们穿着朴素,交往单一,思想纯真,从内到外,透出一种自然、随性、轻松。经历了那段黑白生活的人,心里通透,没有一丁点掩饰。现在来看,已是不太入大流了。
清素的生活,让人念怀。清素之下,人们不用为生活多想,没有压力,没有白眼,没有攀比,只有从容、自然、放松。
人有类别。有人求于安静,有人喜欢热闹。想想,繁华热闹之后留下的会是什么?还不如繁华略过,不经生活,这样没有反差,日子反倒平静踏实。静下心来思考,规划自己,规划子女,规划日子。
有时也真不懂,过了半辈子的生活,心思反觉更沉郁了,“搞不清生活了,没有方向了。”仿佛又回到了青春的那个路口。抑或中年以后,又是另一个人生路口。青春的路口是上半场的选择,中年后的路口是下半场的选择。不合时宜的要放开了,毕竞,以后的每一天都是时光倒计时。越走近人生的边缘,越是情绪紧张。就像运动员参加大赛一样,倒计时刻甚是紧张,它决定后边是继续留赛,还是出局。
中年后的生活,多数的日子,只剩一个人独步了。看,孩子上了大学,一去四五年。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结婚生子,也有了小家。这样一想,人的后半场,多是自己独处,连声响也小了。没有声响的日子是清苦的。热闹前半场,孤寂后半生。这抑或是人生的小小轮回吧。
素简的日子,亦使人念怀。有人说,念怀的人心善。有人说,念怀的人吝啬,吝啬的啥也舍不的丢。我是一个念怀的人,真的是什么东西也舍不得扔。人和物。有时想,一旦把东西随便丢了,丢的不只是物,而是随物所去的故事。东西在,日子还有点念头。东西没了,就真的什么也都没了,时间久了,有些事情也就慢慢淡忘了,人事皆非。
在书室,有个那年转业时从西安带回来的香樟木柜子,柜子不大,足足能装下过去。柜子里填满了孩子从小到大的衣物,从出生几个月的小裹件,到上高中的外衣穿着,小小背心,小小西装,都码的整整齐齐的,一层一层在柜子里叠放着。大大小小,各式款样,数连十几年。有时闲来没事,常倒出来看看。一件一件的拿出来,端坐床沿,平展铺开,小心翼翼地用手轻轻划洛几下,回想儿子当年穿这件衣服时的样子。看上一会,上下抖抖,又整整齐齐的叠齐,码好,一件件的放回箱子,轻轻的合上木盖,锁好。整个房子里,箱子里的东西算是家的现代史了。那里边是孩子出生后的记录,生活的积累,也是一家人走过的岁月留影。
两个人组合走到一起,并不算是家。有了孩子,才是一个真正的家。
孩子十八岁了,有时也像我一样,念旧的很,什么东西也舍不得扔,说是留着。或许他还不明白留着干什么,但是那种意识,已是和过去的时光牵在一起了。
繁华非己物,事散逐香尘。
岁月留下的东西,不论人和物,都值得人们去爱它,抱以珍惜。似像一个人的童年,初恋。不论活到多大岁数,回望冥想,都是人生最甜的记忆。是因为,那是一个情深懵懂的年龄。就像葡萄树一样,第一茬结的葡萄,永远是最甜的。
有时候,喜欢一个人,来到小湖边,站在一棵树下,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想,只想静一静,就一会,听听自己的心跳…
车 乘着回忆乘着我
辙 是曾经点滴经过歌 唱不尽那些生活说 可话到嘴边沉默
甜甜一句挺好的淡淡苦涩分分合合经历过才知不舍宽宽的肩膀背着小小的梦电话这头的我多想你快乐
手 牵着苦也牵着乐心 对未来片刻执着梦 做不到那些角落醒 又身在何处难过
轻轻一叶凋零落浅浅收获重重叠叠描绘着时光如梭我陪你长大后你陪我变老远方那边的家一直等你呢
2021年7月17
周末於济宁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