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邱桂丽的头像

邱桂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31
分享

叶脉里的钦香

踏入生态茶园那一刻,仿佛置身于一个绿色的童话世界。

一眼望去,五千多亩的茶园郁郁葱葱,漫山遍野的茶树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微风吹过,茶树的枝叶轻轻摇曳,仿佛是海洋中的波浪在缓缓起伏。

我无数次梦见去年底组织全市文艺家到浦北县平睦镇五峰山的生态茶园采风创 作的人间仙境。

在那青山绿野间,有一种茶,如同一位淡雅的诗人,漫步于山水之间,用每一叶嫩芽,书写着关于自然、人文与岁月的生态唯美诗篇,这茶就是钦香单丛茶。那浓郁的茶香,如丝如缕,袅袅升起,弥漫在整个木屋之中。

      一

傍晚时分,车行至半路,因前往有一辆挖土机出故障,我们只能下车步行而上。本来心中还有些不快,但此刻茶园景色令我们豁然欣喜。

夕阳在天边抖落最后一捧胭脂匣,平睦镇的茶山便笼上了蝉翼般的薄纱。钦香单丛茶生态园里,层层叠叠的茶树梯田像是被谁随手掀开的翡翠匣子,十八弯的阡陌上浮动着沁凉的晚风。

我们踩着露水未晞的石子路阶往上走,茶芽的嫩香混着泥土苏醒的气息。那些凤凰单丛的植株约莫齐人高,深绿的叶背泛出鎏金纹路,仿佛无数支等待上弦的碧玉簪。老茶农说这是“鸭屎香”品 种,可此刻暮色里浮动的芬芳,分明是凤凰衔来的山灵吐息。

路上,茶园的老板感慨地为我讲述钦香的历史文脉,随着他娓娓道来,我沉寂在一段跨越时空的传奇中。

在北纬23°的地球琴弦上,两朵青峰并蒂而生,如天地双生的墨色莲花。潮州凤凰山与浦北五峰山,这对隔空相望的姊妹,以八百米左右的海拔相视而笑,云雾在她们的发间缠绕成相同的翡翠簪珥。

时光的年轮在她们的肌肤上刻下相同的印记,南宋末年的茶芽同时刺破晨雾,凤凰单丛的“宋茶”古树已六百岁高龄,而五峰山的六位茶仙亦在月光里舒展五百年的枝桠。韩愈《潮州凤凰山游记》的墨香浸透凤凰山的岩骨,“凤舞香叶轻轻动,骨透清香悟道缘……回眸一笑红尘远,香韵袅袅上九天。”的诗行,至今仍在松风中低吟;五峰山虽藏于岭南深处,却引得明朝布政使李昌祺踏露而来,在空寂的庵堂前写下《五峰庵住上人房》“住公栖遁处,重到只空台。竹榻无僧扫,松关有客来。……祗苑犹如此,何方免劫灰。”的喟叹,竹榻上的尘埃仿佛还留着前朝僧人的体温。

宋帝昺南逃时滴落的茶汤,在凤凰山化作“宋茶”的传说,而五峰庵与洗石庵互赠的茶香,则将两座山的灵韵系成永恒的情缘。当钦州博易场的香料之风越过千年,人们以“钦香”为单丛茶命名时,两座山的魂魄终于在茶汤中融为一体——袅袅香韵升腾处,既有韩愈笔下的红尘远遁,亦有李昌祺诗中的劫灰不染,更有两座古茶树在时光深处默默相握的根系。

时间会说话,在五峰山的脉脊里,老茶树曾以年轮为笔,在雾霭中书写着岁月的茶经。直到1960年的春风拂过山峦,茶场如破土的嫩芽,将千年沉睡的坡地唤醒成绿色的海洋。六万山农业中学的钟声里,少年们的指尖在茶树间翻飞,将种植与炒制的技艺谱成青春的乐章,让茶香在知识的土壤里扎下更深的根系。

当2021年的潮声漫过山脊,钦香茶业携着凤凰山的云雾翩然而至。粤桂协作的桥梁上,1.5亿颗星辰化作投资的银露,滋润出五千亩翡翠在山脊舒展。凤凰山与五峰山在此缔结血脉之盟,单丛茶的基因如候鸟南迁,在同纬度的阳光里绽放出新的枝桠。茶垄在暮色中起伏成绿色的潮汐,与采茶女的竹笠共同编织着经纬。

此刻,茶山不再是沉默的守望者。它化作会呼吸的脐带,将凤凰山的灵秀与五峰山的雄浑缝制成双生的羽翼。游客的足迹在茶园小径上绣出新的纹路,山峦在晨曦中舒展成茶席,云雾是永远的茶客。当单丛茶的芬芳漫过山梁,两座茶山在时空里深情对望,共同托起一片叶子的传奇——这传奇里,有老茶树的低语,也有少年掌心的温度,更有南北山脉携手写就的,关于重生与共荣的永恒对话。

站在五峰之巅,可见茶垄如琴键起伏,采茶女的竹编草帽在绿浪中浮动。山风裹挟着凤凰单丛特有的蜜韵掠过茶山,恍惚间分不清是韩文公的诗魂在云端漫步,还是李昌祺的松涛自历史深处回响。

“单丛闻名是凤凰,涅槃五峰化钦香”。两座相隔千里的雄峰,终以一片茶叶为舟,在经纬交织的碧波上,承载了潮州千年文化的传承密码的凤凰单丛茶,必将在五峰山涅槃展翅,香飘人间。

“碧涧生幽草,香茶溢四方。”自古以来,茶香便与山水相依,与文人墨客的情思相系。而钦香单丛茶,正是在这片充满诗意与传奇的土地上,孕育而生。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那时,南粤的茶农们,便在这片云雾缭绕的茶山上,精心培育着这一片片珍贵的茶树。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勤劳与智慧,将这片土地上的茶香,传遍了四方。

古人有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在《诗经》的悠悠岁月里,茶,这一神奇的植物,早已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而钦香单丛,作为茶中的佼佼者,更是将这份甘甜与苦涩,化作了一种独特的韵 味,流淌在时光的长河中。唐代诗人皮日休在《茶中杂咏·茶坞》中写道:“种荈已成园,栽葭宁记亩。石洼泉似掬,岩罅云如缕。” 用来形容钦香生态园再合适不过了。这里的茶树在云雾的缭绕下,如梦如幻,宛如仙境。洁白的云雾像是大自然轻柔的纱幔,在山间 轻盈地舞动、翻涌,为茶树带来了滋润和生机。而那一棵棵茶树,则在云雾的怀抱中茁壮成长,它们尽情地吮吸着天地间的灵气,每一片叶子都鲜嫩翠绿,饱含着大自然的馈赠。

       二

走进茶园,百年茶树多处可见,老板告诉我们,多达百余棵,它们是生态园的历史见证者。这些历经岁月沧桑的老茶树,依然枝繁叶茂,每一棵都承载着岁月的 沉淀和醇厚韵味。其中有20棵老茶树树龄超500年,它们生长之处,山高谷深,云雾萦绕,所产古树茶叶,茶味醇厚,品质出众。它们就像一位位慈祥的老者,静静地守护着这片茶园,见证着平睦镇茶叶产业的发展与变迁。

“高山云雾出好茶”,这六个字在茶农的唇齿间流转了百年,像山涧永不干涸的清泉,浸润着钦香单丛茶的传奇。当第一缕晨曦刺破云幕,茶山便苏醒在翡翠色的雾气里,那些凤凰单丛的植株舒展着鎏金脉络的叶片,恍若上古神女遗落的碧玉簪,将天地间的灵气酿成叶脉间流动的琼浆。

这里的茶树都是时间的信徒,根系扎进板结的岩层,在雷雨季节吮吸着云缝漏下的天光。它们的年轮里封存着霜雪的吻痕,晨露的絮语,以及山雀衔来的远方故事。而真正成就这方茶山灵韵的,却是那些在梯田间若隐若现的八角树——它们像沉默的守护神,枝桠编织成翡翠穹顶,为茶树滤去烈日的锋芒,留下斑驳的光影在茶垄间流淌。

八角与单丛,这对天地缔结的伉俪,在云雾缭绕中跳着无声的圆舞曲。八角叶间凝结的晨露,滚落进茶树的根脉,带着茴香的气息唤醒沉睡的微量元素;茶树吐纳的芬芳,又浸润着八角树的年轮,让它们的果实愈发饱满香醇。这般相生相养的默契,竟让茶山生出了独特的“阴阳太极”:春茶采摘时,茶农的指尖总萦绕着八角若有若无的辛烈,而八角成熟季,空气中又浮动着单丛特有的蜜韵。

漫步在这香气的迷宫中,鞋底沾着湿润的腐殖土,鼻尖萦绕着层次分明的芬芳。当夕阳将八角树的剪影投在茶垄上,那些被枝叶筛落的碎金,便成了茶山最珍贵的馈赠。此刻泡开的春茶,汤色如融化的琥珀,入口既有单丛的岩骨花香,又带着八角若有若无的暖香,恍若饮下了整座山林的晨昏与四季。

钦香单丛茶生态园宛如一部宏大的产业史诗。目前主要茶场面积80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发展单丛茶特色生态茶园。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厂,静静地矗立在茶园一隅,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走进工厂,先进的制茶设备有序排列,像是等待出征的战士,随时准备将鲜嫩的茶叶转化为香醇的佳茗。这里的每一 道工序,从采摘到杀青,从揉捻到烘焙,都严格遵循着科学的标准和传统的工艺,力求将茶叶的品质发挥到极致。

在采摘环节,很重要。每一位茶农们如同技艺精湛的艺术家,精心挑选着最鲜嫩的茶芽。他们的双手在茶树间轻盈地舞动,如同灵动的音符在琴弦上跳跃,不一会儿,竹篓里便装满了嫩绿的茶叶,仿佛装满了整个春天的希望。这些新鲜采摘的茶叶,迅速被送往加工厂,在那里,它们将经历一场华丽的蜕变。

在探寻钦香单丛茶的传统工艺时,刚好遇见茶园老师傅李伯在细心挑捡混在茶叶中的一些茶茎,他细心和我讲述单丛茶的制作的六大工序,令我惊叹,每一环节、每一步骤仿佛是一首细腻的诗篇,诉说着这片叶子从自然到杯中的传奇旅程。

晒青,像晨曦中的轻吻和低语。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阳光温柔地轻吻着嫩绿的茶叶,它们如同羞涩的少女,开始了与阳光的浪漫邂逅。轻轻舒展身姿,在微风中摇曳生姿,释放出淡淡的青草香,如同初恋般清新而羞涩。在这温暖的怀抱中,逐渐失去了些许青涩,为即将到来的转变铺垫了基调。

晾青,是月光下的静谧。每当夕阳的余晖渐渐隐去,茶叶们迎来了月夜的宁静。在通风透气的环境中,它们静静地呼吸,仿佛在与月光进行一场深度的对话。每一片茶叶都沐浴在银色的光辉中,倾诉着内心的秘密,在静谧中沉淀,为即将到来的蜕变积蓄着力量。

做青,是茶叶工艺中的灵魂之舞。制茶师傅们如同优雅的舞者,以灵巧的双手和敏锐的触感,引领茶叶在碰撞与翻滚中绽放。每一次碰青,都如同匠人与茶叶的心灵触碰,激发出深藏的香气,并让茶叶的香气在碰撞中升华,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烟火,绚烂而短暂。

杀青,就像热情如火的拥抱。当茶叶的香气达到巅峰,杀青如同热情的火焰,将它们紧紧拥抱。在高温的洗礼下,茶叶的酶促反应骤然停止,香气被牢牢锁住。这一刻,茶叶仿佛经历了生命的涅槃,从青涩走向成熟,如同恋人间的热烈相拥,让人心醉神迷。

揉捻,是匠人对茶叶的温柔抚慰。他们以灵巧的手法,将茶叶紧卷成条,叶汁在指尖流转,如同为茶叶编织着未来的梦。每一次 揉捻,都如同母亲对孩子的呵护,让茶叶在温暖中逐渐成形。

最后,烘焙如同岁月的沉淀。无论是炭焙的古老韵味,还是电焙的现代气息,让茶叶在火的洗礼中变得更加沉稳,在为茶叶赋予着独特的韵味。在烘焙的过程中,茶叶的香气逐渐凝聚,如同时间的佳酿,愈发醇厚而迷人。它们经历了火的洗礼,变得更加沉稳而内敛,如同智者般默默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钦香单丛茶的工艺流程,如同一幅幅流动的画卷,将自然之美与人类智慧完美融合。每一环节都承载着匠人的情感与智慧,让这片叶子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出独特的光芒。

       三

我们循着6米多宽崎岖的砂石路盘旋而上,耳旁传来山泉在卵石间的低吟,远近的云雾在青翠的茶垄上飘飞起舞。

当夕阳为茶芽镀上金边,钦香单丛茶正以叶脉为笔,书写着一部活着的茶经史诗,这片土地便开始向世界递送它的名片——那是一片叶子穿越山海的感人故事。恍惚间,我仿佛看见茶艺师傅的手掌正在铁锅中翻飞茶叶,古法与新技在火候中交融,将阳光雨露的精魂封存在每一缕茶香里。生态园的每一位守护者们如同执笔的艺术家,以品质为砚,以规划为墨,在5000亩核心区绘就产业的画卷。

当茶旅融合的春风拂过五峰山的梁脊,茶马古道在青石板上渐渐苏醒了。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节假日时,逃离水泥筑造的围城,来到这里踏着晨雾,聆听采茶女的山歌与鸟鸣欢唱,茶席在古茶树下铺展成流动的诗行。麒麟舞、跳岭头等非遗民俗文化在前廊小广场歌舞,钦州坭兴陶茶壶盛着山泉冲泡的单丛茶香,这里的一切都化作连接自然与人文的纽带。

此刻的五峰山,早已不是沉默的茶山。它以茶为舟,载着凤凰山的基因与潮州的匠心,在北纬21度的阳光里,驶向更辽阔的海湾。当海外的茶杯氤氲起钦香的雾气,这片叶子终于完成了它的使命——不仅成为平睦镇的徽章,更化作中华茶文化中一抹永不褪色的青绿。

我们继续沿着蜿蜒的石板路走进茶园深处,不远处一座座古朴典雅的木屋民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茶树之间。这些木屋,采用当地的木材建造而成,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完美融合,仿佛是从土地中生长出来的一般。推开窗户,清新的茶香扑面而来,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和云雾缭绕的茶园,宛如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在这里,游客们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着宁静与安逸的时光。

文德书院,是这里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它是一座镌刻着岁月沧桑,沉淀着历史风华的古老建筑,悄然屹立于清光绪辰年的时光深处,在历史的长河中轻轻呢喃。它见证了晚清的风云变幻,穿越了民国的风雨飘摇,直至今日,经过一双双匠心独运之手的精心修缮与呵护,宛如一颗被岁月磨砺的珍珠,在生态园的怀抱中熠熠生辉。

踏入书院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一股古色古香的气息迎面扑来,那是一种混合着古老木材、泛黄纸张与淡淡墨香的独特韵味,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心生敬畏。四周墙壁,宛如 一幅幅流动的历史画卷,挂满了文人墨客倾情挥洒的诗词字画,每一笔一划都蕴含着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字字句句,皆是情深意长,引人遐想。

而那错落有致的书架,更是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文明,一本本古籍善本静静地躺在那里,有的装帧古朴,封面已显斑驳;有的纸页泛黄,透露出岁月的痕迹。它们或记载着历史的变迁,或阐述着哲学的深邃,或描绘着文学的绚烂,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等待着有心人去探索、去领悟。

在文德书院,时间似乎变得缓慢,游客们纷纷驻足,或坐于窗前,沐浴着透过雕花窗棂洒落的斑驳阳光,手捧一卷古籍,细细品 味着古人的智慧与才情;或沏上一壶清茶,让茶香与书香交织在一 起,氤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与和谐。这里,不仅是一个汲取知识的殿堂,更是一个让心灵得以栖息的港湾,让人们在纷扰的尘世间找到一片净土,静下心来,与古人对话,与自己对话。

不知不觉,夜幕悄然降临,钦香生态园宛若换上了一袭幽雅的晚装,展现出另一番令人心醉的景致。明月如轮,高悬天际,倾洒下如银似水的月光,为那片郁郁葱葱的茶园披上了一袭神秘而梦幻的面纱。此刻,万籁皆寂,世间仿佛陷入了深沉的宁静之中,唯有那阵阵虫鸣,与微风轻拂过茶树时发出的沙沙声,交织成一曲大自然最悠扬的夜曲,悠扬婉转,动人心弦。

在这宁静而祥和的夜晚,我独自坐在茶园深处的木屋民宿中,仿佛与世隔绝。手中轻轻捧起一杯钦香单丛茶,那温热的茶杯传递着丝丝暖意,直抵心间。随着沸水缓缓注入,茶叶在水中渐渐舒展,宛如一群翩翩起舞的精灵,在水中沉浮、旋转,演绎着一场无声的舞蹈。

浓郁的茶香,如丝如缕,袅袅升起,弥漫在整个木屋之中,沁人心脾。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能将这满室的茶香都吸入心底,让那份清新与雅致,在心头久久回荡。古人那句“闲庭独坐对闲花,轻煮时光慢煮茶”的诗句,悄然浮现在脑海之中。

茶脉绵延处,风雅入盏来。这里不仅是“春山可望,茶芽初绽”的产茶圣地,更是一座以叶脉为经、以文化为纬的立体博物馆。王安石笔下“一水护田将绿绕”的意境在此具象为千亩茶垄,而“两山排闼送青来”的生机,正化作枝头新芽的晨露。

当非遗平睦鹩剧的清音穿透山脉云雾,仿佛李颀笔下"清歌一曲梁尘起"的盛景便在茶园重现。戏服斑斓如彩蝶翩跹,唱腔婉转似山泉漱石,演绎着平睦镇"千年烟火气,一脉乡土情"的集体记忆。台下观众或轻吟或开怀,恰似"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谚语,将民俗的星火燎原成文化的篝火。

这里的茶事体验更添雅趣:当你的指尖轻捻嫩芽时,感悟到“采得三春露,香凝一片云”的劳作诗意;铁锅杀青之际,体会到“火候足时它自美”的制茶哲思;茶席间品啜,则有卢仝“七碗茶诗”的意境流转——“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直至“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生如斯,念如斯。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诸多的传奇故事,正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去品味,去书写。

此刻,时间再次按下暂停键,我仿佛与这片茶园、这杯香茗、这宁静的夜晚、这悠扬的虫鸣、这轻柔的微风,再次融为了一体,那浓郁的茶香,如丝如缕,袅袅升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